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夜,我睡得很香甜。 劳累,是能消灭一切欲望和杂念的。以前.我在夜里,往往是失眠的,一失眠就会想很多很多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太多太多的无助、失望、羞恼和憎恨。然而.现在头脑里想的就是吃、睡和干活。脑袋放在枕头上就能睡觉,屁股坐在饭桌前。吃什么都香。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06,(31):23-23
问题一:这些天是不是气候特别干燥。我不仅口腔内多处溃疡,“痘痘”也再次亲密接触,不时还出现胃胀、失眠.镜中颓废的我该如何办? 李雨珊医生答:溃疡是因为免疫功能下降.而胃胀是由于消化功能失调.但是我们必须打破“哪里有问题,治哪里”的老观念。以上症状是最为典型的亚健康状态.必须从内到外排除体内堆积的毒素,打通身体的各路经络。使五脏六腑统一和谐工作才能达到根本的调理治疗。建议你到专业机构治疗的同时.要多吃黄萝卜及含有叶绿素的素菜。  相似文献   

3.
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搞了20年评论。1980年,中央电台成立评论组我是组长.后来变成评论部.我是主任,到2000年退休整好20年。台里要求每个评论员每个月至少写3篇.有时候还超额,20年算下来,我写了700多篇.同时对评论做了一些研究。下面我从创优的角度讲讲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4.
我是贵刊的一名省外读者.通过订阅《新闻知识》.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新闻知识》成了我工作、学习的良师。我是工作在最基层的一名广播工作者,采写稿件、编采节目是我的主要工作。虽然.我为党报党刊写了十三年的稿件,收到了不少的内部刊物和资料.但是我觉得,《新闻知识》办刊质量较高.介绍的采写经验很具体.很实用.这是我订阅贵刊的感受。1995年的11月,我偶然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介绍《新闻知识》的征订广告,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订阅厂一年的《新闻知识》。当我收到第一期《新闻知识泽]物后,读罢大有相见恨晚的…  相似文献   

5.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蓉 《图书馆论坛》2005,25(3):228-229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从事图书馆工作已经10年。在一次偶然的工作调动中.我随爱人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学校。由于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在原单位从事的是审计工作,到了新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从事本专业。改行来到了图书馆,加入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行列。在图书馆工作的这10年里,我先后在流通部,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工作过,最后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部门采编部工作。回顾10年的工作历程,自有一番感慨涌向心头。  相似文献   

6.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我就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去了联合国工作。那时到美国的超市去看。真是羡慕的不得了.当时我想中国人哪一天才能发展到这种程度.我这辈子怕是看不着了。那年我32岁。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后工作了十年.第一次是1971年到1977年.那时在美国根本看不到中国货。第二次是1985年到1989年,那个时候在美国的地摊上开始有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东西了.但中国大陆的产品仍旧非常少。  相似文献   

7.
高炳礼 《图书馆论坛》2006,26(6):276-280,316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8月.我考入了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文华),翌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文华并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1954年8月,我是武大图书馆学专业第一届分配到广州工作的毕业生。1956年11月,我从广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图书馆调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91年底,我办理了退休手续。馆领导返聘我续任《图书馆论坛》副主编工作。到今年底止,我已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整整工作满50年。  相似文献   

8.
二冬和我是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同学.毕业后又都留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多年在一起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相互之间已经是心领神会。他稳健的脚步声,他的微笑.他的一声老陈.总让我感到亲切和可信。2004年五一过后,当我听说二冬气管上长了恶性肿瘤.情况异常危险,我简直不敢相信。二冬是我们同学中最酷爱体育的人、我们经常在一起踢球.他是主力前锋.平时很少生病。这时候我突然感觉到我们毕业以后太忙了,没有多少时间来交流。现在他病了.我更怀念我们过去经常在一起的日子了。  相似文献   

9.
我父亲张福庭原是承德地区粮食局局长,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入党.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1983年从承德地区粮食局局长的位置离休后.他没有坐下来享清福.而是仍然牢记党的宗旨.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于友 《新闻导刊》2006,(3):52-52
1935年9月.我在上海新创办的《立报》当练习生,开始学习新闻工作。当时有机会阅读全国许多报刊。1936年4月《大公报》在上海创刊,我发现了它的一个“亮点”——旅行通讯。署名“长江”的西北通讯很有特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流利的文笔.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把它当成学习的教材。我当时不禁感悟到.当记者.就该有长江那样的学识和本领.能报道大家关心的大新闻。1937年.我曾给长江写过一封信.表示了我敬慕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我从事新闻工作已有18年之久。记得刚进山西日报社时.社里对我们年轻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入社教育,当时报社有关领导给我们讲社规,讲报社的好传统,讲新闻采编纪律,讲党报的作用.讲新闻业务.讲新闻如何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所有这一切.对我有着很深的现实意义,使我收益匪浅,在以后的新闻工作中.能够始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李郁夏 《新闻世界》2004,(11):18-19
在当今.不知道扬子鳄的人可以说是不多了.但知道扬子鳄是怎样“问世”的人也就凤毛麟角。我出于学的是“森林保护”专业,走出校门后又在林业部门当了七年森保干部。在我从事林业工作的那几年,正是国家和各级林业部门开始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时期,我也就因份内工作,积累了不少资料,了解不少幕后新闻.竞成了扬子鳄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记录这项工作的见证人。当我干上记这一行15年后,还写出了让世人认识、了解扬子鳄的系列新闻。也可以这样说:这是我的新闻生涯中最得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以来,我通过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杂志,增长了不少新闻采写知识.这些年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应有《新闻知识》的一份功劳。1985年,我从一家企业调到县广播电台搞采编工作。虽然自己过去爱好文学,有一点写作基础,但是对搞新闻采编可以说是门外汉。在新的岗位上,正当我努力适应时,找偶然从领导那里得到了一本《新闻知识》杂志.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真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吗?从此一我就与这本杂志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情谊。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每期杂志一到手,先看目录.再仔细阅读自己…  相似文献   

14.
沈涛 《四川档案》2009,(3):53-54
在不经意间。我离开自己钟爱的岗位已经两年多了,和别人说起以前的工作时,经常都是说“我们档案局……”.因为在我骨子里就已经把自己认定为是档案局的人了。其实,在曾经的十八年里。在我曾经工作的档案局,十八年的时间里我只换了两个岗位,几乎是一个岗位就干了九年。这两个岗位一个是管理建国前档案,一个是研究档案(姑且称为研究吧),  相似文献   

15.
王岳川  刘锋 《出版参考》2007,(11):50-51
我是从四川的“知识少年”成为北大教授的。 1977年高考前.我在四川省安岳县某单位工作。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时,我们那一代知青都觉得没什么前途,快二十了高中毕业下乡或工作,觉得一辈子也就这个样子了。  相似文献   

16.
白石 《档案天地》2007,(3):21-27
我这一生颇多磨难。18岁在大学上学时.就曾被国民党怀疑为共产党的地下领导人,全城戒严,将我逮捕.多次审讯无结果,便被不明不白地关进大狱。解放后刚过几年好日子.1955年反胡风反革命集团时,被疑为胡风集团成员,被长期看押,因无任何证据不得不将我“解放”。恢复工作不久夫妻双双又打成右派.我因为不承认任何错误、不写检查.从严惩处,开除党籍公职,  相似文献   

17.
1995年的6月,我的胞妹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罹难。她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同我一样年轻,也从事着新闻工作,而且十分敬业。我们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她是在我的呵护下长大直至上大学并走上记者岗位.可以这样说,对于她来讲,我一直是在行使着父亲的职责,虽然我仅仅大  相似文献   

18.
我2003年刚到出版社工作不久,一位业内人士讲过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一个出版社的老总不在业内干上四、五年,基本上没有说话的资格和权利。当时我深不以为然,我想这可能是对我们外来的排斥.D经过不到两年的工作,特别是听了刚才几位老总的发言后,我越来越认同那位业内人士的说法,虽然至今我仍然对其保留部分意见。  相似文献   

19.
浅谈少儿图书馆期刊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期刊是馆藏图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以来,随着我馆进行改革,期刊工作也试行了“一条龙”综合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工作上的一些做法、体会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新华通讯社,是党中央的耳目喉舌。及时准确地接收.用好新华社稿件对于办好各地党报至关重要。我在新华日报电讯组工作了近二十年.为了配合新华社供稿方式的多样化.我与同事们开发了打印兼来稿报警程序。这个程序使用简单,功能实用性强,大大降低了技术人员平时值班的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