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融合作为新时期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的关于教育事业的重大指导意见,对于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为例,探索产教融合办学理念下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路径。案例介绍了“产教融合”方针政策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产教融合学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基本概况,通过探索分析“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知识——技能——创新”三融合的新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产教融合办学理念下普通应用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3D打印技术在中美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探讨,对3D打印技术在图书馆应用进行了局限性分析,分析的内容有:3D打印技术的最终用途、成本,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危险控制、环保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指出:3D打印能否革新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现在还不能妄下结论。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知识资本的含义、构成,探讨了3D打印在图书馆中的兴起,阐明了3D打印在图书馆中开展的意义及应用现状,揭示了3D打印服务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图书馆开展3D打印技术的服务创新方向,并试图通过知识资本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及用户资本的整合优化,使3D打印在图书馆服务中得到最大化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很多科普场馆都引进了3D打印机。如何依托场馆资源,开展可持续的3D打印展教活动成为日益紧迫的课题。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对3D打印的操作流程、优势及其相关的展教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3D打印在展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向公众普及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推动创客教育,激发公众的创新思维并提高自身的STEM素养。  相似文献   

5.
3D打印技术作为新生事物,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技术是一项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高新制造技术,代表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我国将推动"3D打印"产业化,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即将制定。为此,本文对"3D打印"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出版学科专业建设是出版领域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从根本上保障了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和数字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是时代所需。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作为致力于新闻出版行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技术企业,积极与高校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落地,服务高校出版学科专业建设,推动人才协调培养,积累了不少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模式的出版学科共建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深入探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问题.基于新闻传播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考虑,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需以融合创新为思想引领和内驱动力,从教育目标、理念与思维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及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渠道路径的优化等多方面着手,创新新闻传播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建设与改革,结合智能传播技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新时代智能传播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实施OBE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聚焦于当下人才需求,以产教融合为过程定位,探索实践智能传播人才的“1+4+N”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导向,四方主体师、生、校、行业共通,“学践融合”,寓思于行,N种形式实践教育活动,以充分推进产教融合赋能智媒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政 《新闻传播》2024,(6):28-30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传媒生态以及传媒从业者角色发生了巨大变革,成为传媒人才培养革新的逻辑起点,文化构建、跨界融合、能力重构、价值创造倒逼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迫切需要重新布局课程地图,探索建设系统科学、融合完善的课程体系,以高质量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探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群模块化的实践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书玉  王雪梅 《传媒》2021,(3):82-85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为传媒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代表了一种交叉融合趋势,在新时代、新要求、新发展之下,要重新审视,重启认知,重构生态,通过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发展新兴学科,夯实课程体系,注重课程思政,构建融合师资,提升培养质量,加强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出专业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综合实力精、有创新思维的一流应用型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李晶晶 《传媒》2022,(10):85-87
产教融合作为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端口,培育与专业特色相符、与对应企业相称、与相应行业对口的人才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数字传媒人才的培养方式为研究对象,探究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方式的提升与特色,为培育数字传媒领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海明 《图书馆学刊》2014,(12):111-113
作为一项颠覆性的制造技术,3D打印已在国内外图书馆得到初步应用,这是现代图书馆构建新型学习环境、创新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概述3D打印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其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培养既掌握扎实技术理论知识又具备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能熟练从事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内容开发、融媒体出版与传播方面的数字出版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需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探索模式创新。本文基于人才社会化培养理念,分析了社会化培养的内涵与优势,并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对应实践路径,为我国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以美国、德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引领3D打印热潮,其他各国也逐步开始重视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呈现"3D打印热"。3D打印技术作为具有前沿性、先导性的新兴技术,正在促使传统工业技术和传统生产工艺发生深刻变革。此外,3D打印技术能与计算机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材料科学技术、有机高分子化学、激光技术等科学技术结合,促进第三次工业革命,所以,被《经济学人》专题报告评为促进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3D打印技术在医学、航天科技、考古文物、制作业、建筑业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的热潮正席卷全球图书馆,图书馆服务面临创新机遇与挑战。文章介绍了3D打印在国外图书馆的兴起过程,分析国外图书馆开展3D打印服务的基本情况,探析国外图书馆业界对开展3D打印服务前景的态度,以期对我国图书馆界开展3D打印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打印技术的成熟,其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推广,并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3D打印技术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版权纠纷问题,给《著作权法》的落实与执行带来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3D打印技术版权的特点,剖析3D打印技术的版权障碍,对3D打印技术立法进行研究,以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3D打印是近年来最新的生产制造技术之一,对欧美图书馆的影响较深。文章对3D打印技术、使用范围、美国图书馆使用3D打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蔡梦虹 《新闻传播》2023,(17):16-18
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产业界与教育界紧密合作,企业与院校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优势互补等方式,共同参与教学目标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设置等,以实现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协同培养,探索校企共建、共育、共赢的融合发展之路。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介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并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媒介技术突发猛进趋势下应用型媒介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亟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在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当前版权制度带来新的挑战。3D打印、3D扫描及互联网技术对作品创作、传播、使用及保存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3D打印促进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全民创作与广泛传播,且有利于用户分享稀有作品数据、进行3D混搭应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版权侵权问题。3D打印原件与复制件、原作品与演绎作品之间的界限如何划分,私人3D打印行为构成合理使用抑或侵权,这些问题都是著作权法在3D打印时代亟须厘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项极具工业革命意义的技术创新与变革,预示着世界制造业格局变动的趋势。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3D打印产业的发展,并广泛应用在商业、工业之中。本文将就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商业模式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