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前.极少数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所谓“吸引眼球”、“扩大卖点”而追低逐俗。大肆炒作明星隐私绯闻,渲染色情暴力,编造虚假新闻,亵渎先贤经典,迎合低级趣味。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贻害人民,误导公众。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采取有力措施,抵制低俗之风。  相似文献   

2.
黄志卿 《声屏世界》2011,(10):68-69
当前.民生新闻媒体和民生记者越来越受到官方的关注.然而这种“官”注的背后却五味杂陈。近日有报道称.卫生部拟对个别误导公众的媒体记者建黑名单,一时间舆论哗然,也足见某些官员关注民生记者到了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小燕 《新闻大学》2007,(1):102-105
政府与国际媒体的正向关系和负向关系表现为,作为政府“朋友”的新闻媒体,为政府营造积极、善意的舆论氛围;作为政府非朋友或“敌对者”的新闻媒体,制造两国政府间、政府同民众间的隔阂、对立、摩擦和仇视,误导公众。善于与媒体友好合作,是加固正向关系和稀释负向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被拽进公众的视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媒体和网民穷追不舍的对象。自然也有人对此情形颇有微辞,认为媒体与网民的监督有点过了,影响了相关单位的正常工作和未来发展,而且媒体报道与网民谈论中有不少猜测、推断乃至谣传的成分,与事实不符,误导了公众。  相似文献   

5.
曹林 《青年记者》2016,(24):8-11
公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靠媒体报道所塑造的,媒体报道制造的拟态环境,主导着人们认知世界和了解事实的视角.媒体报道什么,公众就会看到什么.每天大街上会有很多起年轻人扶老人的好事,可媒体不报道,却炒作渲染一两起疑似“老人摔倒了无人扶”的事件,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就往“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上去引,使人误以为我们身边都是这样的缺德现象,这就形成误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媒体担当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舆论引导功能.舆论引导是需要能力的,尊重新闻专业主义,媒体就有引导力,反之就会形成极强的误导.新媒体时代,误导性的报道尤其容易形成病毒性的传播效果,需要防范滋生误导性报道的以下五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赵海燕 《新闻世界》2008,(12):73-74
“结石奶粉”一出,举国惊骇,公众焦虑之情可想而知。在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们注意到,绝大多数媒体起初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仅以“某品牌奶粉”或“价格在18元左右的同一品牌奶粉”等字样进行报道。这种“保守”的报道姿态,顿时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公众无法接受媒体知情不报.媒体却因为法律后果不明确而不得不“某”。于是,公众本来附着在“奶粉”上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李玉成  陈璞 《传媒》2011,(9):67-68
今年6月,在一次关于食品安全的座谈会上,卫生部某负责人说,为了打击或者遏制一些极个别媒体有意误导民众,传播错误信息,将加强传播监控。如果哪一家媒体、哪一位记者发布了误导公众的信息,将被列入"黑名单"。  相似文献   

8.
赵雅文 《新闻界》2006,(2):51-52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同时它又是两者和谐统一的“调节器”,在两者之间起承上启下、润滑畅通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发布与实施主要是通过媒体这个中介传达给公众,公众的政治愿望也要通过媒体这个中介反馈给政府,媒体是政府发布政策和公众表达意愿的“中转站”。而要实现顺利地“传达”和“反馈”,政府、媒体和公众等三个方面必须事先进行精心考虑和设计,这在新闻传播学中称之为“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9.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媒体必须真实、全面、理智地报道新闻,确保公众获得“知”的权利,媒体必须按照崇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我行为,尽可能地对公众和社会负责。媒体的社会责任是由其政治、社会属性决定的。确切地说,媒体的社会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媒体,请自重     
“悖理”──也算“题记” 对于媒体的不正之风,近年来新闻界内外都有议论。然而人们很少看到媒体出来面对公众做自我批评,例如有偿新闻的禁止三令五申,但到了下面就隔三差五地过场。记得前些时《文艺报》曾载文抨击说:“对媒体的批评从来就非常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对媒体的批评必须通过媒体发表。在媒体上批评媒体,遇到了一个逻辑和结构上的悖理。”一针见血,痛快淋漓! 随着社会生活的全局展开,媒体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加大,人们对媒体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媒体既是社会舆论监督的前沿,同时也必须接受舆论监督,接受公众的批评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法制节目以其报道案件为主要内容而具有特殊性,有时会形成一种所谓的“媒体审判”现象,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既误导了公众,也对法官的审判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所以,电视法制节目特别是地方台法制节目,在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政府和公众之间,是一种三角互动关系。首先.媒体是政府的喉舌,承担引导公众舆论的角色;其次,媒体又是公众利益的代言人,要代表公众舆论监督政府作为,并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第三,媒体担负着“环境监测”的作用,媒体有责任为政府、社会及时准确地提供新近发生的,尤其是与公众休戚相关事件的最新信息,主动对危机发出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3.
污染亟须治理,但对相关问题,却必须有准确的把握,否则很可能误导公众。前些日子两个相熟的记者前后脚打电话来,要我谈谈曲靖铬渣污染区的“癌症村”问题,当时我人在会场,  相似文献   

14.
“茶水发炎”事件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近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给予回应。针对“茶水事件”,卫生部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机构的检验仪器,是针对有特别指向的检验品”,仪器本身没有鉴定样品是否为尿液的程序,只会在等同于尿液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毛群安指出:媒体此次新闻策划“误导广大公众,并且已经使很多患对医院检查结果产生了怀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平 《新闻传播》2010,(5):58-59
每当传染病疫情来袭,疫情新闻因为其新奇性、显著性、重要性等.往往成为各家媒体争先追逐的“巨大蛋糕”。然而,疫情关涉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特殊性又使媒体处于社会舆论导向的滩头前哨。如何在疫情报道中将新闻媒介必须担负的舆论导向重任与追求新闻价值抢占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的目标相统一?对于主流媒体来说.这一矛盾尤其尖锐.要将做好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与争取更多受众、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两者兼顾,绝非易事。那么。如何来处理这对矛盾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引导舆论的旗帜”、“影响传媒的灵魂”,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新闻评论以其快捷、简短、深刻等特点日渐成为舆论倾向性最强的新闻作品.在彰显媒体风格、引导公众思想、解决现实问题、争夺读者群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全新媒介环境下。面对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新闻评论应在“坚持”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传承个性,力争更好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7.
林频 《新闻记者》2005,89(8):11-14
一般来讲.可信度是指传媒提供可以令人相信的、有趣的、及时的新闻信息的能力。可信度常常与我们说的传媒“公众信任”相提并论,而“公众信任意味着媒体被信赖,被相信,成为公众的依赖”。  相似文献   

18.
6月份,管理部门对新媒体、自媒体中的低俗娱乐大号痛下杀手,号称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咪蒙”有多篇涉嫌低俗的文章被删除,公号也被临时禁言.在我看来,咪蒙的文章,一直走在“发泄”和“误导”的边缘.对很多人来说,看咪蒙的文章,目的就是放松和发泄,缓解一下内心的压力.这种心理需求,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下,是有很大市场的.咪蒙迎合了这种需求,这本没什么错.但这种发泄性质的“毒鸡汤”,是有风险的,稍不小心,就会越界.咪蒙似乎并不在意“越界”对受众造成的误导,甚至去挑战管理部门的底线,这就成问题了.  相似文献   

19.
假新闻一旦产生,不仅传递错误信息误导公众,更会对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作为地方党报,必须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黄山日报》在加快报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准则,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有效防范新闻失实的机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淑芳 《新闻窗》2010,(4):18-20
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作为“大事”的宏观经济因其宏大抽象而与公众拉开了一定距离。所以,对于宏观经济新闻的报道.媒体承担着向公众解析宏观经济背景、阐明宏观调控意图、贴近公众经济利益、吸引公众关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