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琼 《现代语文》2010,(2):131-132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过些情况,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  相似文献   

3.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常听有的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写。”还有的学生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虽然交上了作文,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应从生活中多汲取素材,让习作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5.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尤其是我们当地的农村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限制,导致学生语言基础差,阅读范围狭窄,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使孩子们写好作文,使他们下笔有神,善写、乐写作文呢?我认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精心“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冲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学会思考,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学会表达;及时组织评改,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每当和学生谈到作文,大多数学生“谈虎色变”,不喜欢作文。有的说没有东西写,有的说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还有的担心写的不具体达不到要求。这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所造成。如何解决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这一难题,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最怕写作文,一拿起笔就头疼,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还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怎样写。”甚至还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只是简单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洞,感受肤浅,语言贫乏,更不要说有什么文采了。  相似文献   

8.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9.
常常在作文课上见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句话。而有的学生奋笔疾书,可谓娓娓道来,得心应手。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喜欢写作文。而有的学生见了作文就头晕,一点写作的欲望也没有,更不用说写出一篇好文章了。那么,如何有效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呢?一、榜样引领,潜移默化要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本身先要喜欢作文,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他们的榜样,老师也是二^二所不能的。同时,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要写出优美动人的文字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心悦诚服!比如,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师生同写,教师写下水文,老师的文章可以和学生的作文同台展示。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老师的作文也可以让学生来“批改”,在师生作文交流中享受美文,享受作文的乐趣!我也常常和学生一起分享写作的快乐,比如有一次我向孩子讲述了自己一段亲身经历:一九九二年的一天,我回到老家,几十个学生在祖厝念书,经过询问才明白,负责老师说:“新校舍使用不久便成了危房,学校曾经反映到村上,村上推托到乡上,推来托去没没人管。”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1.
开学伊始,在对初三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个班级居然有56%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有的说:“写作文最伤脑筋,实在是无东西可写。”有的说:“我听到作文就头痛。”这种种说法归纳起来就是:作文难。作文难,难在何处?无非是难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素材,内容空乏;表达不当,结构零乱;语言干瘪,枯燥生硬。这三个方面又是互相牵连的,以致形成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其实,“无东西可写”是由于积累少;表达差,是由于思路乱;语言贫乏,是由于写作基本功的不扎实,想象能力不丰富。针对学生语文知识基础和写作水平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个班级居然有58%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有的说:“写作文最伤脑筋,实在无东西可写。”有的说:“我听到作文就头疼。”这种种说法归纳起来就是作文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写作断了源头——心田枯了!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并说,“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有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而当今的学生,被限定在“两点一线”的活动范围,隔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要冲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遵照叶老的教导:要记着,作文这事离不开生活。这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我们学校的学生,过去对于“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明确的。有的学生说:“我就是不爱写作文,老师逼着我要交作文本,我只好写了算数。”有的学生只是认为:“作文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但为什么要提高写作水平,他就不明白了。  相似文献   

14.
一到作文课,很多学生就唉声叹气地抱怨:“唉!苦难的日子又来了,真倒霉!又是写作文,烦死了,难死了!”也有的说:“学习语文要是没有作文多好啊!”面对这种种状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感到很难过,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学生整天痛苦地学习吧,于是我暗暗发狠一定要让他们消除这种恐惧忧虑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  相似文献   

16.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  相似文献   

17.
目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当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我们老师也感到头痛。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四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这些娃娃,一说写作文就垂头丧气,唉声一片。”“作文真的是难教,无论我怎么讲,交上来的作文都是三两句话。”“看到有的娃娃的作文,我真是要抓狂了。”……每到教学单元作文时,办公室便是如是情景。作文,学生痛苦写,老师抓狂改。语文教育专家韩军老师认为,表达本是人的天性,写作是表达的一种形式,按理说写作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快乐轻松的倾吐。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谈写作而色变”呢?我也一直尝试改变自己教学的方式,通过努力,效果甚佳。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19.
张甲成 《学周刊C版》2014,(11):175-175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现在的部分学生肚里没有多少素材,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普遍存在思路狭窄、空洞无物、结构雷同,甚至千篇一律、只会模仿、生搬硬套的毛病.还有些学生一写作文就是抄抄抄,要么从网上下载,要么找一本作文书,不管三七二十一,题目、内容一股脑儿抄来,应付了事,甚至里面的地名、人名都不做修改.明明是高中学生的“新学期寄语”,他却把“交通大学大四学生”的新学期寄语抄到自己的作文中,真是懒得出奇.找来学生问其中的缘故,有的说“一写作文就头疼”,有的说“无材料可写”,有的说“不会写”,究其根源,除了写作知识和技巧外,主要是胸无丘壑难成章.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今年教三年级的语文。鉴于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最怕的是作文,最差的也是作文。为了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就提了一个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话音一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叫起来,有的说不会写,有的故意问什么是日记,有的说作业太多,干吗还要写日记。听得出,他们其实是怕苦畏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