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今年8月底,火星运行到了近6万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5500万公里。这为人类探索火星,揭开水和生命之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2002年6月3日凌晨,欧洲航天局(ESA)成功发射了名为“火星快  相似文献   

2.
袁崇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6,(9):9-14,35,封三
“智慧1号”(SMART-1)是欧洲航天局研制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飞船,它是欧洲航天局所实施太空计划的重要步骤,许多先进的航天技术和设备在这次计划中被成功运用,并且为地球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月球起源、未来登月、探索火星等其他星球积累了经验。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探月热潮,而欧洲航天局这次走在了前面。  相似文献   

3.
欧洲航天局将于2003年6月向火星发射航天器“火星快车”号,以执行分析火星土壤样本、探索火星生命等多项考察任务为目的的太空之旅。“火星快车”发射升空后,将于同年圣诞节前后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届时,由“小猎犬2”操纵的“从一个星球向地球发射传播乐曲”的吉  相似文献   

4.
严炎 《成才之路》2011,(19):93-I0022
世上第一颗面包大小的纳米卫星,将于2012年发射,唯一的目的在于寻找太阳系外类似地球可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德雷珀实验室空间系统的主任西莫一图奥认为,这项任务开拓创新意义重大,该实验室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发了系外行星卫星。  相似文献   

5.
欧洲走自己的道路在人类探索宇宙中,欧洲航天局(ESA)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欧洲的航天事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通过走一条“联合之路”,欧洲航天局15个成员国之间进行密切合作,集不同国家的特长,努力形成一种“合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就其航天规模、投资力度、科研领域、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在空间科学、运载火箭、对地观测卫星和通信卫星等航天技术领域,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航天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欧洲航天局积极参加许多国际合作项目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近年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获得了宝贵…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6,(Z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试验正在进行。我国今年将研制1-2颗正样飞行星,计划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6,(1):76-7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武验正在进行。我国今年将研制1-2颗正样飞行星,计划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8.
地球是存在生命的唯一行星吗 ?在搜寻太阳系外智慧生命的计划 (SETI)中,我们暂时还一无所获。不过,有更多的迹象表明,就在地球近旁,在火星,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甚至“到处”都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这些生命存在于我们感到难以理解的环境中。除了地球,太阳系内存在其他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让我们在最新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去太阳系中其他天体进行一番探查。  相似文献   

9.
夜幕降临,我们抬头仰望满天亮晶晶的星星,心情会变得格外宁静。你看过会慢慢移动的“星星”吗?那些奇特的“星星”,是人类发射到太空中的各种人造卫星。人造卫星家族庞大,各尽其职地工作着。侦察卫星侦察卫星是窃取军事情报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升空的卫星,因为飞得高看得远,既能监视又能窃听,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间谍。侦察卫星根据执行任务和侦察设备的不同,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等。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与地球站之间…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9日,欧洲中部时间凌晨3点33分,北京时间9日11时33分,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随着倒计时的最后口令,发射台上竖立的俄罗斯的“联盟-FG”(Soyuz-F regat)运载火箭发动机尾部喷出明亮的火焰和烟雾;接着,火箭伴着轰鸣声拔地而起,扶摇飞向苍穹深处,渐渐消失在远方天际。欧洲航天局研制的最新型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V enusE xpress),就这样踏上了飞往“太白金星”的漫长旅途。这是欧洲首次向金星发射探测飞船,也是十多年来首次有人类探测器再次探访金星。“金星快车”的任务金星是我们人类最熟知的一颗行星,因为它看…  相似文献   

11.
太空逐梦     
这是欧洲航天局制造的“惠更斯”号探测器(箭头所指)靠近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右)大气层的效果图。远处带着光环的漂亮星球就是土星。“惠更斯”号于1997年10月“乘坐”美国“卡西尼”号飞船发射升空。北京时间2005年1月15日凌晨  相似文献   

12.
“双星”,就是我国新启动的“双星计划”。为了全面了解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空间环境,国际空间局组织实施了一项全球规模的日地系统探测计划,简称“国际与日共存计划”。“双星”是我国在这个计划中实施的第一个探测项目。你可知道“双星”中的“姐姐”叫“探测一号”,是一颗赤道卫星,于2003年12月30日凌晨起程,先行飞入太空,像“嫦娥”一样,飞舞在地日空间。它的“妹妹”叫“探测二号”,是一颗极轨卫星,将在2004年7月起程。“探测一号”很“勤快”,升空不久,于2004年1月3日就开始向地面传回数据。科学家对传回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它探测到了一种…  相似文献   

13.
空间探测器从行星旁绕过,由于行星的引力作用,可以使探测器的运动速率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弹弓效应”.在航天技术中,“弹弓效应”是用来增大人造小天体运动速度的一种有效方法.1989年10月发射的伽利略探测器(它于1995年12月按时到达木星并用两年时间探测木星大气层和它的主要卫星)就曾利用了这种效应.下面就是“弹弓效应”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一)阅谈下文,兜成1一5肠\越旦多/ 火星生命之争未有果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发现火星上的“线条”被误译为“运河”后,火星生命乃至“火星人”的争论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关的科幻小说、电影更是()出现。1938年美国电台在播放一部根据科幻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时,竟有不少人以为残暴凶狠的“火星人”真的已经登陆,因而仓皇出逃,造成了社会动乱;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苏联还有人在某大学开了“火星植物学”的课,计划将来利用火星上的植物来改造地球沙漠;60年代又有人宣称,两个小火星卫星是史前“火星人”发射的“人造火星卫星”,里面保存着“火星…  相似文献   

15.
1.地球——人类的家园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一直是天文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宇宙中除了地球难道就没有其他有生命的星球吗?大家知道,生命需要能量,最明显的能量来自行星及其卫星的恒星。以地球为例,就是太阳。如一首流传很久的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对有生命的行星至少需要存在几十亿年,这样才拥有足够的时间使生命进化,如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其中生命进化历经11亿年。水是生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名为“神舟号”的可载入太空飞船,飞船经过21小时太空运行后,按预定计划在预定地点顺利着陆。这标志着我国在掌握了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测控技术之后,又基本上掌握了载入航天这一高难技术。 在观看了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电视后,许多观众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飞船为什么不载人?飞船为何不像船?火箭为何站着上塔?新型运载火箭模样与以前为什么不同?带着这些疑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嫦娥一号"奔月先绕地五圈发射时间年内确定(本刊讯)“嫦娥一号”卫星将在发射升空后先围着地球转5圈,然后才飞向月球。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7月26日在“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公众开放日活动中称,我国绕月探测计划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一号”的具体发射时间将于年底前确定。栾恩杰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在发射升空后要先围绕地球用5天的时间转5圈,第一个阶段是绕3圈,每圈16小时,第二阶段是用24小时绕一圈,第3个阶段是用48小时绕一圈,这是因为“嫦娥一号”需要三次加力才能离开绕地轨道。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成立(本刊讯)近…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教科书(实验本)第十册《太阳系》一课讲到九大行星及卫星内容。我上这一课时,侧重向学生介绍了木星及它的卫星情况。在太阳系中,木星可以称得上是九大行星里的“巨人”,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其亮度仅次于金星(金星是行星中最亮的星)。木星又是一个“子女”众多的行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16颗卫星,可算是一个小型的“太阳系”。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问几乎等于地球上的十二年,我们用肉眼可观测到,而且观测的机会也很多。木星属于行星,行星是自己不能发光的天体,所看到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识别星星最主要的标志是:行星有明显的圆面,不会眨眼;  相似文献   

19.
二十八人造地球卫星海东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旅行者”号,那仅是一个能发出简单的“滴答”声的电子球体;紧随其后,美国发射了自己的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升上了天空。到今天,已有数千颗不同用途、形状各异的卫星绕地球旋转,以至于轨道空间都显得有些拥挤了。②现在所发射的卫星多为应用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地球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主要关注九大行星、太阳以及恒星的探测。直到近年来,由于涉及到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地球上生命与水的产生和受天外物质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人们才越来越重视对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航天机构都先后制订和实施了有关小行星的探测计划,在地面进行的观测活动也明显增多。2001年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从提交的20多个方案中精选出3个低成本的“发现计划(D iscoveryProgram)探测任务项目,进行详细的论证。同年12月,其中两项获得通过,分别是“黎明”(Dawn)计划和“开普勒”(Kepler)计划。“黎明计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