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静怡 《档案学研究》2021,35(6):100-105
照片档案叙事在历史、文化、记忆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下文影响着照片档案叙事功能发挥。上下文应用于照片档案叙事具有三个层面的价值:资源发现(Where)、内容理解(What)与意义阐释(Why);通过构建上下文嵌入的知识图谱能够实现照片档案叙事元素节点化表示与应用,探索了照片档案叙事的新思路。本文以吴宝康先生照片档案为例,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叙事化开发进行思考,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抗战记忆。首先,梳理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与社会记忆构建的关系,阐述社会记忆视角下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价值;其次,从叙事形式、主体、内容、结构、语言五个元素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以构建社会记忆为实践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开发过程、丰富开发成果吸引用户兴趣的叙事化开发路径,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颜涵 《北京档案》2023,(4):30-32
侨批档案是构建华侨华人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借助叙事表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利用侨批档案构建集体记忆的效能。论文以纪录片《你从海上来》为例,从叙事内容、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四个层面总结出侨批档案叙事策略,并诠释集体记忆构建过程中侨批档案叙事在增加身份认同、弘扬侨批文化、扩大记忆影响三个方面的现实价值,为侨批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华侨华人集体记忆的深度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献遗产往往被视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档案文献遗产是文献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认同在档案文献遗产上的表现是多次价值化的过程,既体现在遗产界定阶段也体现在后“申遗”阶段。后“申遗”时代,档案文献遗产在面向受众传播时面临文化认同困境。为增强受众文化认同,引入叙事学,在论证“叙事增强档案文献遗产受众文化认同”命题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后“申遗”时代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化的主要方向,进一步从阐释与展示两个维度构建档案文献遗产的叙事策略。阐释维度,主要在故事与话语层面探讨上下文应用的当代叙事构建;展示维度,主要从用户与媒介方面探讨可视化驱动的数字叙事构建。  相似文献   

6.
照片档案编研是档案编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照片档案馆藏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利用故事化、建设工程化的基础上,档案部门可通过以利用为导向的照片档案内容解析与存储、基于关联关系的照片档案资源发现与聚合、面向叙事的照片档案编研线索获取与构建、面向展示的照片档案编研成果组织与呈现思路,推动照片档案深入"研"与特色"编",进而实现档案编研工作创新破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s)等文化记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大批馆藏资源转化成多模态数据,大量经过规范整序和结构化组织的知识从资源和数据中被提取出来,供“数据叙事”分析和利用。以“上海年华”项目所建“上海文化总库”为数据源,通过“上海之源·文化年谱”展项,重构数字叙事模式,该组数据涵盖美术、出版、戏曲、文学、教育、音乐、电影等12个大类,时间跨度从1840至1949年,包含16 865条历史文化事件。根据事件之间的事理逻辑关系,建立非线性的时空关联关系,遵循交互式、艺术化的数据可视化设计理念,构建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演化关系的数据艺术图谱,实现城市数字记忆的多维数字叙事;以“事件驱动”为基础,通过知识节点的主题领域和节点间关联强度进行分类,根据影响因子的数量与粒度生成宏观的时空可视化图谱,图谱以交互式的方式,多维度展示了馆藏资源内容之间的叙事性、互动性与关联性;在交互的过程中,赋予用户更多的互动性选择,通过非线性的数据关联,引导用户基于兴趣点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字叙事逻辑。这种非线性可视化交互模式为跨机构的知识聚合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图4。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8.
借助叙事表达有助于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效能、讲述中国红色故事的能力。本文通过阐释将叙事表达融入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现实价值,并辅以案例分析梳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档案部门在叙事结构组织、叙事视角切换、叙事空间还原以及叙事体验优化中的现有行动。从树立核心理念精准把握表达层次、整合馆藏资源丰富表达内涵、融合时代元素创新表达形式三个层面入手探索优化策略,以弘扬社会正能量、扩大红色文化辐射范围与现实效用。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6年以来,为优化馆藏档案结构、丰富馆藏档案资源、服务“杭州城市记忆工程”,杭州市档案馆着手对国外高校、档案中心等文化机构保存的杭州档案文献进行征集。截至目前,共计征集到2623件、1万多页相关档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老照片有600多张,这也是迄今馆藏最早一批反映杭州城市面貌、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生活情况的照片。  相似文献   

10.
庞慧敏 《编辑之友》2023,(4):97-104
作为抗战时期流行的宣传方式,木刻版画作品既是图像符号,也是图像传播媒介,它将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有情节的故事,构成意义世界的表达,完成叙事,实现故事的讲述者、文本与解读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突出故事主题、聚焦故事主体实现语图叙事的协同,形成了意义并被记忆。其叙事功能的实现既依赖于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与其他媒介叙事共同构建了一致性的图像意义,即通过跨媒介叙事塑造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唤起文化认同,通过情感叙事促进集体行动。因此,跨媒介叙事的核心不仅仅是其传播内容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符号—意义的生产,其现实意义在于成为构建历史记忆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讲好中国工业故事,打造中国工业遗产档案文化叙事品牌,为提振中国工业文化旅游消费注入新活力。在阐释文化场景和档案叙事理论的基础上,从叙事主题、叙事素材、叙事场景三个层面构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叙事行动框架,并从真实性、合法性、戏剧性三个向度出发,嵌入空间叙事、互动叙事、国家叙事等理论体系,创设具有复合型体验和情感价值的文化场景助力工业遗产档案解码,以强化消费者的叙事理解和情感卷入,引导公众的消费倾向和行动意向。  相似文献   

12.
龙家庆 《档案管理》2023,(4):66-68+72
数字叙事为红色档案叙事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展现党史记忆、阐释中国精神。本文以数字叙事理论为指导框架,识别红色档案叙事开发场景,并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事技巧等四方面分析传统叙事开发的不足之处。同时,立足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优势,从叙事源头、叙事组织、叙事呈现、叙事创新等四方面提出红色档案的数字叙事开发策略:关注红色档案内容本身、有效使用数字媒介、应用多维叙事技巧、借助叙事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13.
红色档案资源见证了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延续红色文脉的精神财富。红色档案资源的选择、采集、组织、存储、管理和利用的实践活动催生了馆藏实体资源建设模式和红色档案数字资源建设模式。本文依据叙事传输理论,在总结和反思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从主体层、资源层、活动层、呈现层构建了以馆藏机构为主导,研究机构、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以红色档案资源的组织与呈现为中心旨趣的红色档案资源社会共建模式,并从建立协调机制、完善法规标准、审核叙事成果、重构叙事表达四个方面探索该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经典叙事理论以及数字叙事理论,结合档案叙事的用户、文本、技术层面,从数字叙事的逻辑、结构以及维度分析档案数字叙事模式,以期在此基础上对数智赋能环境下的档案数字叙事模式提出优化策略,从而促进档案的活化赋能,以及促进社会记忆构建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档案馆建于1959年底,目前馆藏档案共有348个全宗、29.5万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馆藏档案得到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历史档案的种类与成分 馆藏历史和革命历史档案共171个全宗,19.15万卷,为馆藏总量的65%,除少量清朝档案外,绝大部分形成于民国时期。其种类主要为文书、纸质档案,包括少量照片档案。主要成分:1.政治类占42.8%;2.经济类占56.4%。此外,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档案各有若干数量。还有一定数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资料,作为历史档案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数字记忆工程是当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历史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叙事文本,实现了人文资源互动性生成、数字化再现与共享式传播。数字记忆工程的中国故事叙事的突破表现在挖掘跨时空多元文化记忆原故事,建构文史内容的故事性表达内容,推送结构动态交织超文本呈现的叙事作品,目前面临着从国内传播拓展至国际传播、从文化记忆上升到价值引领、从区域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记忆的挑战,其需要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正确价值导向,做好跨语境的传播内容与渠道设计,打造适合国际认知特征的沉浸式叙事文本,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导向下的数字记忆项目。  相似文献   

17.
动态简报     
朝阳区档案馆开展《走进档案背后的故事》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档案资源建设,更好地发挥档案主动服务大局、资政惠民的作用。近日,朝阳区档案馆正式启动了朝阳记忆工程-《走进档案背后的故事》全区离退休老首长、老干部、老军人口述历史档案征集工作。重点采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用鲜血和青春谱写的奋斗史,追忆解放前和建国初期朝阳区发展建设、历史变迁的原态,以丰富档案资源,弥补馆藏空白。  相似文献   

18.
民族舞口述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除了具有档案自身的价值外,还具有史料价值、情感价值、现实价值以及长远价值。加快民族舞口述档案的构建,有利于丰富馆藏结构,发展档案事业;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9.
声音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播濒临消失的城市声音,是构建城市记忆的必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北京记忆"项目成果《声忆京城》,明确城市记忆视角下声音档案的类型和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档案特色提出讲好方言故事、注重活态传承、建立共享平台等开发策略,利用声音档案展现城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构建城市记忆,为开发利用声音档案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批判挑战思维、去中心化、多维叙事等特征,为社群档案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启示。社群档案作为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社群成员所形成的、记录社群历史的文件集合,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拓展档案工作职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下,社群档案经历了主体认知变革、工作走向多元化、内容叙事化等发展变化。在当前国内环境下,应当依靠社群档案主体的主动构建,深入构建社群实践的各个领域,促进社群档案叙事体系的发展,最终达成档案记忆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认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群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