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人秀”,作为从欧美引入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我国已有七年的成长历程。其中,以《我型我秀》、《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领军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凭借独特的节目魅力,吸引了众多电视受众,这些“真人秀”节目在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创造出各自的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湖南卫视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大型亲子户外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自播出之日起,屡屡创造收视奇迹。本文试图从整合传播视角探析其成功策略,包括产品本身的独特性优势、节目模式及制作的本土化创新、受众心理的满足、多样化渠道的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超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在受众心中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传播特性、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解读,进而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前景进行预测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江婉琪 《视听》2023,(5):100-103
在互联网企业“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综艺节目尤其是中小型“腰部”综艺制作和生存较为困难,经常会因为初期招商失败就“胎死腹中”。作为户外旅游体验类真人秀,《快乐再出发》的豆瓣评论已破十万条,豆瓣评分高达9.5分。该节目嘉宾特有的真实状态和真诚态度、制作方独特的创制模式、“正片播前+播后衍生”综艺矩阵以及节目所形成的后续IP价值,为制作“小而精”的“腰部”综艺节目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郑双花 《传媒》2015,(24):60-61
从最初的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流行偶像》《美国偶像》在国外火爆演出,再到中国本土复制、衍生的《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等一系列真人秀节目,一场场内容、风格同质化的音乐节目,直接导致了受众对该类节目的期待大打折扣.《蒙面歌王》作为明星竞技类音乐节目,从传播主体、传播途径等多方面抽离如今市场化的泥潭,精巧设计的叙事情节,品质化、技巧化的叙事策略,成为音乐叙事节目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5.
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近年来成为真人秀类型创新的重点。无论是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还是江苏卫视的《花样年华》《明星到我家》,都通过为参与者创造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体验”而获得关注。本文以上述三档节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节目为参与者制造体验的路径以及制造体验背后的价值取向,最终为生活体验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之道进行谏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侣行》打破了中国市场真人秀节目娱乐至上的特性,从受众本位出发,制作一档融合生活体验与文化交流的真人秀节目。《侣行》的播出不仅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而且还获得多家媒体的报道。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探讨了《侣行》节目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引出在自媒体发展浪潮中,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各大卫视不同种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激烈竞争之时,湖南卫视隆重推出《爸爸去哪儿》这一全新亲子互动类真人秀节目,能够在第一季播出时,就稳居各大真人秀节目收视率排行榜第一位的宝座,实属不易。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爸爸去哪儿》节目迅速蹿红的内在原因,通过对节目的研究,总结节目对受众不同层面需求的满足,并从中指出我国本土真人秀节目务必坚持原创性和以受众为中心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2005年《超级女声》风生水起后,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这两年借着韩国综艺节目的东风,国内真人秀节目有大批崛起之势。真人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迎合大众心理需求所催生出的电视文化奇观。本文从大众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电视奇观产生的受众心理原因,主要有游戏的快乐感、窥私的优越感以及参与的存在感这三种受众心理满足。总结来说,当今电视所创造的商业流行文化,在一味地迎合和挖掘受众隐秘的心理需要外,更要注重创造和提升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受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信息的接受,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反馈,在信息互动的过程中,受众不总是被动的,他们也常常反过来影响传的认知和行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有了长足发展,经历了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游戏节目(如《快乐大本营》)、益智节目(如《幸运52》)、“真人秀”节目(如《生存大挑战》)等若干阶段。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除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人自身努力之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也功不可没,受众通过收看与评价影响了电视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付晓静  温睿 《东南传播》2012,(7):151-153
在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之时,深圳卫视《饭没了秀》作为一档儿童真人秀节目能连续6年稳坐珠三角收视率宝座,并挤进同类节目全国收视率排行榜前10,实属真人秀节目之奇迹。本文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分析《饭没了秀》的成功之道,并指出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必须坚持以受众为本、满足受众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所观看的《裸体约会》、《选美小皇后》、《鲨鱼坦克》等电视真人秀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下美国婚恋类、未成年类、赢取金钱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尤其关注其中对于伦理底限的挑战,并以此为参考,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真人秀节目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大众喜爱,其巧妙的叙事构架,广泛的明星效应,激烈的竞争冲突看点都紧扣着观众心弦。我国自2000年引入户外真人秀后反响热烈,在引进国外优秀真人秀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过程时,"体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在虚拟的户外环境中让明星进行真实体验表达直观感受,由此吸引观众。引进的"户外求生类"节目在我国纪录片与真人秀领域之间很难界定,亦不符合受众心理需求,播出后也尽遭批评指责,可以说"求生类"的节目在放送后并未达到理想效果。本文认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黄金时期已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下的综艺娱乐真人秀,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求生类"节目的生存环境、受众心理、传播方式等内容,探究"求生类"节目在我国现今存在的危机与挑战,对比分析《荒野求生》与《跟着贝尔去冒险》两档节目收视效果差异,以帮助我国体验式真人秀走出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3.
电视真人秀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内容单一、创新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选秀节目难以再一鸣惊人,而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亲子秀真人节目,巧妙创新,满足受众需求,取得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非你莫属》是国内首个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准确把握受众定位,主持人善于体谅他人,能够把握受众心理。节目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兴趣,同时满足了受众消遣、学习和获取成就的心理需要,很好地关照了社会心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来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5.
以参与性和故事性为特征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一直是受众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本文借鉴经济学中体验营销理论的若干概念,将真人秀节目的生产放置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下进行剖析,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审视电视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6.
娱乐性与纪实性是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元素。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作为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讲述了父亲和孩子在野外两天三夜生活体验的故事。在向观众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节目成功地将真人秀的娱乐性和纪实性进行了有机融合与平衡。本文从剪辑的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自2014年火起来的《爸爸去哪儿》真人秀节目之后,2015年各大电视台推出各自的家庭伦理类真人秀节目,它具有稳定的受众,也符合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口味。该文章将重点分析国内的三个节目和台湾公视的老节目《谁来晚餐》,分析其传递的不同的价值导向,和治愈受众心理的精华内容。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历经20年的发展,凝聚了一大批忠实的电视受众。特别是2006年以来倾力打造草根明星的真人秀节目《快乐向前冲》、《我是大明星》已经成为目前山东地面频道强势的综艺节目。随着综艺频道节目的异军突起,综艺频道的营销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2015年山东综艺频道《明星·宝贝》和《当红不让》两档新的节目形态把流失的青年受众聚拢到电视机前,多元化的节目形态紧随当今国内主流综艺节目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胡继超 《传媒》2014,(6):38-41
正近年来,电视荧屏上的"真人秀"节目开始逐渐增多。2013年8月,由安徽卫视和能量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超级演说家》开播,这是一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节目以"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目的,为选手们提供一个展示演讲能力、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同时也为电视受众呈现了语言的独特魅力。节目采用纪实的手法,满足了受众在大众舆论创造的"拟态环境"下对"说真话"的需求,同时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