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极海豹     
《全国新书目》2023,(9):30-33
<正>这是一部书写南极科考事业的科普纪实长篇作品,记录了一位科考工作者在南极日常艰苦且枯燥的科研工作之余的心路历程,以及作为一位中国极地人对南极事业强烈的热爱、担当和期望。通过他笔下叙述和拍摄的南极世界,读者可以进一步认识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了解科考队员在南极艰辛与快乐并存的生活,以及南极独特绚丽的自然景观和可爱的南极生物种群,有助于宣传中国极地事业,提高全民的极地意识,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勇于探索极地奥秘的信心和理想。  相似文献   

2.
闲谝中得到的新闻。今年4月初,我采访回城途中,在西兰公路的渭河桥南又遇到了那辆进城拉大粪的毛驴车,便和两个车主人边走边谝,得知这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是雇请的帮工,小青年是主人,家住沣西乡南极村,他和小青年一块,每天进城拉两趟粪。每车装16担,可卖7元钱,不愁没人要。当时,我觉得大粪进入交易市场,这可是个新鲜事。既为城市打扫了卫生,又为农民解决了肥料不足,个  相似文献   

3.
南极天寒地冻,与世隔绝,在那里从事科学探险的人们,不仅加大了遇到灾祸的可能性,救助条件也相当脆弱。然而,为了探索南极的奥秘,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一次又一次奏出悲壮的奋斗者之歌。 冰雪南极,不仅是太阳出来时银光刺眼,道道冰隙了布  相似文献   

4.
张雪梅 《传媒》2001,(7):54-55
“极端”体验 2000年12月7日至2001年2月21日,作为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员,我赴南极乔治王岛采访。我在南极跨越了千年,仰望离祖国最远的一面国旗升起。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也是在那里度过的,算得上是一次极端的体验了。在南极的50多天里,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到最后一天离开我和越冬队员拥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次欢庆南极考察队归来的酒会上,有人问考察归来的南极探险家秦大河教授:你们在南极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冰川和寒冷吗?好多人议论纷纷,南极的冰川和寒冷一定会是考察队员面临的最大生存挑战。就在大家猜测的时候,秦大河却摇头否定:冰川和寒冷并不是我们南极考察队员最大的挑战,在南极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那里的极昼,完全没有黑夜。  相似文献   

6.
<正> 一、引言一九八四年底,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赴南极,揭开了我国科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这一科学事件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激发了他们为和平利用南极事业作贡献的巨大热情.我系师生正式申请参加一九八五年度中国南极考察,并积极开展课题准备工作,他们迫切需要有关南极的各种情报资料,以便了解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动向,以期使我国的南考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有一个高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第21次南极科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向南极冰盖之巅发起冲击,它填补了南极科考空白点,弥补了其他国家在南极内陆考察的一个空白区域,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南极大陆的本来状态。到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地区——“冰穹A”的最高点,为我国今后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的选址做准备,是这次科考任务中一项最为艰难、也最为引入注目的任务。为了向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及时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科技事件,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科技专题部承担了第21次南极科考的报道工作,在持续一百多天的报道过程中,《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节目组前后方密切配合,当日传送,当日录制,当日播出,共计完成了累计1310分钟的专题报道,并实现了电视史上的两次突破:从西风带传送画面,从南纬80度以南成功传送画面。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人们各方面的生活习惯和态度,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社会也似乎陷入了一种"全民网瘾"状态。其中,对于中年人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本文发现,中年人除了被社会潮流推动着适应社会外,大部分中年人也努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适应着社会的发展走向。总的来说,中年人的接纳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是由于自身阅历,接纳态度更加理性。同时由于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收入状况等基本变量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引子南极曾是一个沉默的冰雪世界,她遥远而又神秘,她充满限险但又魅力无穷,在近百年内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探 寻南极大陆的脚步。而对江西人乃至江西电视人而言,南极仅仅是一份向往,也只能是一些做节目时偶尔欣赏一回的素材带。可是,就在公元1998年12目23日,江西卫视记者郑志杰、张龙带着江西电观人的羡慕与嘱托,更带着一份骄傲与光荣登上了南极大陆。并在这个银色的半岛上扬起了“江西卫视”的旗帜,向江西人民,同时也向世人宣告了江西卫视的不寻常之举。艰难的跋涉郑忠杰、张龙从南极平安回来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新闻媒…  相似文献   

10.
国家极地档案馆是在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领导下,集中管理南极(包括北极,下同)考察档案资料的事业机构,是国家南极考察档案资料的统一保管基地和咨询、服务中心。 南极考察档案资料是指我国各单位和个人从事南极科学考察、建站、航渡及参加国际间有关南极事项的活动,直接形成(或收集)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数据、图表、声像、标本以及其它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随着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发展,参加南极考察的人员和单位逐年增多,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南极考察档案资料,这是考察人员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家档案局十分重视南极考察档案的收集管理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超过半数中年人的心里挫败,也是整个社会的失败,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没有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成功路径,也缺乏对每个人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应有的包容。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代沟就是不同年龄段人生观、世界观的差别。但当中年人与老年人的代沟消失时,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近日,英国保柏健康机构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引起了国人对中年人心理健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从“老南极”——曾四赴南极考察的鄂栋臣教授手中接过鲜红的’98中国南极考察队队旗时,我和我的队友们知道,我们将要进行的是自己记者生涯中一次最艰难的采访,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一次最远距离的远征,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切可知和不可知的挑战。 这次考察是我国对南极进行的第15次科学考察的两支队伍之一。我们所在的以新闻记者为主体的’98中国南极考察队的考察方向是西牛球南美洲以南的长城站方向。同时对南极进行考察的另一支队伍中国  相似文献   

13.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是一部报告文学,作者是山西作家张锐锋先生,书稿交给我的时间是2010年1月.匆匆翻过几十页,粗犷的印象是大题材、主旋律、散文化.如果单从市场零售的角度来看,并不怎么令人兴奋.然而,从获奖的潜质和增益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显然不是一部可以随手放置的稿件.点击网上搜索,发现自从1982年我国正式启动南极科考以后,出版过的相应图书,文学的、科普的、专业的,有数百种之多,其中不乏大部头,也不乏轰动者.近几年,南极的关注度显然没有以前高.尤其是中国人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建立昆仑站以后,虽然出版过参与某次科考的随队记者和随队医生的手记各一种,却没有一都能够反映完整全貌.南极科考活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着中国在南极的实际存在,怎奈这些年吸引眼球的事情太多,南极有点审美疲劳,好像被抢了风头.换个角度想,这不也是新鲜感和稀缺性的空间吗?  相似文献   

14.
相聚在南极     
在温情脉脉的南极夏季,一个夕阳柔和的傍晚,我们一群记者在中国南极中山站主楼前合影留念。记下我们此次难得相会、异常卷奋的瞬间。我们中有来自电台、电视台、报社的,有来自杂志社和电影制片厂的。其中来自香港、台湾和澳大利亚的新闻、摄影艺术工作者,格外引入注意。虽然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来自不同单位,但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同是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在中国南极考察事业走过了十年光辉灿烂历程之后的今天,在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南极考察站中山站,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为中国南极考察事  相似文献   

15.
在火车上,一个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道:“查票!”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票,却捏在手里,似乎不想交出去。列车员朝他手上扫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相似文献   

16.
据《文汇报》报道,由鹭江出版社策划组织6位人文学者赴南极考察写作名为“极地沉思”的活动。其中包括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何怀宏,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电视主持人邵滨鸿,鹭江出版社编辑阿正;他们预计将于12月中旬出发,沿北京—巴黎—圣地亚哥—南极的飞行路线抵达我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在南极度过三个月的夏天,约于2001年2月底返回中国。据悉,人文学者上南极,对南极的人文意义进行“沉思”,这在全世界亦尚属首例。 据该次活动策划兼领队阿正介绍,几名作者将于考察结束后向出版社提交一部书稿,且写作方向也已根据每人不同的学术方向作了大致规划,葛剑雄“将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生命和文明的起源做出思考”,周国平将在南极这个生命的禁区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何怀宏的思考角度是人和环境这个环境伦理学命题,唐师曾这个战地记者将在炮火与冰雪的反差中看一看自己的生命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17.
风雪企鹅岛     
去年,我到过南极。南极有座“阿德雷”半岛,因其企鹅甚多故人称“企鹅岛”,这是凡至南极者的必去之处.。我等也不例外,对登岛一游兴致极大。天微明,人们便呼朋唤友、“上岛喽!”,尽管外面是风雪交加的天气。岛不远,就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对面,与长城站隔海相望;岛也不大,远远望去,仿佛一只大龟浮在海天之间。  相似文献   

18.
元月三日凌晨二点钟。夜静悄悄的,而黄海边的射阳县海通乡林南村十一组刘素华家却灯火通明。屋里。八名男女青年围坐在一位中年人周围,目不转睛地象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在听中年人讲述着,时而欢声笑语,时而寂静无声。这位中年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12,(8):49-50
2008年岁尾,一个女记者开始了她的南极探险之旅,她从长春出发,经深圳、香港、巴黎、布宜诺斯艾丽斯,飞到地球最南端的乌苏怀亚。从那里乘坐了9天9夜的破冰船,抵达南极大陆。宛若童话仙境的南极大陆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辽阔无边的冰原、巨大奇异的冰川、蹒跚成群的企鹅、有些人几十年  相似文献   

20.
贺尧 《大观周刊》2012,(33):97-97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态势,随着中年人所面对的家庭问题愈发严重,由于中年空巢的到来期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年人在社会,家庭,工作上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使得中年空巢的危害愈加明显与严重。中年空巢,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