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味平淡     
“平淡”.一个无趣的话题。但王旭慧同学却把“平淡”写得别有一番滋味。她用生活中的四种现象诠释“平淡”。富于哲理。引人思考,让“平淡”有了深度,让“平淡”不再平淡。在启发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创造不平淡的未来”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每逢节日.街头到处可见“欢度国庆”‘欢渡元旦”的标语。其中,既有写“欢度”的,也有写“欢渡”的。“度”耶?“渡”耶?让人颇费踌躇。  相似文献   

3.
标语是指“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而口号则是指“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标语和口号的意义相近,只是前者书面语色彩浓些,后者口语色彩多些。多数简短的具有鼓动性的句子既可以作为书写出来的标语,也可以当作呼喊的口号。所以,人们常常将标语和口号并称,我们这里所说的标语也包括了口号。目前,标语已经成为各级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标语的宣传功能和环境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凡举重要活动,必有标语随行,如欢迎领导、鼓舞士气、告知活动、宣传精神、提醒注意等等。一些重要的会议或活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征集标语口号,如:公开征集2006世界水大会的标语口号,征集2007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标语等。这些标语的征集,一方面可以解决活动所需的标语,另一方面,也是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的重要方式。标语的拟制是有规律可循的,拟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标语内容要与时俱进标语要以鲜明的时代性吸引人、激励人。战争年代的标语多用以激励人民参加或支援战争。如:“打倒军阀!”“打倒蒋介石!”“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建国以后,标语的主要功能转变为侧重宣传特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教育提醒民众。如:“向雷锋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沦陷区搞“强化治安”,在大街的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标语的本意是: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企图饿死八路军,标语上没有标点。第二天一早,有人在这条标语上着了一个逗号。变成“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沉重打击了敌人的阴谋.极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这就是小小的逗号,巧妙嵌入字里行间,出神入化,顿生威力。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建设如今成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中小学校近年来大张旗鼓地开展“文化建设运动”,或是粉旧涂新,或是种花植草,或是贴图标语,有的还不惜重金聘请大学教授为其“策划”、“包装”。一时间“人山人海,彩旗飘飘,那是相当的热闹”。当然,也有一些中小学校“处乱不惊”,默默地追寻着教育的文化真谛,深耕细琢,把一个方寸校园经营的“沉香四溢”,“景深意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上《语言文字应用》中关于“语言得体”的知识点时,我就地取材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学校附近新开张了一家美食城,取名为“麦多”,其电子屏幕上打着“麦多欢迎你”的招揽标语。如果从语言得体角度考虑,此句标语应改为“麦多欢迎您”。因为对商家而言,顾客永远是上帝,一个“您”字凸显了商家对顾客的尊重,让顾客有一种身份和地位上的认同感和满足感,产生一种对方虚席以待的“被需要感”。另外,“您”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和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口号的诱惑     
家门口有条绿地,依着高高的围墙,窄窄的,种着些冬青。小是小了点,但还是给钢筋混凝土筑成的灰色楼群带来了些许绿意。但有一天,不知为什么,冬青被刨走了,留下赤黄的土,在盛夏的毒日头下煎熬着。代之而起的是几条花花绿绿的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化环境,防治非典”……此时此刻,这些标语无疑成了莫大的讽刺,但贴标语的人并不以为然———多少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处事方式。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标语可谓登峰造极。就是现在,稍遇点事情,也是标语横幅满天飞,只要声势造出去了,效果如何似乎并不重要。平日里,标语也是无…  相似文献   

8.
近来,宣传文明礼貌的标语随处可见。一日偶然发现一幅标语上的“貌”字写成了“貌”,当时我内心有些责怪书写者的粗心,没想到后来竟然发现许多标语上的‘统’  相似文献   

9.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翻译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中奥运标语是一种有特定功能的特殊文本。本文力图在概述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基础上,论述该理论在奥运标语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某垃圾站有一则宣传标语:讲究卫生人人有责美好环境家家收益这则标语所要表达的大意为:积极维护卫生是每个人的责任,创设美好环境,家家户户自然就能“受益”。说得不错,也很有激励性,但“家家收益”就有些讲不通了。这是把“受益”误写成“收益”所致。  相似文献   

11.
人们把语言累赘重复比喻为“叠床架屋”,算是语病,显然有贬义。国庆节到时,许多单位张贴标语横幅,赫然写着“庆祝国庆”。后为“国庆”,前面再来个“庆祝”,岂不叠床架屋?在教育报刊上经常看到“德育教育”一说。既然后有“教育”,前面再用“德育”,其中“育”作何解?近日在某报上看到“我接受体育教育始于小学”,可见,不仅仅“德育教育”司空见惯,连“体育教育”也见诸报端,只是尚未见到“智育教育”之说。又开始预订第二年的报纸杂志了,见许多地方写为“报刊杂志”,是否也算叠床架屋?因为其中的“刊”即指刊物,也正是后…  相似文献   

12.
刚进初中的时候,我就看到教室黑板上方,雪白的墙壁上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于是,每次上课抬头瞅到它,都会忍不住想:“老师,你敢不敢再潮点,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挂这样的标语!”你们班里又有什么样神奇的标语呢?一起来分享吧。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文要求明确提到“可以围绕话题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受……”因此,记叙类文章就成了考场作文中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有人据此以人物形象生动见长,有人据此以叙事曲折出彩,有人据此以描写逼真引人,有人据此以抒情真挚而打动读者。但也有不少中学生朋友在运用这类作品表情达意时由于种种原因而留下“荆州”之痛。为此,笔者就记叙类作品如何出彩提出三点忠告。一、忌脱节脱节就是文中经历、故事游离于话题之外,从而导致话题与材料严重分离。这样即使人物再生动、叙事再曲折、描写再逼真、抒情再真挚,也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如…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从命题形式上看并无多大区别,“话题作文”也往往有一段“材料”,如“诚信”话题的寓言故事,“心灵的选择”话题的虚构故事。但其实质却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去年市里组织了教坛新秀评比,笔者作为“课堂教学”的评委,全程参与:其中《小数的初步认识》有5位老师在同一天上:因为参赛老师对教材解读不同,引入起点不一《有的从价格引人,有的从童话引人,有的直接揭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等),探究环节不同,因此,动态生成的效果也大相径庭。为此,笔者潜心研读了教材,在借鉴参赛老师得失的基础上在校内上了一节研究课:现把所研、所思、所悟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6.
浅谈标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语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种书面语言.无论是在热闹的广场车站,还是在僻静的胡同小巷,只要是人所能到的地方,几乎都会有标语的存在.而且标语的语言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所以对标语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标语就其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组织集团的精神作风等;一类是宣传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知识.前者因其政策性、时代性强,因此只需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即可,不需要过分讲究修辞技巧,如“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等.而后者则不然,虽然它是警示性.劝戒性的,但我们却不能一味地用“禁止”、“严禁”之词.可是我们漫步大街小巷,却随处可见诸如“严禁吸烟”“禁止随地吐痰”之类的标语.这不能不说是标语写作的一个误区.所以本文拟就对这类形式的标语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我们认为,象“严禁吸烟”“禁止随地吐痰”这类标语,如果单纯从文字使用对与否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不  相似文献   

17.
下面这篇文章是2001年四川省语文高考中较好的一篇作文。 标题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何拟好标题显得非常重要。话题作文往往让作者自己拟标题,这篇高考作文标题较有吸引力,引人思考。将“诚信”放在“世间”这样一个大范围中来谈论,并以“为  相似文献   

18.
书信是常用应用文,大家都熟悉。巧用书信,可使作文体裁新颖别致,令人眼前一亮。当然,也要精心构思,才能引人人胜。要紧扣命题或话题的范围行文,内容要与命题或话题密切相关。写信者与受信者的关系要设计好,如曹操可以写给“曹丕吾儿”,是父子关系;唐僧可以写给“吾徒悟空”,是师徒关系,必须符合情理。还要注意格式正确,表达得体。  相似文献   

19.
公益广告以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构思的独特性,越来越为命题所青睐。近年来,中考试卷中的公益广告题不在少数。2002年湖北省孝感地区中考第5题以沙尘暴为话题拟一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2002年湖北省黄冈第25题为武汉市政府发起的“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活动,拟一条广告标语;2003年山东省和威海市均有以抗击非典为话题的广告词拟写;2003年上海市中考第19题是结合本内容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相似文献   

20.
一、特色教育与教育本色的博弈 近些年来,有关“特色教育”的标语常常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各种关于“特色”的口号也不绝于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校园里都张贴着办学特色的标语,有不少学校甚至提出了“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放眼当下中国教育,大有“特色教育”盛行天下之势,好像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特色教育”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