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时期,在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融媒体成为传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媒体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一、融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第一,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被各种新媒体冲击,失去了统治地位。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网络主持人与传统媒体主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桃 《现代语文》2010,(1):86-89
传统媒体主持人是广播电视的产物,网络主持人是互联网的产物。二者的联系是:两种主持人都具有主持人的某些特征,从外延上讲是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并且,由于网络主持人是继传统媒体主持人之后出现的主持人队伍的新生力量,所以对传统媒体主持人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区别是:传统媒体主持人是一对一的服务,网络主持人是一对多的服务;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话语权在主持人手中,网络主持人的话语权在网民手中;传统媒体主持人是话题的引导者,网络主持人则是话题的创造者;网络主持人可以与网友角色互换,传统媒体主持人则不然;网络主持人削弱了传统媒体主持人对形象气质、才艺的要求;熟悉网络语言是网络主持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述了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了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的路径,包括深化话语内涵、转变话语方式、拓宽话语路径、创新话语供给。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成熟,新媒体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基于此,本文围绕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展开创新探究,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种方法: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创建融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加强融媒体平台与思政教育联动。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6,(3):61-64
在移动互联时代,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日益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传统媒体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结构性力量来改变逐渐流失的受众市场和广告份额,不仅需要媒介运营理念的革新,也需要对新的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受方式、用户关系的重新认识,并以此来重构传统媒体的渠道与内容,寻求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自身突围。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改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此后,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争先恐后,2014年被作为"媒体融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背景下,给予了社会大众更加自由的话语权,所施展的平台及渠道更加丰富,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基于自媒体背景,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现状的剖析,总结出其存在的传统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控制力弱化等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进而从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变革思想政治话语理念、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三个维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了重构,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其在自媒体时代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战略已成为当前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巩固和发展。通过分析融媒体赋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价值表征以及媒体融合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挑战,提出融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建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受众来讲,传统媒体的新闻可信度和权威性更高,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与阅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编辑吸引人们眼球的文章可以说是融媒体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新闻编辑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重视创新能力的提...  相似文献   

10.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符合媒体发展的规律。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探寻可行的融合发展策略,需要进一步厘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从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整合媒体资源、强化互联网思维等三个方面加以推进,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媒体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纪选 《科幻画报》2022,(2):120-121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视,思政课程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响应国家育人政策、提升毕业生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更多的新鲜事物,其中融媒体就是其中之一。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的思想和意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基于此,高校的传统思政课程教学也需要改革,以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的必要性,继而指出目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终结合工作经验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校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时代下,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新兴传媒形态,既对传统媒体业构成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创新与创业机遇.创业就业因而成为传媒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以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近年的就业创业实践工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在融媒体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学院立足西部,以业界发展为导向,具有特色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推动融媒体建设及与新型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面临的迫切任务.我国融媒体的发展迅速,关于融媒体的研究也逐步深入.顺应河北省融媒体建设的良好趋势,石家庄市积极推进融媒体建设,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树立用户思维,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搞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增加财政预算,做好运营保障;加强人才...  相似文献   

14.
媒体融合时期,互联网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变给传统媒体带来不小的压力与困扰,新兴媒体越来越成为舆论生成的场域;但移动互联网的消费增长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媒体融合内容生产模式应向互联网思维转变,而且需要从媒体内部中观层面上设立支撑性对策来促进传统媒体的业务融合。各家地方传统媒体需要重新审视产业大环境中的处境和市场定位,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视域下,媒体融合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和传播拓展了新路径,构建了全新的话语生态环境,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有积极意义。因此,应审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困境,从明确话语导向、重塑话语内容、弥合话语鸿沟和创新教育载体等维度,全面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巩固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社会共识,民办高校由于融媒体传播意识淡薄、专业人才缺乏、建设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融媒体中心建设进展缓慢。作为民办高校,要深入认识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提升学校宣传工作水平、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在更新观念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组织架构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重构了媒介生态,改变了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方式;融媒体建构的新的拟态环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域。与此同时,在媒介迭代发展下,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一系列困境:智能算法技术下的圈层化传播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风险;信息碎片化语境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意识形态阵地转换折射出教育主体在渠道适应性上的薄弱。为有效应对媒介技术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高校应该在尊重媒体融合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构媒体技术赋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逻辑,积极探究融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各媒体互相融合发生变化,催生融合新闻.媒体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地方学院传统的新闻教学方式亟待改变.笔者从新闻采访课程入手,总结融媒体时代地方学院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针对新闻采访课程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方法.并提倡进行课程的考试改革,加强校内实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进入了融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媒体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站在时代前沿的青年大学生,自然会首当其冲地受到信息传播革命带来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融媒体环境下,及时转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融媒体的紧密结合,能够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迎来了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时代下,教师需要充分的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对小学德育教育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和调整,从而更加贴合于实际教育需求以及教育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结合以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成功性转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