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成  陈乾峰 《视听》2021,(1):174-175
隐喻在英语经济新闻中普遍存在.通过隐喻,我们能更好地认识经济、解读经济和建构经济.本论文收集了China Daily 2020年3—8月的经济新闻,分析新闻中的隐喻特点,呈现经济领域的认知结构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人类面临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具有不同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的生活图景,是古老文化的集中反映和语言凝练。近年来部分学者从概念隐喻视角研究谚语的应用情况。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也为人类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分析概念隐喻与谚语的内在关联发现,概念隐喻蕴藏在不同语言的谚语之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多维研究相关文献,以期增进人们对谚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认知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修辞学研究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现象,现代隐喻学研究发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认知在语言上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期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2016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品质西安"概念。笔者选取了《西安日报》中的部分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其中大量隐喻的使用,将是本文研究的焦点。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中的结构隐喻、空间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三种分类为主。  相似文献   

5.
黄杰 《大观周刊》2012,(43):19-19
以经验主义认知观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喜悦、愤怒和恐惧三种情感体验,认为隐喻和转喻在这些情感概念中有不同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收集《中国日报》中2021年有关湖南的英语新闻报道作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隐喻分析为理论基础,以Wmatrix5.0为检索工具,并采用“MIPUV语义识别程序”来识别和总结相关语料中的主要概念隐喻,再结合语境分析来展现其所塑造出的湖南经济形象,探索湖南形象的构建现状,以此探讨湖南该如何利用新闻媒体进一步扩大海外知名度、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意义空间,它通过各种具象元素来表情、表意。当美食作为一种隐喻文本在电影视觉空间中被展示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一种口中之物、眼中之物,更是一种心灵之物。它既隐喻人类的情欲本能,亦是理性抗争的推动力象征,更是非同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符号意象。文章以电影中的美食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作为一种隐喻的文本所可能承载的意义内涵与价值能力。  相似文献   

8.
老年群体的ICT使用问题是老龄化、数字化、现代化交叠推进的产物,考察和反思媒体如何认知和建构老年群体的ICT使用议题,对当下理解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批评性隐喻分析法对老年群体ICT使用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媒体通过不同类型的隐喻建构了老年群体的数字弱者形象和ICT技术迷思,从而使该议题获得了话语上的合法性。隐喻背后的话语建构逻辑反映了当下社会、政治、文化中本质主义老年观和积极老龄观的矛盾,也体现出明显的单向度技术进步主义观念,以及平等主义关怀和孝道文化下的数字治理观。研究意在通过上述分析反思老年群体的ICT使用问题,从而更好地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文化活动.为了加强中外交流,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开始重视对英汉谚语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其背后的西方文化的深层探究,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谚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对概念隐喻视野下关于女性的英汉谚语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英汉女性相关谚语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自概念隐喻理论被提出以来,在语言学界激起强烈反响。通过梳理众多学者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案例,探讨其与话语分析结合后的诸多研究路径,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学、宗教、教育等不同领域的语料研究,指出概念隐喻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广泛应用,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输送过程中其自身也不断得到调整。  相似文献   

11.
张迪 《新闻实践》2009,(6):35-37
本文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新闻框架理论,以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报刊中广泛出现的报刊隐喻现象进行了考察.分析和探讨了报刊中家族隐喻的特点、隐喻背后的指导思想和叙事结构,以及这些隐喻如何塑造受众的认知.最后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报刊中家族隐喻大量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胡国瑞 《大观周刊》2011,(22):147-147,149
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塞德尔说过”习语不是英语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的游离部分·而是英话总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只要是使用英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习语。习语的使用普遍、频繁是外语学孑者不能回避的语言现象,然而,习语又一直是外语学习和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本文将隐喻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习语教学中。可以切实解决习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提高学生的习语理解运用能力,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科学领域的拓展创新需要构筑联结新旧思维的桥梁,而科学隐喻就是人们借用始源域的相似性来诠释新目标域的迁移载体,可以推动新学科体系概念的创建和推理、提升科学共同体内部沟通以及公众理解科学的效率。本文阐述了科学隐喻的缘起与发展脉络、梳理了其科学创造与传播的功能及支撑这些功能的心理机制,辅之以案例进行论证说明,并对科学隐喻当前的研究和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最后以人工智能作为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揭晓该领域基础隐喻和子隐喻在推动公众理解人工智能的关键作用,从而帮助大众真正理解隐喻的认知工具性作用,以及潜移默化中对大众思维和理解科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理论的梳理和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认知在传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隐喻在科学理论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杨保林 《东南传播》2010,(3):122-124
随着隐喻研究和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的不断深化,诸多研究者已经认识到隐喻和象似性并非两个孤立的概念,相反,二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隐喻与象似性的研究对语言符号的任意说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诗歌文本为切入点,对隐喻和象似性进行研究,探讨了隐喻与象似性的关系、隐喻象似性的范畴及其哲学依据。本文认为,隐喻象似性对诗歌文本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可以通过文化中流传的故事去解读我们的世界观,这里包含恐惧和欲望、愉悦和理想。对新的传播革命而言,技术改变了曾经的惯习,同时带来了新闻传播、信息传播、社会关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今天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讲述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传播学的研究不断将人、社会、媒介、符号的互动逻辑展示出来并成为一种新闻生产研究的方法时,或可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转型,为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自我的认识以及新闻信息所建构的新型社会关系与相关认同等一系列基本命题的思考提供新的辨识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飞 《出版广角》2014,(4):68-70
文章从思维与传达的角度对广告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广告设计中隐喻思维的方式及过程,并从图像表现、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以及画面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隐喻思维在广告中传达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患漫画的总体特征,发现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类型、这些主题隐喻体现的作者态度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为通过媒体宣传手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认知语言学多模态隐喻理论对中国新闻漫画网中的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漫画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结果: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可分为"互信合作"、"沟壑深渊"、"爱心责任"、"防范对抗"、"利益矛盾"等五大类型,其中"防范对抗"和"利益矛盾"两类为数最多,分别占44.44%和34.73%;从作者态度来看,绝大多数为消极隐喻性漫画语篇。结论:"防范对抗"和"利益矛盾"的医患漫画中过度地批判和揭露医患矛盾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产生消极、负面的社会影响,漫画作者和媒体不仅应该揭露和批判社会问题,更需要为解决医患矛盾作正面的引导,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刘方正 《今传媒》2022,(11):119-121
受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也较为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西方友好交流的难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如何扫清中西方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促进西方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展开了研究,并借助“概念”来隐喻解析相同含义下的不同表现,旨在促进西方国家进一步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名章 《新闻界》2008,(6):109-111
隐喻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思维,本文探讨的是网络新闻标题制作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新华网与人民网为例探视当前三大主导隐喻的具体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把互联网产品中的隐喻分为操作型隐喻和展示型隐喻两种。融合视觉设计、文学修辞等领域的经典方法,归纳出5种具体的隐喻设计方法。提出互联网隐喻设计过程要经过本体分析、喻体设计两个阶段,其中喻体设计包括积累喻体(产生)、甄选喻体(评估)和再创造喻体(开发)三个步骤。最后利用一个实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和步骤来完成一个隐喻作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