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网络"恶搞"文化的根源及"恶搞"一族的特征,分析恶搞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新型媒体的技术支撑,"恶搞"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普遍发生和迅速蔓延"恶搞",总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目前关于"恶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下,狂欢化的娱乐心理、祛"神圣"化的解构心理、关注社会民生的干预心理以及"恶搞经济"驱动下的逐利心理,是促发"恶搞"行为的主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谷羽 《文教资料》2009,(7):59-61
当今时代,"恶搞"作为一种交谈的栽体,成为一种混杂了大量不同性质的表达模式.本文对网络"恶搞"溯源、网络"恶搞"的文本解读、主流文化面临话语权危机、围绕网络"恶搞"的话语权之争、话语权的走向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多亏大伙儿的捧场,偶们的"恶搞课本剧"生意兴隆,一共刊登了14辑!噢耶~~现在开始评选"恶搞之王"了!!看谁的恶搞最有feel~~,一切由你作主哦!!阿喳为大家精选了1-14辑的经典镜头,挑你喜欢的投票吧!票数最高的将是我们的"最佳恶搞课本剧"!编剧者即"恶搞之王"(有特大惊喜哦)我们将从投票者中抽取50名幸运读者(有神秘礼品哦),快快参加吧!参与方法:将投票号数寄到南宁市建政路37号《创新作文》初中版喳喳收,邮编530023。(欢迎邮购,3元一本。)  相似文献   

5.
郭超 《现代语文》2006,(12):78-79
继"无厘头"之后,"恶搞"成为当今社会中最有冲击力的流行语.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搞文化",慢慢渗透到大众生活中.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也将"恶搞"这一流行元素及时地吸收进去,让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眼前一亮会心一笑.这种"恶搞短信"能在"拇指一族"中流传,除了词语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外,还在于短信语篇中前后语境的超常规搭配.  相似文献   

6.
2006年自网络媒体兴起的"恶搞"风潮,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并迅速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针对人们褒贬不一的评论,应从"恶搞"现象的源头以及艺术的多义性等角度阐释"恶搞"文化存在的意义,从而对这一全新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陈丽  高继伟 《班主任》2007,(7):29-30
一、网络"恶搞"文化的产生与发展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迅速走红,使网络"恶搞"在我国声名鹊起。"恶搞",又称作"Kuso"。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Kuso"是日语"くそ"的发音,原意为"可恶"或"粪、屎"的意思,是用于发泄不快情绪的口头语,后来演变为"恶搞"网络文化的代名词。这种网络文化几年前由日本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8.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娱乐下的"蛋",是青少年追寻"诗意人生""心灵突围"的一种集体默契。"恶搞"在赋予社会创造激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娱乐至死"的倾向。面对网络"恶搞",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一种"正邪不两立"的姿态,进行色厉内荏的指责和打压,而应该认真分析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建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疏导体系,引领网络"恶搞"朝着健康、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魂归来兮     
实在无法给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网生代的年代以明确定义,对这个年代所诞生的"恶搞文化"更是感到匪夷所思。在所谓的"恶搞文化"里,一切都被混淆颠倒:小红帽和大灰狼其实是一伙的,灰姑娘一心只想嫁个有钱人,就连革命英烈也被拿来"开了涮",什么人在故事里都似乎长了张奸猾、"无厘头"的脸。前些时甚至惊闻出了本《恶搞语文》。得,连教科书都拿来开了刀,实在令我等这些读正经"圣贤书"长大的一代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许彦霞 《现代语文》2007,(2):108-108
近时期以来,"恶搞"一词频频亮相于各种媒体,真可谓万人瞩目.用百度搜索一下,竟有大约13400000篇相关网页.如果说是2005年的超女引爆了"PK"一词的大流行,那么2006年初胡戈的网络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则是"恶搞"一词火速传播开来的极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08,(12):5-5
时下,"恶搞"古诗词在中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古代经典作品被孩子们改得面目全非。除了古诗词外,寓言、童话故事等也难逃"恶搞"之风。司马光砸缸救出了圣诞老人等人;董存瑞炸碉堡的时候,手被胶水粘住了……这些被"恶搞"的故事也在学生中广泛流传。——摘编自《现代教育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校园"恶搞"的风气正在全国各地的校园里不同程度地流行开来,从手机短信到QQ聊天,从教室到阅览室,从课堂作文到寝室玩笑,从食堂到厕所,"恶搞"的影子无处不在。这种状况对校园精神风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也形成了必须向校园"恶搞"亮黄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最近流行的"凡客体"为代表的"网络文字恶搞"现象层出不穷。现在,"网络文字恶搞"已经成为一种传播于互联网,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形式。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角度对"网络文字恶搞"流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解读青年亚文化的特性,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外在形式的大众个人思想的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上日益流行,其行为常常与公民、法人的权利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侵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对于"网络恶搞"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相关的法律规制,导致在"网络恶搞"行为的侵害面前,受侵害的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救济.因此,对"网络恶搞"行为进行民法上的规帝J,成为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探讨的一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外在形式的大众个人思想的表达方式行为在互联网的日益流行,其行为常常与公民、法人的权利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侵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而现今,我国及大多数国家对于"网络恶搞"缺乏明确法律定义和相关的法律规制.因此,当权利人在"网络恶搞"行为的侵害面前,其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救济.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来对"网络恶搞"行为进行民法上的规制.保护权利人利益.  相似文献   

16.
恶搞也需要艺术,网络世界中流行的恶搞作品,我们也会禁不住去一看究竟,也没觉出对自己有多大的损害,相反会有种说不出的轻松。这就是艺术。当戏说与恶搞影响到课堂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在前面加"艺术的"  相似文献   

17.
课间,听到有孩子竟然朗读着恶搞的诗作,稚嫩的童声萦绕耳际,让我总觉得有些不协调:一方面,背诵诗文,就是为了表达时的运用,孩子们能够活用,这是可喜的;另一方面,经典诗文,被这样恶搞,纯洁的思想步入"恶"的泥潭,又怎能结出真善美的果实呢?看来,作为教  相似文献   

18.
"恶搞"一词由日本游戏界传入台湾、香港而后进入中国内地。网络文学恶搞运用戏仿、反讽、拼贴等手法对原文本进行再创作,并对其言语、形象、意蕴三层面造成解构与颠覆。在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学恶搞文本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狂欢化、视觉化等特征。网络文学恶搞的游戏审美与娱乐精神给人们带来身心放松的同时,也有其令人担忧的一面,应该意识到它在解构之后还应当有所建构。  相似文献   

19.
"恶搞视频"的兴起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私人数码摄像机的出现有深刻的联系。在网络传播中,"恶搞视频"通过将人们熟悉的、固化的符号重新组合,建构起新的语境,赋予这些旧符号以新的意义,达到反讽、戏仿和解构的效果。"恶搞视频"是一种普通大众业余性的影像表达,是一种个体化的态度突显和情绪宣泄,在挑战权威、摧毁偶像的同时,往往容易陷入价值虚无的泥淖。  相似文献   

20.
继"大学毕业生集体恶搞学士服"之后,知名学府复旦大学校园内,同样出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该校两名应届毕业生为纪念毕业,以"最后的坦诚"的名义,在校内裸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