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半的年轻人。近两年来,我一方面参加西北新闻刊授学院学习,一方面坚持业余报道。至今,已被省市报刊、电台及国家级报纸用稿近百篇,其中有人物专访十多篇。先后被《中国青年报》等六家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有些青年朋友问我,人物专访是难度较大的新闻体裁,初学者一般不敢问津,你是否有什么诀窍?我的回答是:要敢于“挤”进去,脚踏实地“采”出来。当然,这要有“新闻敏感”的锻炼和努力扩大知识面。所谓“挤”进去,就是突破采访对象周围的防线,“挤”到他们的身旁。人物专访的对象一般都是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他们的露面,往往被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所包围,业余写作者难以接触。这就要动脑筋,想办法,突破防线。  相似文献   

2.
新乡县为把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落到实处,从1990年4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百名作者登报台活动”。全县已有200余名被称为“民间秀才”的业余通讯员的稿件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成为一支活跃在各个角落的舆论宣传生力军。多年来,新乡县在市以上报刊电台发稿量虽稳定在千篇左右,但多系专业通讯人员所作,业余作者上报者不过三、五十名。去年春天,县委宣传部下发文件,提出了“百名作者登报台”的奋斗目标。全县重新整顿了通讯网点,所掌握的在册150名不脱产、不脱岗业余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业余作者,近年来经常向各级报刊电台投稿,迄今为止已左国内近八十家报刊电台上发表稿件三百七十余篇。通过投稿,我发现绝大多数报刊对作者都是很尊重的,但也确有部分报刊从不同程度上“冷落“了作者。据我归纳,目前报刊对作者投稿作出的反应大体上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日“特别积极型”。报刊收到作者的来稿后,及时向作者发出“收稿通知单”或“用稿通知单”抑或退稿信。稿件一经采用即寄报(刊)样和稿酬。《法律与生活》、《秘书之友》、《人才开发》等报刊就属于此种类型。二曰“积极型”。报刊收稿时不向作者发出任何“信号”,若刊用就寄报(刊)样和稿酬,不采用则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7.
常读报刊,每遇错讹,便以朱红之笔,大打其“×”,还在其旁加以订正。有人戏称我为“业余校对”。我则不以为辱,还挺觉“光荣”呢! 是的,业余编辑,记者有之,曰“特约”,我亦忝列过,而从未见有“业余校对”之说。校对,是苦差事,常熬夜,纵夜夜精心校对,而错讹仍难以杜绝。正如扫落叶一样,今天扫了,明天又败叶落地。放眼今日之报刊,大有败叶越来越多之势。  相似文献   

8.
笔者是业余作者,有时也创作相声。近日写一则相声,先后送到几家报刊———不论市报还是省报,不论日报还是晚报,也不论报纸还是刊物,编者连看也不看一下,就都“异口同声”地谢绝:“我们不用相声。”目前全国拥有几千家报刊,可除《曲艺》杂志外,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均不刊登相声,不知这是哪家的规定,更不知何故,实在令人不解与遗憾。与其说是报刊的无奈,毋宁说是相声的悲哀。现在相声很少,且质量不高,这是大家的“共识”。若问为何相声不景气,甚至“每况愈下”,除了其它种种原因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9.
新闻窗     
北京军区某部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本刊讯臧建军李永亮报道:北京军区某部党委注重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工作搞报道。去年不但为机关各科室订阅了大量的报刊和新闻书籍,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到部队讲课、传经送宝,派机关干部到报社学习,并在干部夜校学习中增添新闻写作内容,使机关干部学有书籍,问有老师,写有方向,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某仓库着力提高新闻报道人员写作能力本刊讯何良喻华钢报道:近年来,驻青藏高原某综合仓库重视提高新闻报道人员的写作水平,该仓库为他们订购了《军事记…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报刊和工人报刊的编采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在从事新闻工作之余,涉足于文学领域,写出了不少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被人称为业余作家、业余诗人、“两栖”人物,其中一些人成绩突出,引人注目;而各企业报刊的文艺副刊上,更有那些在这方面有特长的编辑团结了基层广大文学爱好者、业余作者不断写出文学作品。为了给企业报刊、工人报刊的编辑、记者、通讯员提供一块耕耘、交流的园地,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意在发表以上人员的文学作品;反映与企业文学创作、企业报刊活动的动态以及有关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也诚恳地期待大家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以使这个园地更为充实丰富、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1.
常常看到一些报刊刊登“征文启事”,其中一条是不退稿,有的是五千字、一万字以内的不退稿。其中还有一条是等“三个月以后未被采用,请自行处理。”对此,业余习作者感到极不舒服!有如小学生只交作业,而老师不发还作业一般。业余习作者写的作品,有多少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言论”成了报纸和报刊的热门货。各种报刊登“言论”的形式多了,有“议大事”的,有“拉家常”的,有讲“知心话”的,也有“议党风”的。写言论的人也多起来了,不光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理论界的专家写,业余通讯员写言论的也为数不少。我也喜欢写  相似文献   

13.
在兰州的报刊、电台,人们经常可以收看和收听到郁正前采写的新闻。不知内情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位专职新闻干部,其实,他是解放军第一医院上校副院长,一位年过不惑之年的业余新闻作者,人称院长“记者”。他担任副院长后,看到医疗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报道工作的宣传作用越来越重要。医院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由于新闻宣传不及时,造成了“深山藏宝,无人问津”的现象。作为副院长,他心中如焚。夜深人静,他难以入眼,穿起衣服伏案写了一篇关于引进医疗新设备提高医疗质量的稿子,三改其稿,终于在地方一家报纸刊登出来,很…  相似文献   

14.
加工深条理清丁志伟一篇文章就像是一种“软件”,其内容相当于软件的功能,而文字则是其“界面”。友好的界面,是智慧的体现;界面不好,功能就难以发挥。在报刊上发表的东西,面对成千上万的读者,应该时刻为他们着想。编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协助作者提高文稿...  相似文献   

15.
感言稿费单     
当了20多年的专业通讯员和自由撰稿人,收到稿费单数以千计。留心稿费单,我感慨颇多,归纳如下:请多写几个字在有些报刊寄来的稿费单上,“汇款人名址”栏里一片空白,既无报刊名称,又无报刊地址,唯有一行由6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邮政编码。究竟是哪家报刊寄来的稿费呢?作者不得而知。别把作者的姓名写错了我的姓名,出错率最高的是“昌“”方”二字。比如:常将“昌”写成“吕”“冒”“晶”;将“方”写成“芳”“云”“元”等。笔者自忖,出现这些错字的原因,除了笔误外,大多是因填写稿费单时字迹潦草所致。据此,敬请报刊的财会人员填单时细心点,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干古事     
平日爱读书报,对于熟悉的朋友为官为宦不甚留意,而对他们当中有谁发表了妙文华章却往往倾心不已,欣羡不已。写文章,爬格子,殚精竭虑,铺陈千把字,投诸报刊,然后就象盼着孩子出世一样盼着能在报刊上“露脸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日日有新诗出,不无得意地吟道:“新诗日日成,不是为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这确实也是一种很妙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7.
全国面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报刊达数以百计,但大多繁荣不再,有的甚至到厂难以生存的地步.是读者不需要学习报刊了吗?不是的!如果能找出一千条对学习报刊不利的原因,同样也能找出一千条对学习报刊有利的原因.那么,学习报刊陷入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的一个晚上,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称他们夫妇二人正商量去买一条好裤子送我,我一时愕然;电话中接着说:“我们看到你的‘文集’了……”我方释然。因为江苏文艺出版社和香港轩辕出版社新近联合出版了《储瑞耕文集》(从我在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文字中挑选出来的400余篇的集结;“文集”云云,各种体裁的“文”字“集”合在一道之谓也,如此而已),扉页我照片下的一行字是:“除了一支笔,我一无所有”。既然“一无所有”,岂不连裤子都没有么?——朋友此一“默”真正“幽”得可以! 20多年间,我当过港口的装卸工、小报的“老总”,当过市委书记的秘书、业余的评论作者,当过省委宣传部的理论研究干事、业余的杂文专栏作者,当过省级党刊党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小说创作学习班上,有位年轻的业余作者一连讲了几个构思,结果都被与会者否定。原因是:他所要写的,别人已经写过了。这位年轻作者长叹一声:“唉,总是撞车!”“撞车”,究竟是什么原因?许多青年朋友提出这一问题。似乎难以讲明白。一位与会的作家忽然想起了写情书。热恋中的人,只要有点文化,总免不了要写“情书”.所谓“情书”,就是有情人之间表示爱情的信。世界上的“情书”究竟有多少,谁都没有统计过,恐怕也难以统计。但它肯定要比人们所创作的小说作品要多得多.“情书”多如牛毛,却“风格”各异、长短不一。或直率,或迂婉,或质朴,或华美,或理智,或冲动,或情  相似文献   

20.
我是从工人业余作者成长为专业创作人员的。自60年代初开始学习写作,如今已30多年了。回顾走过的文坛学步之路,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而“深挖自己生活这口井”,则是我走上成功之路,最切身的体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