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是从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选出的精髓,蕴涵着大量的精神财富,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文言文教学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学习文言文是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途径。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两千年前的大师们直接对话,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吸纳传统文化的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智姝 《现代语文》2008,(11):115-116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状貌,而且可以更多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而,作为文言文学习主阵地的课堂,必然也成为学习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殿堂。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存在单一、被动的现象,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致使学习的过程困难而艰涩,哪里还谈得上读出文言文的美呢?而眼下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学生从初中起就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面对这种现状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呢?  相似文献   

7.
马孝东 《文教资料》2010,(16):57-59
学生为何感受不到文言文用语的精炼,典雅及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意境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呢?为此,本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对古代文化常识作必要的阐述,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互动,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便于轻松学习;三是在教学中分门别类的传授文言文的特殊用法,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以此来调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用以期待着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轻松活泼而又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品味文言文语言的精妙、理趣及神韵,领悟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6,(25):49-50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语言的教学,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文言文学习还能够让学生认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出热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文言文就是从春秋后期到西汉时期的书面语,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必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这一目标。要想这一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也必须寄托于对文言文的学习上。而由于文言文反映的历史悠久,作者的生活阅历以及特定的社会环境,导致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句式、词义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用说文言知识积累并不丰富的学生了,就连教师有时对文中经常涉及的一些文言文知识,也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金娟伟 《考试》2009,(1):48-48,52
新课程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如何让初中生走近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可谓迫在眉睫了。而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是让文言文教学柳暗花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古代文化的精髓。文言文教学不仅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一个窗口。无论是中学语文课标还是每年的语文考试说明,都对文言文作了明确的要求,且文言文在考试中的分值不断增加。由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文言文由于语言的隔阂、时代的隔阂和思想的隔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无疑对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字书籍浩如烟海,其中90%以上都是文言文。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养其民族精神以及爱我中华、报效中华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让学生学习一些文言文提高学生对一些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民族文化精华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很值得强调和提倡的事。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承担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而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拓宽相关古代文化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民族古代文化的魅力;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考探求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历经了岁月沧桑却依旧"鲜活"的古代文化常识引领学生踏上中华文化寻根的旅程。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弘扬哪些方面呢?如何来弘扬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进行论述。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首先,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  相似文献   

15.
周现玲 《语文知识》2016,(21):67-68
众所周知,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文化传承离不开文言文。然而,笔者发现在以"读、悟、背"为主的文言文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引入了"写"的训练,运用多种"补白"的形式,增强了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收到了既助理解又益写作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部分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古代的书面语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前沿阵地,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一、了解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古诗词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这些课程的内容,还应为学生延伸教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历经历史淘洗,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民族璀璨的人文精神,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熊静 《考试周刊》2013,(43):41-41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提高阅读古代文献质量的主要方式,承载了厚重的中华文化。因此,学好文言文相当重要。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新课改下初高中文言文衔接学习的有效策略,给予相关教育教学人士一些参考性意见或者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探究,我们可以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的精华。然而,当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教法侧重于"讲",教师满堂讲,学生听或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字词句,没有发挥能动作用,难以激发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极大影响了文言文的推广,弱化了文言文应有的社会价值和传承意义。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笔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犹如一个宝藏,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教师要教给学生打开宝藏钥匙的方法,夯实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创设学文言文情境,在比较阅读里亲近文言,在导之以法下轻松学言,在应时链接中真正实现运用。以此给学生带来契合的文化启蒙,使学生尽享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深入探索中华文化的志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