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学期,我班从外地转来一位“奇特”的学生——张甜甜,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她的头一直低着,从不与人交流。据说,上学期,她曾在一所教学质量很高的学校就读,虽然她学习十分努力,但成绩平平。而家长和学校对其寄予了厚望,甚至近乎苛刻。南于不堪学校的“重负”、家长的“厚望”、升学的“压力”,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为此,她父母不得不给她转学,希望她能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2.
一位城市家长讲的她女儿从小学升初中的故事,发人深思:经过“千难万险”,孩子终于上了一所理想的中学。当她拿着一大叠钞票去学校交“赞助费”并“千恩万谢”时,在场的校领导一句“谦虚”的话让她半天接不上茬:您是我们学校的衣食父母。应该道谢的是我们。学生家长怎么当上了学校的“衣食父母”?这位家长算了笔账:上个初中得交三四万,多的恐怕七八万十来万的都有,如此“慷慨解囊”,岂不真成了“衣食父母”。尽管这样的“衣食父母”当起来不是滋味,但不交可不行,再说这位家长从教育部门咨询来的结果是学校收取“赞助费”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2006,(7):56-57
“老师,小玉又抓人了!”随着孩子们的叫声,我发现历历捂着脸哭,坐在一旁的小玉一脸的无辜。我赶紧走过去,小玉着急地解释着:“我喜欢她!”我对她说:“喜欢别人也不能抓人啊,别人喜欢你,可是没有抓你,抓人是不对的!”她不再吭声了,显得很无奈。这是她第五次抓伤小朋友了,被抓伤的幼儿家长都有意见了,建议这样的孩子应该单坐。小玉的爸爸对我说:“老师,真不好意思,总是给你们添麻烦,要不让她单坐几天吧!”既然她的家长这样说了,我就把小玉调到老师旁边的小桌子单坐。游戏时,让她自己在桌上玩玩具,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向一起玩的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目光,看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小玉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会不会伤她的自尊心,但是就这样让她回去再抓伤别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李欣泽 《教师博览》2022,(20):17-20
<正>“什么都做不好”的完美女孩其实在丽丽来找我之前,我早就认识她了。甚至可以说,在学校里,她比我更出名:学生会的干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大合唱的领唱……她有无数闪耀的头衔,还有漂亮的容貌、好听的嗓音、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家长们口中当之无愧的“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一些学习不好的中小学生怕家长参加家长会后遭到训斥,竟临时借“父母”开家长会。学校教师提醒一些家长今后应常与学校取得联系,以免受孩子欺骗。上周六,本市某中学召开的家长会上,初一某班班主任发现一名学习不好的女生的“母亲”与前些日子见到的有点不像。家长会后老师欲留下她准备说说她的孩子的功课等问题时,这位“母亲”早已无影。本周一早晨上课时老师再三询问,这名女生才承认,原来是她怕家长知道她自己学习不好后训斥或打她,便在马路上花了5元钱,央求一妇女代替她的母亲参加家长会。上周,在另外一所学校的家长会上,初二某班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6.
她叫江淑敏,已过“知天命”之年。从外表上,衣着朴素,矜持沉稳,是一位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中年妇女,如果不是在言谈中感受到她刚毅坚韧的性格和雄厚娴熟的业务底蕴,恐怕你很难把她和“校长”联系在一起。据说,她连BP机都没有,更不用说手机了。然而,就是这位女校长,把一所曾以“第二工读学校”而晓喻全区的薄弱学校,从“山重水复”的困境中,带到了“柳暗花明”的境界里,可谓是一个奇迹!家长们都把“孩子在80中读书”作为一种自豪向别人炫耀。这真应了一句话:有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从江校长身上,我们似乎更能看出:有一个务正业的校长,一所学校就会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孙正侠  徐超 《中学教育》2005,(11):32-33
下午,我刚走进学校,班长李茜就拿着一张纸条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有人写纸条骂我。”我略一沉思,问她:“这件事别人知道吗?”她说:“没别人知道,就我自己看过。”“那好,你现在照常上课,不要跟别人讲,等下节课我去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又是在教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的一名出色园丁。她虽已年过半百,但仍勤勤恳恳地战斗在第一线,挑起指挥千余师生的重担。她所在的学校曾荣获自治区“优秀学校”和市“文明学校”、“文明卫生单位“、“合格学校”等光荣称号。这既是集体智慧力量的结晶,也饱含着她的一份开水和辛劳。尽管每次换届选举,她都提出让年轻人接替,但投票结果她总名列首位。她就是深受师生喜爱的芦笛小学校长阳怀榕。阳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十四个春秋,她严于律己、不计得失、朴实无华的思想品德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方便让别人…  相似文献   

9.
孙正侠  徐超 《山东教育》2005,(10):19-19
下午,我刚走进学校,班长李茜就拿着一张纸条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有人写纸条骂我。”我略一沉思,问她:“这件事别人知道吗?”她说:“没别人知道,就我自己看过。”“那好,你现在照常上课.不要跟别人讲,等下节课我去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0.
二黄毛说得起劲儿,上课铃响了,围听的人只好个个归位。一下课,我就把二黄毛拉到楼道的角落,不客气地说:“别再说陶满香她爸了好不好?你乐意别人老当众说你家长的事吗?”二黄毛“唰”地红了脸。她妈就在学校旁边的存车处看自行车,人高马大、泼泼辣辣的,不时就跟街头的什么人吵骂一顿。二黄毛最怕班里同学瞧见她妈捶胸顿足、口吐脏话的模样。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小仪的家长打来电话问我:“我的女儿是不是在学校里常得罪别人?”小仪在班中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还是班长,很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怎么可能得罪人呢?她妈妈道出了因由。原来,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问小华和小文小仪在哪里,哪知道她们两人异口同声:“她死了。”这位大姐姐把情况告诉了小仪的妈妈。小仪的妈  相似文献   

12.
一个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的行政首长,关系到全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肩负着家长、学生的厚望,正如,一所中学的一位负责同志所说:“我们若失去一个学生,对于学校来讲,只是千分之一的损失;对于他的家长,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了。”家长希望子女成为有用之材,国家希望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所以我把当好班主任当作人  相似文献   

13.
如此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我们痛心地看到,有少数家长,没有当好这位“老师”,没有用好这个“课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给我讲了这样两件事。(一)一位女生和邻校一位男生谈恋爱。上课走神,无心向学,成绩直线下降。学校几经教育,她仍不肯斩断情丝。无奈之下,只好请出“法宝”──通知她家长来校,商讨解决办法。她的家长来了,来的是她的母亲。当教师把她不足15岁的女儿陷入早恋泥坑的消息告诉她时,这位母亲听后不是怒颜厉色,而是喜形于色:“好呀,老师,我女儿这么快就找到老公了,不用让我…  相似文献   

14.
我们班小仪的家长打来电话问我:“我的女儿是不是在学校里常得罪别人?”小仪在班中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还是班长,很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怎么可能得罪人呢?她妈妈道出了因由。  相似文献   

15.
按照惯例,今年的六年级学生家长会上邀请了三位家长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前两位家长事先准备有详细的发言稿。在台上能脱稿侃侃而谈。而最后上来的一位家长,却没有像前两位家长那样进行精心的书面准备,拿起话筒的手也有些发抖,“大家好!”声音有些弯曲且带有上扬趋势。“我的娃儿在学校的一些事情我都很支持她,反正就是帮助她,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您好!女儿今年14岁,平时就是喜欢跟别人取绰号。见到别人爱唱歌,她就叫别人“百灵鸟”;见到别人喜欢画画,她就喊“达芬奇”。昨天她的同学来找她玩,两个姑娘一见面就在嘀咕着“猫老板”的事情。我和她妈都听迷糊了,后来女儿才告诉我“猫老板”就是她们的班主任,因为平时走路的脚步声很轻,所以就取了这么一个别号。你说,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知道尊重人,居然连老师也敢取绰号了呢?云南杨丹爸这位家长:您好!在我国,起绰号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你女儿给别人取的几个外号来看,并没有不尊重人的成分。它只是群体内部对某一群体成员最…  相似文献   

17.
使别人高兴     
一个主日学校(基督教都会为了向儿童灌输宗教思想,在星期天开办的儿童班)的老师在对学生讲使别人高兴的重要性。“现在,孩子们,”她说:“你们当中有谁让别人高兴过?”  相似文献   

18.
因为家长的过度保护,珠珠自理能力很差,十分胆小。别的小朋友在那里玩滑梯,她躲得远远的。老师走过去,问:“你看好玩吗?”她说:“好玩。”老师说:“那咱们走近一点。”老师就拉她靠近滑梯。她看别人玩得那么高兴,越看越馋。老师进一步诱导说:“你也滑一个好吗?”珠珠吓得赶紧往后面缩。老师说:“这么办,我抱你,咱俩一起滑,好吗?”珠珠勉强同意了。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请跟我来     
本文可以称为本刊刊发的《教一年级的日子》(2005年1、2月合刊)的姊妹篇,个别段一落稍有重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形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校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但是,效果怎么样呢?教育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常丽华老师从去年开始教一年级,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周起,她就针对教育问题给家长写信,主题是“请跟我来”。这种对家长的引领,不是下命令,不是简单的点名或训话。而是把信任交给家长,把力量倾注到唤醒和点燃上。这些信产生的作用,使我们想到了志同道合、荣辱与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等语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