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天里的秋天》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幕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否定了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它在巴金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结构,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2.
<春天里的秋天>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幕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否定了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它在巴金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结构,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3.
示现是一个老辞格。陈望道认为:“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辞格。示现可以分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已经摆在眼前一样;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修辞学发凡》124~12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近来,我们在阅读、欣赏长篇名著《家》的时候,发现巴金的言语中有一种奇特的修辞现象,一种接近“悬想的示现”却又似乎有所不同的示现形式——迷幻的示现。  相似文献   

4.
《庄子》一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刻的哲理,这种深刻的哲理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这种方式的表达就在于修辞的手段的运用。同理,《庄子》是一部语言美与思想美的著作,在探讨其修辞时就会发现庄子修辞观中美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巴金在1979年至1986年间完成的42万字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以及《无肠集》,共150篇,是中国当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散文作品,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的文学价值已超越了作品本身及文学范畴。从语言角度来看,《随想录》可作为一部社会语言学教材,质朴、自然、深情、流畅及清新刚健,是《随想录》最大的语言特色,也是巴金散文语言的底色。  相似文献   

6.
纵观巴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创作,《春天里的秋天》可以说是风格最为独特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巴金在泉州的真实见闻为基础创作而成,不仅紧扣时代主题,更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著称。在这部中篇小说中,巴金通过其独具匠心的叙事艺术,将小说的主题与时代的脉搏紧紧融为一体,具有永恒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文本情感的挖掘,让学生一边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一边丰富自己的情感认知,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从不同的角度探寻文本特点,带领学生共同感悟文本的独特情感,从而实现情感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8.
修辞是对语言的加工和锤炼,以求达到美的表达效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充分体现了修辞的均衡美、变化美、侧重美、联系美、声音美,使其作品达到了散文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章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关键词句,挖掘文本独抒机杼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0.
高凤英 《河北教育》2007,(12):36-36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优美,富于诗意。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雨想象成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把秋天里树木、田野、菊花颜色的变化,想象成是秋雨给涂上的不同的色彩,把秋天果子成熟的香甜,说成是秋雨带来的气味,把动物准备过冬,想象成是秋雨送来了信息……作者贴切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语言清新、优美,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具体形象,体会秋天的美好。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我们已并不陌生。正是修辞所具有的魅力,才使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鲜活的词句,并使我们的言辞更加委婉动听,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杨茗 《林区教学》2008,(4):38-40
写于1932年9月的《秋天》收录在何其芳的诗集《预言》中。以往学界的研究一直将《秋天》视为《预言》中的个例来研究其独特性。文章试图从诗歌表现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并阐述《秋天》与《预言》的一致性:《秋天》就是诗人为自己编织的那个幻美的"美丽的安静而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13.
当前理论界对明喻翻译策略的研究关注不足,且已有相关成果缺乏实践指导性。本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狼图腾》明喻句的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指导翻译实践的明喻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喻底比喻体更适合作为明喻翻译的关键。根据喻底的有无,明喻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类别。显性明喻句中,喻底根据出现的位置构成一个凸显程度连续统,随着喻底凸显程度的减弱,翻译的自由度就增加;而在隐性明喻句中喻底的可及性构成一个连续统,影响着明喻句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可以对明喻翻译以及其他修辞翻译实践与教学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作为起始之作,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其通过描述封建家庭中的包办婚姻、固步自封并阻碍新思想的融入、所谓的制度和传承都已经老朽不堪等现象,来有效地表达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思想。而最终觉慧的成功离去,也表明了他对"家"中的这些所谓的文化的否定态度,并热切盼望思想的革新和救赎,对封建文化的老旧和落后进行了坚决的抨击。  相似文献   

16.
巴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小说《家》揭露了封建体制的罪恶。但这只是小说意蕴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小说不仅仅揭示了制度之恶,还展示了人性之恶,很多发生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悲剧,其根源往往不只是罪恶的封建制度,还有源于人性深处的恶。小说对人性恶的呈现构成了《家》的另外一层意蕴。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中,为配合抒发强烈的主体情感而在语音修辞上下过功夫.它主要表现为<史记>语言形式上的节奏、韵律与太史公主体思想情感之间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燕台》四首辞采繁艳,情致凄迷。从对前人评价的观照开始,以其修辞势态为考察基点,指出《燕台》四首具有明显的抒情特质;其意象之量化分析是理解其感性修辞的关键;其内在结构近乎循环的心灵结构;虚词的使用也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衰现力。此种阐释对理解义山诗的美学特质多有助益。亦给人以丰富多元的诗学启示和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9.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小说《荷花淀》是“白洋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作品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不仅可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认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记叙文人物对话写作中,学习运用这些句式。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请看课文中的句子: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这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