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媒体及其传播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公民新闻"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却对新闻伦理问题产生了威胁,在新闻专业主义和自由多元之间产生了较量.以里约奥运热点事件为例,从"公民记者"在里约奥运会中的表现,参与的新闻报道与传播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论述了"公民记者"在重视新闻伦理的基础上,做好新闻生产与传播,从而促进新闻舆论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谈到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传播技术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不得不从新闻传播教育自身的双重属性——新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和新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谈起。就前者而言,新闻教育通向职业,培养的是职业人;对于后者来说,新闻教育重在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人格的塑造,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新媒体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冲击需从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媒体,从技术的角度讲,网络的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内  相似文献   

3.
公民记者作为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应运而生,他们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公民记者拥有更丰富的新闻来源、更快捷的传播手段、更多样化的成员组成、更及时的反馈信息,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形成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应对挑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何冬英 《新闻世界》2013,(5):303-304
本文由2012年底两则医患新闻报道,探讨新媒体时代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困境及相应的对策。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几大难题:一是零时间信息生产对新闻时效性的重新定义,二是公民记者成为影响新闻场域的新兴力量,三是新媒体浮躁氛围下寻求存在感。要解决这些问题,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从传媒业、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与伦理等多个向度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曾苑 《东南传播》2011,(8):19-22
近年来,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国际传播格局。公民记者大量涌现,国际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传统国际传播媒体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如能将这种参与式体验引入到传统媒体中,将大大增强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传统媒体的专业化为公民新闻把关,降低其不可控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国际传播媒体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容易有“新闻盲点”,引入公民记者,将扩大消息源,一定程度上减少“新闻盲点”,提高传统媒体的报道能力。本文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介入公民新闻,从而将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发展在给业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波及到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虽然这一变革过程已有10多年之久,但相对于今日的新闻教育改革而言,对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体人才具备的特点、新闻院系的课程是否需要涉及技术类的课程及新闻传播教学的内容、技术、艺术等"几层皮"如何实现结合等问题的思考尤为关键,通过丰富的国内外案例及深刻的理论阐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媒介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突围的路径与方法.以传统媒体为立足点的媒介融合投射到教育上,融合新闻传播教育仍隐含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这一思路惯性地影响着新媒体专业建设,束缚着新媒体专业教育发展.以新媒体特征及其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要求为抓手,新媒体专业教育应培养开放共享精神,树立前瞻性理念,重建本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作为新闻教育主体之一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如何使用新媒体,如何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之中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以南昌市高校为例,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上述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供些许参考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宏宇 《新闻界》2012,(8):42-46
以网络为中心构建的各种新媒体被视为可以释放第三代传播权的“选择性媒介”.在倾听基础上的“被理解”为传播权归属的新媒体公民新闻实践,本质上是作为公民权的新闻传播权的两种属性:既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载体,也是国家、社会、个人的舆论控制权介乎权力和权利之间的一种新闻政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钱晓文 《青年记者》2012,(36):34-36
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来的媒介融合,尤其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入融合的趋势,突破了各种不同传播媒介的界限,新闻传媒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功能一体化态势。与此同时,社会化媒体特别是公民新闻的崛起,形成了专业媒体机构与普通大众共同参  相似文献   

1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旧媒介的融合,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我国媒体市场的创新,另一方面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变革产生影响,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入手,基于新媒体视角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市场的变革,以及融合新闻该如何面对新环境下的挑战,促进当前媒体行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习松 《新闻前哨》2008,(11):37-39
“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大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定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张霆 《今传媒》2012,(4):138-139
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助推社会进步,积极开展公民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今后的主要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新闻媒体的广告收入、受众分流、吸引力等造成了较大冲击。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广播新闻媒体普遍增强了媒介融合,扩大了新媒体在广播新闻中的应用。本文概述了新媒体的特点,剖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在广播新闻中应用新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采制理念、传播渠道优势、受众数据三个层面,提出了几点较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Web2.0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形成了社会化生产、职业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三者并存的状态。社会化生产包括公民讲述、官方发布两种方式,职业化生产则包括媒体复述、记者改写、记者代言、记者创作、记者策展等五种方式,智能化生产即智能生成新闻。这诸种生产方式促成了全体社会行为主体都成为新闻生产者,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新媒体语境下的这一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使传统媒体时代的"我-他"传播,转变为"我-你"传播和"我-我"传播,从而获得了新闻生产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是以及时、有效、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信息的一种职业。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是社会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主要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甚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更多的人拥有了及时发布最新信息的能力。普通公民也有可能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人物,"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越来越响亮,使得公民记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本文旨在探讨强势来袭的"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媒业正在朝内容融合、技术融合、终端融合的方向迈进,传媒业已进入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时代、媒介化时代。单一纯粹的新闻业已不复存在。新闻教育转向为"传媒教育"或"传媒业教育"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蔡志刚 《今传媒》2016,(10):141-142
现今我国正处在新媒体时代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并且我国新闻传播的形式也有所改变,这给我国新闻编辑工作带来很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新闻标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这样才能良好地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效推动我国新闻行业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指明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处于劣势的状况,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进行的探讨,明确了身为新闻媒体人应肩负的使命和必备的职业媒体素养,从而促使新闻行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信息传播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时,整个社会对新闻传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建设国家软实力,需要新闻教育为政府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二是电信部门抢滩新媒体市场,需要新闻教育为电信行业输送大量的内容制作人才;三是在公民新闻快速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需要新闻教育培养更多的能做深度报道的记者。社会的需要既是新闻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新闻教育未来发展的三个主要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一种媒介手段,丰富的媒介传播渠道,也方便了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接受。对于新闻传播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新闻的传播有了新的传播方式以及相关内容的融合。然而在媒介融合下,也给新闻的传播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需要传统的新闻媒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方式创新等等,才能更好地在媒介融合下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本文将从媒介融合的发展,媒介融合新闻的现状、问题、变化,媒介融合中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