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历史任务和取得伟大成就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集合。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把握其助推“德技并修”人才培育、拓展“大思政课”建设资源、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等当代价值,审视其融入现实境遇,用“大格局”协同育人、使“大先生”教师提质、让“大课程”教学增效、以“大资源”平台优化,系统探索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弘扬,提高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意蕴和育人资源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载体。红色文化引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落地、落细,为提升思政课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活教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了深厚力量。协同优化红色文化引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关键是要树立“整体”意识,开创大格局,细化顶层设计;基础是要树立“贯通”意识,构建大课程,深化课程教学;重点是要树立“协同”意识,深化大教研,强化师资共培。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元,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与影响力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思政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承担着培育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优良道德素养的使命,需以“四个统一”师德观为参照,加快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增强铸魂育人效能。笔者围绕“四个统一”师德观的价值意蕴进行深入分析,以把握师德建设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思政课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扬 《广西教育》2022,(24):48-50
本文阐明高职医学院校开展红医精神教育的目的,分析高职思政课培养医学生红医精神的现状,阐述“大思政课”视阈下培养红医精神的路径,即用“纵贯历史,横通现实”大视野和“融汇古今,关联中外”大资源,通过“专兼结合,辐射校内外”大先生培养高职医学生红医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剖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明确职责,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把师德建设与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统筹兼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现行的思政课教学范式无法适应类型教育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三大特征。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新范式应该是:开放化的教学场所、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个性化的课程结构、智能化的教学过程、实践化的教学考核。实施高职思政课教学新范式的路径有,加强高职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职思政课以“职业人”为导向的学科内涵建设,加大高职思政课“智慧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高职思政课“多元主体”联合育人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丰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内涵的应有之义,更是助推学生高质量成才的内在诉求.探赜思政课教师做学生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的内涵意蕴及其逻辑机制,促使思政课教师以“敢为”的工作主动做学生的知心人,以“乐为”的职业忠诚做学生的热心人,以“有为”的本领提升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塑造和完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角色形象和根本要求,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可遵循"认知—认同—实践—保障"发展模式,即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要义和价值意蕴,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构建师德建设的基本方略,最后辅之以完善的协同机制,从而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梳理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剖析价值意蕴,阐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现实意义;解析核心要素,将时代要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探索路径,汇聚个人、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在现实中找准着力点,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阐明树立大思政实践育人理念,阐述校政行企“四方协同”构建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创建高职特色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共建多维立体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构建“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实践路径,总结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大思政实践育人成效,以期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为课程思政改革在视野、宗旨、路径三个层面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启示。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三育融合、三全育人”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模式,构筑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四梁八柱。“三育融合”,指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以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以技能传授实现立技育人,以审美熏陶达成以美化人,增强课程思政输出力,树立课程思政硬形象;“三全育人”,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实践体验”金课体系,突破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限制,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场域,提高课程思政沟通力,增强课程思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议题,近期“大思政课”进入了不少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关于“大思政课”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学者们积极探讨了“大思政课”的内涵界定、善用“大思政课”的主要依据、善用“大思政课”的内容向度、善用“大思政课”的推进路径等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未来学界要推进“大思政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就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从明晰内涵与厘清外延入手进一步探究“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二是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层面深化对善用“大思政课”依据的研究,三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视域推进善用“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传播学分析,指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5W”模式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教师以“专”为根本,推进师德素养与专业能力同步培养提升;内容以“实”架桥梁,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话语转换;媒介以“新”谋结合,推进教学手段与信息化建设合力并举;成效以“行”促转化,推进价值培育与行为导向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内在需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其优化路径从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构筑“互联网+思政课”模式进行探索,使工匠精神更好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努力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和国家实现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在于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引领学生。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树立大理念、搭建大平台、构建大课堂、打造大师资是高职院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深刻把握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系统的“系统”意蕴,以系统观念审视“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系统观念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实践路径的“道”“法”“术”“器”四个层次,用系统观念来认识规律、审视矛盾、明确举措,“大思政课”建设才能做到有章法、有力度、有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孙凯宁  孙勇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89-92
文章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意义,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创新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创设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教学条件;营造工匠精神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内容、路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明晰为什么要建好“大思政课”,要着眼于大,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延伸与拓展,是“国之大者”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厘清什么是“大思政课”,要遵循与现实结合根本要求,充分立足国情、及时融入教材、有机贯穿课程、坚定教师信仰,运用好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育人富矿,发挥好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的育人功能。探析怎样建好“大思政课”,要把握“善用”这个关键,从认识、方法、载体、规律四个方面全面发力,打造因事而化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价值观思想,产生和形成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和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大思政课”是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丰富的思想内涵、育人功能,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大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融入前提、融入取向和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