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佳优 《今传媒》2020,(2):116-118
纪录片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其字幕翻译对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有着重要意义。萧寒执导的纪录片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9. 4,获得第50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评委会特别雷米奖,第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世界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及故宫文物的原始状态,其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指导,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分别对此片字幕翻译进行示例分析,探究各个模态是怎样相互配合诠释出纪录片的整体含义,有助于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文化。  相似文献   

2.
张宇 《东南传播》2022,(4):61-64
电影作为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字幕翻译质量在其海外接受度和认可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探究电影字幕翻译的合理方式,本研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视阈,以国产电影《长津湖》为例,对该电影字幕的英文译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当综合考虑角色说话时所处的各种模态环境,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译文质量,帮助国产电影成功“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也在不断增强。伴随着"一带一路"深入建设发展,中国声音也在被全世界各族人民广泛聆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也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中国范儿》作为一档由中国网精心打造的微视频节目,旨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选取易于为外国观众接受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进行展示和介绍,突出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世界了解更真实的中国,感受中国文化底蕴,进而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话语以多模态形式存在。多模态的选择和统整使用形成一股合力,可以引导受众更好地把握话语的深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展了语义表现的形式,破除了常规媒体的单一性。图像、文字、色彩、字体等多种符号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观众理解标语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  相似文献   

5.
6.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地位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而国产动漫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在丰富国家话语体系、传播优秀文化方面,本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多模态视域”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了国产动漫在对外宣传上的英译策略,旨在为动漫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电视节目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构建的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话语,经过具身传播实践,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跨媒介的多模态具身传播实践包含生产具身传播内容、创设具身传播场域、推动具身接受实践,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认同,从而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琚馨 《今传媒》2020,(2):88-90
为更好地解读2018戛纳金狮奖公益广告《没有医院就没有希望》的多模态语篇意义,笔者借助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该公益广告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公益广告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模态来阐释和平与希望的主题,以实现对社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播手段产生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期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今新媒体的形态与内容不断发展,各种崭新的媒介符号不断进入到话语体系当中,参与意义的构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面临新的课题。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特性,结合交互设计理论,提出了"互动蜂窝模型"。"互动蜂窝模型"包含时间、空间、审美、行为、情感、游戏性、反馈等七个要素,七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动蜂窝模型"是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创新,既可以提高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在逻辑上指导如何设计更适合大学生使用的英语练习测试程序。  相似文献   

11.
冯霞  林静 《新闻世界》2013,(9):244-245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广告,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伴随着对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分析的过程。本文以《逆世界》(大陆版)海报为例,从图像的再现意义、图像的互动意义和图像的构图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实现其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2.
梁素文 《出版广角》2015,(17):154-155
影视剧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主要分支,这种字幕不仅具有译文的主要特征,并且具有实用性。本文以美剧《摩登家族》为例,分析目的论视角下电视剧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征兵海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军队形象,通过视觉语法对2021年《人民日报》发布的九张征兵海报进行阐释,分析得出该系列海报还原了部队生活的真实感,展现军人日常的丰富性、中国军人的美好形象及部队对人的塑造,以实现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冯霞 《现代视听》2013,(6):57-59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广告,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伴随着对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分析的过程。以《逆世界》(大陆版)海报为例,从图像的再现意义、图像的互动意义和图像的构图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实现其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姣姣 《今传媒》2020,28(1):62-65
相比传统语篇,多模态语篇更为复杂。为充分挖掘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潜势及动态生成过程,以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为基础,对一则新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文字、图画等多模态资源共同参与了漫画意义的建构。此外,漫画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融为一体,共同传达社会意义,战争隐喻用于建构微观的认知意义。融合二者的互补性话语分析模式有助于识解新闻漫画的多模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山河岁月》聚焦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人物,讲述了100个充满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生动故事。本文通过视觉、听觉、文字等多模态的话语分析,发现其通过运用多模态叙事实现了多维叙事、情感联结和主旨升华;复经多模态隐喻诠释,传递了红色精神,构建了党的形象。《山河岁月》在视听呈现、话语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创新,为党史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杰 《新闻世界》2022,(8):92-96
本研究以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为例,分析多模态语篇中通过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及互动所建构的湖南形象。通过研究发现,该宣传片运用多模态隐喻构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化并存、有着独特色彩的湖南形象。还使用了空间部分代整体、成员代范畴、个体行为代总体态度、结果代原因类型的多模态转喻。从多个方面构建了青春和谐的湖南形象。多模态转喻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隐喻的源域和目的域,使得宣传片能更好地建构湖南形象,增强其宣传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影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手段,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影视剧《甄嬛传》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为例,探讨影视剧语言特点及翻译,针对影视剧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解构《甄嬛传》的翻译目的和策略,解析异化和归化等翻译策略在影视剧翻译中的应用,以求充分利用西方语言最大限度地实现东方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朱婧妍 《出版广角》2017,(21):78-80,95
在当今国际化、信息化的全球环境下,电影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电影《老炮儿》扎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大量使用北京方言,其成功走出国门,并斩获国内外大奖.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老炮儿》的字幕翻译,剖析源语和目的语生态环境的不同,依据生态翻译学中“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层面提出字幕翻译策略,以促进中国电影“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进程促使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字幕翻译研究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鸟瞰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技巧,希冀为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