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军水师是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军三兵种里(水师、陆师、马队),水师“尤能制贼死命”。因此,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论功行赏,首推湘军统帅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湘军水师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重大的历史作用,关键在于其营制方面颇有特色。而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也主要体现在水师营制的建设上,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项成功的事业,本文拟就湘军水师的营制作一初步的探索,希望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湘军陆军,水师、马队口糖,恤赏银支付及购造军械、协济他军等军饷支付情况,并分析了湘军军饷运用的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1855年1月29日(甲寅年12月12日),在太平军湖口战役中,湘军水师百余号战船被堵于鄱阳湖内。这起事件对于太平军西线战局发生了重大影响。湘军水师为什么会遭堵呢?关于这个问题,太平天国史研究中有过如下一些说法:(1) 石达开“故意撤开湖口守兵以诱敌陷入鄱阳湖。清军果中计,水师百余号轻捷舢板战船尽冲入湖口小河内。石达开候敌船深入,立刻把湖口水卡堵塞,湘军水师在内湖不得出”。(2) 石达开“为了诱敌深入,各个击破,撤离湖口水卡,湘军水师‘先锋’萧捷三亲领精悍兵勇二千余人,乘轻捷舢板一百二十余艘,冲入姑塘。这时太平军神速恢复水卡,困曾国藩精锐水师于湖内”。(3) 石达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水营性质考辨——兼析水营不敌湘军水师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军在进军两湖途中 ,曾将新入伍的大批“挖煤夫”和“船民”先后单独编入名为“土营”和“水营”的新兵种 ,第一次将我国历代战争中担负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从传统的陆营中分离出来 ,其作战方法与用兵原则较之古代农民起义军有着重大突破与创新。史学界一般认为水营性质的主要方面是一支与湘军水师一样的江湖水军。其实 ,从水营实行的编制 (包括船制 )、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战样式上来检验 ,它与湘军水师具有明显的区别。水营实际上是一个以担负江河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为主的水上机动兵种 ,为太平天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在与湘军水师长期争夺长江水道控制权的较量中 ,水营却不敌以担负水战任务为主的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5.
太平军在进军两湖途中,曾将新入伍的大批“挖煤夫”和“船民”先后单独编入名为“土营”和“水营”的新兵种,第一次将我国历代战争中担负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从传统的陆营中分离出来,其作战方法与用兵原则较之古代农民起义军有着重大突破与创新。史学界一般认为水营性质的主要方面是一与湘军水师一样的江湖水军。其实,从水营实行的编制(包括船制)、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战样式上来检验,它与湘军水师具有明显的区别。水营实际上是一个以担负江河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为主的水上机动兵种,为太平天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与湘军水师长期争夺长江水道控制权的较量中,水营却敌以担负水战任务为主的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6.
湘军水师的战术,清代官书和史家对其评价甚高。王闿运《湘军志·营志篇》称其为“江湖水战之恒”。王定安《湘军记·水陆营制篇》称其“百船虽败,一舟可全,全船伤死,一人可战。故水师之强,一时无敌”。杜文澜《平定粵寇纪略》卷3中称颂它是:“极水战之妙”。对于太平军水营战术的评价,却很少有人涉及。本文拟就二者作一简略比较,探求他们战术的优劣。太平军水师建立初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水战战术,船只不分炮船、坐船、辎重船,凡船均为战船。作战时各船齐出,且“船只大小不一,未经训练,其实不能接仗”,专  相似文献   

7.
同治十一年,李成谋由福建水师提督转任长江水师提督,成为长江水师第二任提督。光绪十八年,李成谋因病去世,任长江水师提督一职近20年。在所有长江水师提督中,他是任职最长的一位提督。他巡查长江水师,不辞劳苦,低调做人做事,还兼领南洋海军6年。他严格执行长江水师定章,采取诸多手段,逆转同治末年长江水师的颓势,使长江水师免于重蹈清朝绿营水师的覆辙。在他的整顿和督查下,长江水师较好地履行了捕盗、缉私、护卡和御侮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8.
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被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所绞杀。在血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曾国藩所创建湘军充当了最凶恶的刽子手。一八五三年初,曾国藩在咸丰皇帝“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的谕令下,在湖南创办了湘军。一月,他在长沙开始编练陆师;九月,又移驻衡州(今衡阳市)创办水师,随即建衡州船厂,复设分厂于湘潭杨梅州,制造炮船。湘军创办不久,即与太平军在湘潭展开了对垒。当时湘军处于创建之初,羽毛未丰,太平军完全有可能将其歼灭,然而,在湘潭之战中失败了,使得湘军逃脱了覆灭的命运,留下了祸根。研究太平军与湘军在湘潭的战役,对深入探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就此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9.
对湘军水师的战术,近代史家评价甚高。王闿运《湘军志·营制篇》赞其为“江湖水战之恒”。王定安《湘军记·水陆营制篇》称其“百船虽败,一舟可全,全船伤死,一人可战,故水师之强一时无敌”。而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则更是颂扬它是“极水战之妙”。至子太平军水营的战术,近代以来很少有人称许。本人认为这种现象颇乖史实,故就这两者作一简略比较,以探求他们战术的优劣。太平军水营1852年12月建于岳州。由于该军自建军以后到回师西征之前一直没经受过大的战阵的考验,所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茫然无水战之法。船只“不分炮船、战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力促曾国藩左宗棠出山,并用“创业垂统”观构建不同经营制的湘军体系,又最早倡议建立水师,成为太平军的克星。郭奔忙于高级战将之间,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被湘军集团公认为“高参”。最初想出开厘筹饷之计并付诸实施,郭嵩焘实为始作俑之一,厘金成为湘军的主要饷源;他又因为度热征收盐锐和关税,再开两道财源。郭调兵遣将剿灭农民武装,将其残部镇压在血泊之中。心忧时局的郭嵩焘及时反省这种血的教训,企盼为延缓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作“资治”的“通鉴”。  相似文献   

11.
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水师进攻太平军,本指望一战全歼"匪军",没想到由于轻敌冒进,在靖港被太平军杀得七零八落,所率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曾国藩伤心至极,欲投水自尽,幸好被部下及时阻拦。几天后,左宗棠听说这件事,便来见曾国藩。曾以为左来安慰自己,没想到,左进屋后张口就骂曾国藩的自杀是"不  相似文献   

12.
彭玉麟是湘军将领中崭露较迟而位居要职最久、且又诗兴不衰的奇特人物.在当年长江水师长期保持十八营建制的过程中,他只分统八营,位在杨载福之下,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才授广东按察使衔,但他政治上的以退为进,思想上的居安思危,性格上的刚直忤时,体质上的善病不死,使他意外地获得了他的同僚们无可企及的荣宠和优渥,而这些特  相似文献   

13.
长江水师虽是国家经制军队,但因其脱胎于湘军,故在饷章待遇、官弁铨选、组织训练等诸多制度层面,都与绿营判然有别。长江水师被誉为“天堑雄师”,可谓近代江防体制确立之滥觞。但因其墨守陈规,未能及时进行武器装备的更新,故未完成向近代江防舰队的过渡,最后沦落为维护长江治安、保证商务畅通的三流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4.
湖南会馆是由在襄阳樊城经商的湘籍同乡组织于清初始建一座会馆,清末由湘籍诸多高官捐资重建成一较大型会馆,建国后馆舍陆续被拆毁,笔者通过调查基本弄清了其概貌。遗留于旧址和襄阳米公祠的2通石碑文字,反映了湖南商帮在樊的经商概况和义地制度,会馆的兴建与清末湘军水师有极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彭玉麟身为清朝官员,但未曾统辖过一省一地。朝廷虽先后命他为安徽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但他总是力辞不任。他只任过长江水师提督和巡阅长江五省水师之差使。中法战争期间以兵部尚书和钦差大臣身份去督办广东军务,而战后又继续从事巡阅长江水师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出身从戌以来,与水师相始终。”[1]因而他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与过,也大多和湘军有关.在长期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力,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由于渡河的工具只有3条木船,四面围追堵截的敌军一天天向红军逼近,如果拖长了渡河时间,红军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毛泽东想起了一个人物,就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文武全才的翼王石达开。这位当年在湖口、九江打败湘军水师,险些生擒曾国藩使清军  相似文献   

18.
彭玉麟是湘军将领中崭露较迟而位居要职最久、且又诗兴不衰的奇特人物。在当年长江水师长期保持十八营建制的过程中,他只分统八营,位在杨载福之下,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才授广东按察使衔,但他政治上的以退为进,思想上的居安思危,性格上的刚直忤时,体质上的善病不死,使他意外地获得了他的同僚们无可企及的荣宠和优渥,而这些特点又往往委婉曲折地反映在他的诗作之中。本文宗旨,在于通过对他诗作的剖析,揭示彭玉麟这个镇压农民起义的元凶恶首思想、生活、感情的矛盾,借以说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说明形而上学之所以不可取。  相似文献   

19.
1862年,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内军械所,又称为"皖局",其标志性产品是"火轮船之机"即蒸汽机和一艘小火轮船,但该小火轮船在安庆并未命名,曾国藩亦未乘坐该船多次远航南京;"黄鹄"号轮船的是军械所迁至南京后依照安庆小火轮船复制、放大与改进后的轮船。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始终是在清廷要君主集权,与湘军将领要扩张地方势力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就曾国藩个人来说,由吏部侍郎组织湘军,到1860年总督两江、1861年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事,其道路是曲折的。清廷长期猜忌曾国藩,害怕他兵权太大,易成尾大不掉之势;然而又不得不用他,所以,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压制他、打击他,遂使曾国藩几起几落。但曾国藩在忠君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