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进一步的课改过程中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学校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在逐渐地降低,如何提升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是教育者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实现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提升,还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本文就如何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作一简要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爱霞 《教师》2019,(5):61-62
中学历史教研组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转变了历史学科教学的观念,对历史学科教学本质和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备课资源、课堂整体设计、课堂关注点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查阅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主动承担课题任务、思考和研究学科教学,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而促使中学历史教研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发生变化的是一些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3.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是从备课开始的,教师备课时要目中有人,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要千方百计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以最大的热情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有效探究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智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生成.教师如何备课才能"给力"物理课堂,让课  相似文献   

4.
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这句名言给我们点出了"疑"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好问、主动求知的好习惯,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能否打开这个门,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问题。而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上课之前不打"无准备之仗"。精心备课,及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正>一、研究背景目前,历史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历史学习就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过程。在他们看来历史这门学科毫无意义,即使在应试上历史课堂的功能似乎是非常微弱的。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冷漠态度,很大程度上基于历史课堂的"冷",即教师的讲述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似乎只是听课,教师不需要和学生互动就可以讲完一节课。试问让学生感觉如此"遥远"的历史怎能吸引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教学涉及到很多历史背景知识,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上很多时间,且上课时一味口述也让历史失去了生动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将教学内容及课外补充素材与信息技术的视频、图片、影像功能充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节省教师备课和板书的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秦国庆 《考试周刊》2013,(43):140-14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觉比较困难,而且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感觉课堂时间不够,总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显得很忙碌。因此,改变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手段,有效组织教学,提高地理教学效率,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主动研究地理,是教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宋桂梅 《成才之路》2012,(17):71-71
正课程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课堂教学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但是,综观整体教学状况,我们的课堂教学还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好像是其地位的"低下",改革的成果更是难得一见,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顽强地生存着。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初中历史课堂积弊颇多,归纳其问题,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一、备课流于形式,教案形同虚设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了,历史教师基本上能按照"三维目标"撰写教案,  相似文献   

9.
正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与优质,教师应该做到:对教学大纲了如指掌,对知识点理解深刻,对学生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心知肚明,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独到见解、对科学典故如数珍宝,对与学科相连的科学成果密切关注。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现行建构。"有效备课"是有效的课堂建构的前提,没有"有效备课",是无法建构一个高效课堂的。如何实施有效备课,怎样才算有效,结合自身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供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属于小学科,历史老师教学班级较多而且班级学生数量较多。一般历史教师都是上课来下课走忙于赶场,没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对学生的了解和学习的管理往往不容易到位。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极为钉限。对单个学生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认识也是零散的、片面的。因而传统的集体备课也只能是同年级历史教师在一起的学科组备课,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是一门集文、史于一体的学科。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它有故事、有趣味,是一门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成绩也能提高很快的学科。初一的学生刚入学,上课比较规范,新接触历史课,又觉得新鲜,有利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我们决定就从初一开始尝试。因为历史课在学生潜意识中是副课,因此不能指望学生会在课堂以外下多大工夫,只有依赖于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有效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足工夫,课堂教学环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语文也不例外.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教学的知识显现性不强,因此,语文教学突出"知识点"显得尤为必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知识点",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要备课备"点",课堂授"点",作业练"点",检查考"点".  相似文献   

13.
2021年,福建省等八个省份进入新一轮高考改革,历史学科将由福建省自主命题。为此,在一线老师当中掀起了研究学习的新热潮。关于在高三复习中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复习,怎么上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让学生不觉得体系庞杂索然无味?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备课的源头开始反思,提高高三复习课备课的针对性,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更高的效率应对变化万千的题型和材料。  相似文献   

14.
二次备课有课前对集体备课进行修改的二次备课,也有课后通过教学实践和效果反馈后的二次备课,还有课堂教学中根据偶发事件进行的二次备课。由于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并不是统一的,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从而根据实际的变化调整教学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二次备课。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没有二次备课的时间和空间;在现在的课堂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就为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教师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认真备课,不仅针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现实教学中,不认真备课、为了检查而应付备课、甚至不备课就走进课堂的教师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教师抱有这种工作态度,不但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根据目前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上和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前认真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凡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备课之…  相似文献   

16.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初中化学学科作为中考理综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间仅有一年。但是从学科教学任务来说,教学工作量大。学生基础水平不高,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来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时间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而目前课堂教学时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70%,也就是说一堂课只有30分钟左右是充分利用的,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浪费的原因是:1、教者备课马虎。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  相似文献   

18.
有些新教师往往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备课中担心学生对教学的关键答非所问,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数学课上常常打断学生的表达,改由教师主讲到底。其实,有时学生会出现超乎教师想象的新异表现,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抽象思维,引导他们类推迁移,聚焦其图形直观,善于耐心等待,学生一定会给数学课堂带来惊喜,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会在"等待"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实验效果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呢?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下水"实验,必须要亲自经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去发现实验中可能要遇到的问题,如实验方法是否得当,实验时间是否充足,活动器材是否科学良好等,从而有效指导学生有序的开展实验,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备课越充分,上课就越有底气,也就能更好地调控课堂。那青年教师该如何备课,才能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呢?一、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方面:其一,仅限于备教材,不备学情。如有的教师把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梳理清晰了,教法也都想好了,但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教学设计并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二,仅备本节教材,忽视前后因果关系。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