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元前,古埃及和正处战国时期的中国便开始制造玻璃。最初,这种从天然晶体中衍生出的新材料并没有被赋予过多的使命,直到13世纪人们也不过是将其制作成眼镜或镜子,“点缀”在日常生活里。但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却在“自然辩证法”中对这项发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为“当时最卓越的发明之一”。事实证明,这一评价实至名归。玻璃材料的革新在光学技术的迭代与迅猛发展之下,实绩尤为突出——从16世纪开始玻璃就已成为制造光学零件的主要材料,二者相辅相成,为工业、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最初是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目前.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一大批有识之士正在不懈地努力。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辛晓洲副研究员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3.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2,(13):70-71
2012年,对被誉为“光学摇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它迎来了60岁生日。60年一甲子。甲子,在中国传统里是一个轮回的意思。60年前,在王大珩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应用光学和工程光学领域具有综合研究制造能力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于 1 999年 7月 5日正式成立 ,该所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 ,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长春物理研究所整合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战略目标 成为相关领域内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基地。基础研究部分和应用基础研究部分要不断取得既有前瞻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 ,达到国际水平 ;工程技术研究部分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为国家战略性需求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光…  相似文献   

5.
张欣 《科学中国人》2012,(21):56-57
一百年前,我们甚至不知道银河系的存在,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大约起源于137亿年前的宇宙是由数以十亿的星系组成;一百年前,我们还只能用光学望远镜和照相干板研究天空,而现在我们能采用最尖端的科技,从地面和空间来观测宇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作为我国专业天文仪器研制及天文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自其1958年成立起五十多年来,共为我  相似文献   

6.
1991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朝来,遵循江泽民同志会见他时提出的关于开展"专利立国探索和实践"的嘱托,在王大珩等院士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基层奋战探索20年,现已完成上述嘱托总任务约80%的工作量,收获良多,既有深刻的思考,也有大胆的建议,然而更多的是对院士们和各位朋友们的能再次支持他继续完成余下的约20%工作量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三十多年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汉带领课题组开始自适应光学研究时,有关领导告诫他们说这项工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而且可能应用面也不广,因此希望大家能坐得住冷板凳。姜文汉带领课题组历经艰辛,不断取得自适应光学研究的突破。在863计划实施中,有多个主题都对自适应光学提出需求,充分显示了自适应光学在大型光学工程、先进医疗设备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2006年视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时说:“光电所的自适应光学,从一个很小的研究小组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应用到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创新工作的推动作用,光电所如果没有自适应光学的基础,就没有今天的优势,这类工作正是科学院应该做的,也是坚持要做的。”路院长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自适应光学创新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姜文汉本人来说,这是很大的褒奖与肯定。  相似文献   

8.
看似偶然,三位光学超分辨成像领域的科学家摘取了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这一领域的新原理、新技术还说不上"瓜熟蒂落"之时,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就迅速做出了抉择,着实出乎一般人的意料。然而,同行学者都明白,突破光学衍射极限,解决了光学显微成像长达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7日,"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隆重开幕。6月8日,"两院"主管的《科学时报》出版了共20个版面的"两院"院士大会的会刊。在该会刊的第一版为胡锦涛主席讲话的全文,在笫四版上则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范朝来研究员在王大珩等院士支持下,长期在笫一线探索"专利立国"现象,矢志不渝19年的事迹和他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国唯一对这一现象的原理进行较为深刻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科学家,由于这些研究成果对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有启发,以及他在艰难困境中自筹资金苦心孤诣地研究历程和他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喟,为弘扬典型,本刊记者采访了范朝来研究员。(以下记者简称"记",范朝来简称"范")。  相似文献   

10.
叶培大,男,1915年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38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1945-194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就读,1955年从天津大学调入北京邮电学院,历任北邮无线系教授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名誉校长,至今已执教60余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11.
专家简介:陈志强,教授,博士,江苏常州人,1971年1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3月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任现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公共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体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5)委员等。主要从事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研究,在辐射成像系统关键物理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手性?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一种如人的左右手一样,在空间上不能完全叠合,却能互为镜像的奇特属性。具有互呈镜像结构的化合物分子互称为对映异构体或光学异构体。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常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