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还没有处于帝国主义的侵扰之下,因此,甘肃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回、汉民族同清政府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表现得异常激烈。1862年马化龙以金积堡为中心领导了长达10年之久的西北回民反清大起义,起义的烽火遍及陕、甘、宁、青四省的许多地区,甘肃是起义活动的中心。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一方面派出军队镇压,另一方面为了加强省城兰  相似文献   

2.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金秋九月,甘肃敦煌迎来了具有非凡意义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它承载着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的文化使命,承载着以丝绸之路精神为纽带的交流使命,承载着以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发展使命,承载着以实现民心相通为目标的国家使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促进了解、增进友谊的基础。作为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1912年3月11日,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爆发了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次起义——著名的秦州起义.在甘肃响应辛亥革命而爆发的众多起义中,秦州起义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起义后,甘肃开始隶属中华民国管辖,中国由此真正实现了共和.秦州起义理应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近代西北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秦州起义的研究还不甚深入,国人对此事件也知之甚少.本文欲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探析,揭示其伟大的历史功绩,让国人更多地了解其前因后果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婷 《东南传播》2010,(5):100-101
防城起义是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及其革命派领导的第五次武装起义。大多数学者认为,防城起义失败缘于东京同志"倒孙风潮"和"购械风潮",但经过考证,防城起义是在没有武器援助的情况下发动,武器缺乏才是导致防城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顺治五年三月,驻守甘州的回族降清将领米喇印、丁国栋,为反对清政府民族压迫政策,率领甘肃地区回民举行起义。杀死甘肃巡抚张文衡等,连克凉兰等州,附近州县回民纷纷响应,拥立原明朝延长王朱识(钅穿),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清政府派陕甘总督孟乔芳前往镇压,起义失败,米喇印阵亡,丁国栋被俘就义。现将馆藏反映这次起义情况的汉满文档案编译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永靖傩文化     
郭友实 《档案》2013,(1):24-27
2007年9月,江西、贵州、四川、陕西、青海等省以及省内兰州、文县、临夏县的傩艺术表演团队来到永靖,参加"甘肃永靖·全国傩文化艺术展演"。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安徽以及兰州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甘肃永靖·全国傩文化研讨会"。同月,永靖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到了2008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在永靖县建立"中国傩文化保护基地"。  相似文献   

7.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查获了一起地方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勾结,折收监粮,肆意侵贪的大案,时称“甘肃冒赈案”。此案牵连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县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万余两,震动全国,连乾隆皇帝也惊呼,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这桩重大的冒赈案,发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从发生起隐匿了7年,是循化厅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反清起义引发了这桩大案的败露。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属甘肃河州管辖的循化厅(今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因不满清朝政府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率众起义,杀死领兵…  相似文献   

8.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发动新军,联合会党举行起义。与陕毗邻的陇东、天水等地人民奋起响应。原陕甘总督升允从长安逃到平凉(后赴兰驻总督府)与时任陕甘总督长庚勾结,联合甘肃满族贵族和封建官僚、军阀聚集反革命力量顽固对抗,并致电请政府忠心“勤王”,组织“勤王”之师,企图迎清帝来兰州偏安西北。这样就形成了甘肃在辛亥革命史上反动封建势力与民主革命势力激烈斗争的特殊局面。在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较量中,涌现出了一批如黄钺、王之佐、李镜清、慕寿祺、水梓等领袖人物。近年,在甘肃近代…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只是把皇帝赶下了台,但隐藏在民众内心深处的封建思想却远远没有清除干净,故而民主共和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地处西北的甘肃是全国最后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可谓是保守派势力最为强大的地方之一.直到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后,甘肃保守派才无可奈何地同秦州军政府达成了议和协议.  相似文献   

10.
谢旭 《大观周刊》2012,(38):11-12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先生首倡武昌首义,并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向全体国民昭示。中华民国政府独尊武昌起义为辛亥首义,是因为起义的导火索及成功点在武昌。而在《荣县志》(1993年版)中却出现了"荣县首义"的说法,这在史学界造成混乱现象。为严格忠于辛亥首义史实,文章利用《孙中山全集》、《中华民国史》、民国《荣县志》及碑刻等史料,对辛亥首义进行详细考证,依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1.
1911年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时当风华之年的陆费逵毅然脱离商务印书馆,创立中华书局,勇立社会进步的潮头,开启了中华、商务等相互良性竞争的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一个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2.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两支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为了解决日益困难的部队给养和行政开支,他们在上井村创办了首家红军造币厂,模仿墨西哥鹰洋1895年和1908年版式,出炉了红色政权首批金属货币,并取"工农苏维埃"之意,  相似文献   

13.
商豫 《湖北档案》2013,(3):37-40
赵寿山(1894--1965),陕西省户县人。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后到冯玉祥部任职。1924年投奔杨虎城部,后升任师长、军长及集团军司令。西安事变时,他担任了十七路军"扣押中央大员"行动的总指挥。抗战时他所率领的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1947年3月,他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7月6日,他发表反蒋通电,公开宣布起义。  相似文献   

14.
孙实平 《档案》2014,(7):27-29
一封感谢信,真实地记载了30年前全国青少年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的历史。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倡导的"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改变面貌"活动,动员和组织了全国十几个省、市、区的亿万青少年参与,其影响巨大、广泛、深远,作者从与西部大开发的联系、中央领导垂范、团组织、少先队积极响应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有助于后人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广播剧《武昌首义》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精心创作,是国内同题材广播剧中唯一一部全景式正面展示武昌起义全过程的主旋律作品,该剧以起义之夕革命军总指挥吴兆麟的个人命运和经历串联起宏观历史进程。《武昌首义》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创作原则,在忠实于历史大背景和人物基本真实基础上,用合理的细节表述来刻画人物形象,营造戏剧高潮,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档案》2013,(1):5-5
(本刊讯)在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甘肃省档案局张蕊兰局长提出要按照进一步健全"三个体系"、服务"四大领域"、破解"四大瓶颈"、突出"五大重点"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甘肃档案事业大发展。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苏敏 《档案》2014,(10):29-34
甘肃东大门的绿色屏风甘肃天水,被誉为"陇上江南",东南部茫茫密林之中,有座麦积山石窟,石窟上有许多微笑的佛像,它们的微笑,被称为"东方微笑"。从魏晋到明清,一笑就是1600多年。在当今,它们的微笑,更多地被人们解读成一种东方风情,被当作人民生活殷实、精神充实的一种象征。是不是也可以委托它们为自信、文明、开放的中兴盛世代言?  相似文献   

18.
孙璐 《新闻世界》2014,(8):354-35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耕耘·收获     
《新闻窗》2010,(6):12-12
作为贵州最有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金黔在线先后荣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颁发的"最佳品牌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会"中国地方新闻网站十大品牌奖"、"全国奥运报道博览会最佳网站奖"、网络媒体西部联盟新闻奖、贵州省新闻奖等各类奖项数十项。  相似文献   

20.
《档案》2011,(5):32-33
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甘肃工作委员会诞生。抗战时期的甘工委.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在甘肃传播了革命的火种;另一件是宣传和组织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在甘肃工委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党的组织相继建立,不断发展壮大.遍布于除河西以外的国民党统治区。各地工委宣传唤醒民众,组织领导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