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创作潮流,寻根文学引入了文化的概念,成功地将文学由政治反思转入文化反思,并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文化趣味成为文学的最重要品质,但对于根的理解的歧义也让寻根文学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2.
《爸爸爸》和《马桥词典》是韩少功创作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部个人代表性小说,"寻根"思想至始至终贯穿着这两部作品。通过对小说人物、主题思想相关事物的解剖和阐释表明,韩少功的"寻根"并非旨在对传统文化刻意的不变的追寻和传承,更是一种本质上的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3.
李娟 《职大学报》2013,(2):58-60
这首歌词的创作来源于真实经历和真情实感,反映出浓烈的寻根心理。结构、内容、情感和曲调都离不开"三",使文学和艺术元素整齐而又有变化;修辞与故事性结合,充满逻辑性。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的杂剧创作一般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表现的是失意文人对人生悲剧的体悟,后期则主要表现的是失意文人对理想世界的探寻,其中对个体人生的关注与思考的内在精神在前后期则是一致的。这种对个体人生主要是文人命运的高度关注和他在悲剧时代对人生的独特思考与马致远个人独特的经历与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5.
《镜花缘》的结构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作者不但从整体上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因缘结构框架,而且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又与《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结构颇为相似,或对这些作品存在不同程度地借鉴。  相似文献   

6.
《镜花缘》是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家李汝珍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人物构造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内容设计成为杰出的游历类文化经典。通过对《镜花缘》这一文学作品进行深刻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消费文化繁荣的今天,这部作品仍能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新巧的内容成为当代人追捧的文化产品,本文旨在分析文学作品与消费文化的当代含义的基础上,对《镜花缘》的消费文化特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当代文坛可说是思潮涌动,流派纷呈,其中在80年代掀起了一股"寻根"热潮.汪曾祺是寻根派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从民族文化入手,在其小说<受戒>中挖出民族之根,它的民族文化之根主要体现在以儒道佛为主流的"桃花源"武的生活理想和真善美的人性人情.  相似文献   

8.
文化断裂是指一种文化在和其他多种文化相互冲突之时,为求生存而产生的变化。一种文化变化之时仍挣脱不了原有根系,是在继承原有文化根基基础上对外界的适应,这种继承就是文化的寻根。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教学理论具有浓厚的文化性格,教学理论国际化与本土化也就意味着要在文化的断裂与寻根之间寻找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似乎从人类产生那一刻就开始了。在远古的神话世界里,也有许多关于人类祖先向往理想世界的描述。从"蓬莱仙岛"到老子"小国寡民",再到"世外桃园",中国古代的先民一次次地描绘着自己所追寻的理想世界。从"伊甸园"到"理想国",再到"乌托邦",西方世界的古代先民也在不断地表达着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老子与柏拉图被后人称为中国与西方古代的大智者,他们也对理想世界作了探索。他们在各自的社会环境里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国度。  相似文献   

11.
以文化视角对当代"地域文化小说"的地域情结进行透视,既可发现小说与地域文化的不解之缘,更能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地域文化小说"的发展历程也镌刻出中国作家重新发现民族文化、重铸民族精魂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解诗主要着眼于语义分析。文化方面,内容涉及到的由注释说明,但不深谈。通过专意于《诗经》的文化内涵探析,总括出由内容直接述说的民俗文化、由形式刻录的咒祝文化和由隐语暗示的意识文化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裕固族作家的文学寻根的自觉性缘于裕固族族群的流寓情结和民族文化的边缘情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的文学寻根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回家.对传统根性的书写,是借助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意象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母语的思维方式下实现的民族身份认同,裕固语转写的背后是对民族文化深沉的爱恋.文学寻根的过程中,裕固族作家捡拾民族文化的碎片并进行缝补,是对族群历史的再叙述,在现实的文学需求中对工业文明下的工具理性思维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李汝珍《镜花缘》的小说结构吸收了古典章回小说的经验,极具匠心,全书一百回,每十回成为一个独立的叙事单元,十回之间互相呼应。每个十回单元中,第一回或第十回总是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第六回则是一个分水岭,连接前后两个叙述段落。在将小说各个叙事单元进行整体拼合时,《镜花缘》小说采用六—四—八十—四—六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中间八十回是叙事的主体,而前后十回中,前后六回分别是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部分,两个四回则是中间八十回和前后六回的过渡部分;而在整个叙事中,"三三"数字有着明显的结构意义。同时,小说在情节、细节、人物名和地名的设置上更是前呼后应,针线细密。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农民小说创作延续了新时期后期的创作思绪,“底层写作”,农民人生命运的“苦难”与“酸辛”及“历史负担的沉重”等。但有一些创作倾向值得注意,也即所谓“农民人生命运的‘寻根’”,广大农民.一方面寻觅着物质生活之根、赖以生存的靠山——官和钱。另一方面也在寻觅生存之根,“相信了自己”——斗争与反抗,这恰恰与鲁迅《阿Q正传》、毛泽东《湖南农民考察报告》等桴鼓相应,这就有了别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化研究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对美国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本质地了解美国的过去,清醒地认识美国的今天,更好地帮助我们正确地预测美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河南固始是历史上中原向闽台迁徙的重要出发地和集散地,有大量翔实可考的寻根资源,对它的开发,对于固始以及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2009年10月在固始召开的固始根亲文化节上收集整理到的调研问卷,从资源开发方式、文化纪念品开发、开发主体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对固始寻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玄怪录》是唐代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内容以志怪和奇遇为主。作家在作品中竭尽全力之能事,揭橥中晚唐的现实问题,抨击和讽刺了当朝政治的阴暗面与现实的丑恶面,影射政治敏感事件。此外,作品还为人们展现了一副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家,体现出作家浓厚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9.
在物欲横流的工业化时代,南方的寻根文学作家力图从巫文化中寻找超越世俗的力量,北方作家力图从传统儒道文化和自然的发掘与崇拜中去寻求摆脱世俗的力量。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寻根文学的差异,两者都试图找到超越世俗的灵性。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的文化观中 ,构成其底蕴且成其为灵魂的是文化理想。毛泽东的文化理想是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成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时下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亟待解决三大时代课题 :一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确保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二是如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三是如何引导我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