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北有延安,苏北有盐城”。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暑期生活,让新时期的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近距离地感受延安精神,去年8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盐城的悦达纺织集Ⅲ共同主办“走向延安”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延安、盐城同为革命老区、红色之城,为此,《盐城晚报》专门派出记者,对此次“圣地行”随队采访报道,及时发回了现场发生的大量鲜活新闻和相关花絮。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天,当“’95农业热”升温全国时,烟台日报老总们精心策划了这样一个采访行动,抽调我们6名记者(4名文字,2名摄影)分成两路,派出1部专车。由几位总编轮流带队,不住宾馆、招待所,不进机关,也不要地方“陪访”,径直走入田野同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见面,吃、住都在乡镇、村庄,用记者的眼睛去发现、发掘新闻,促使今年的农业报道来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3.
“陕北有延安,苏北有盐城”。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暑期生活,让新时期的大学生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近距离感受延安精神,今年8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盐城的悦达纺织集团共同主办“走向延安”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同为革命老区、红色之城,盐城主流传媒盐城晚报专门派出记者,对此次“圣地行”随队采访报道,及时发回了大量鲜活新闻和相关花絮,在盐阜老区的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难忘南沙行     
1994年12月6日至17日,记者随南沙巡防区第32批换防补给952船赴南沙,参与永暑、华阳、东门、赤瓜、南薰、渚碧6个岛礁的换防补给,亲眼目睹了南沙卫士战胜艰难困苦,顽强拼搏守礁的感人场景,深为守礁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敬佩!送行·海浪·晕船记者赴南沙之前,南海舰队宣传处摄影干事王红就告诉我:这个季节去南沙,风浪较大。我说:我已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无非是晕船吐几D嘛!果不其然,在北京乘飞机时还阳光灿烂,一到湛江,飞机整整穿了七八分钟云层才降落机场。湛江阴雨。我们顾不上休息,马上投入对南沙情况的熟…  相似文献   

5.
难忘楼兰行     
楼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它仅仅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理概念,这不仅因为它已被黄沙掩埋了一千多年,还因为它处于死亡之地——一罗布泊,使人们难以涉足。1900年3月,一个叫斯文·赫定的瑞典人在罗布泊探险时发现它之后,百年来,楼兰一直成为中外考古学家、探险家向往的地方。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我随一支中日考察队前往楼兰采访,终于一睹楼兰故城遗迹,圆了昔日之梦。我们是从若羌县经米兰占城进入罗布泊的,就直线距离而言,楼兰似乎并不遥远。我们在若羌县城用GPS卫星定位仪测出,楼兰距县城仅144公里。启程后真未想到,就这1…  相似文献   

6.
难忘老山行     
卜金宝 《军事记者》2001,(12):15-16
1996年10月,我有幸到广西边防某部12连。这个连队响当当、硬邦邦,是中央军委命名的“戍边英雄连”,驻守在闻名中外的老山地区,置身于士兵之中,与经受过战争洗礼、充满传奇色彩的阵地在一起,我总是处在一种高度兴奋状态中。每天都有许多在战士看来普通平凡的人和事,却令我激动得难以自已。当时随手记下的所见所闻,就是那段难忘生活的片段。  相似文献   

7.
难忘古道行     
1991年9月,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年会在兰州召开。戈壁沙漠的神秘,古道古迹的动人传说,特别是大西北开放的今天,强烈吸引着与会的老总们。东道主甘肃日报善解人意,特意把这次年会搞成一次“拉练式丝路古道采访”活动。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参加过无数次采访活动,唯独这次“丝路古道行”令我久久难忘。那漫漫戈壁,那滔滔黄河,那战天斗地的大西北人,那别具一格的陇西风貌,至今萦绕眼前……  相似文献   

8.
难忘北极行     
我的脑海里,至今还翻涌着那难忘的场面:北京时间5月6日下午3时20分,我与其他几名北极科学考察队的随队记者,乘坐小型螺旋桨飞机,在北极点银白色的冰面降落。我们一踏上冰盖,立刻与7名先期抵此的冰上考察队员相向飞奔。身旁有的队友,甚至两人抱成一团滚在雪地上……作为第一批抵达北极点的中国科学家与新闻记者(过去仅有个别海外华人乘飞机到过极点),我们的心,兴奋得仿佛蹦到了嗓子眼上。我庆幸自己能够在报社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成为这次壮举的参与者与见证人。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5,(11):29-2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由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日报(农村版)承办的全省“老区新闻扶贫开发百村行”已于8月31日启程。在这项采访活动中,他们选派了精兵强将,在全省老区选择了100个贫困村进行全方位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0.
我的案头上,有本广东韶关日报总编辑吴泰基最近问世的新闻作品集——《新闻管见》。当我翻开这本散发着油墨芳香、字里行间凝聚着作者心血的作品时,感到是那样的亲切、熟悉。尤其是看到书中一篇反映粤北乳源瑶山、连中“五元”(新华通讯社、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文学报、韶关日报均已刊载),继而又获得全国地市报和广东省好新闻奖的《社会化石与现代文明》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土生土长,进入瑶山多少回连自己也说不清。最令我难忘的有那么两三回,陪同吴泰基进瑶山采访的情景至今历历如在眼前……那是前年8月底的一天,我陪同老吴乘车前往乳源县的瑶族聚居地——必背镇采访。经过两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2,(3)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报刊之友》杂志题词:“我们的朋友”(刊于1996年第4期)。这个题词,既体现了刊物的宗旨和任务,又揭示了办刊的初衷和目的,更提出了对办刊的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贵州,像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大西南。它显得那样神奇、那样令人神往。但贵州与湖南、四川、广西、云南接壤的地区,偏僻落后,过去很少报道。去年2月,我同本报刘庆鹰同志接受了“黔边行”的采访任务,分头沿着这块“绿宝石”走了一趟。在茫茫的边界线上,我历尽艰险,度过了一百八十多个日日夜夜,行程八千四百三十多华里,写了五十多篇报道。回想这段苦中有乐的采访生活,实在叫人感慨万千。被誉为“花园省”的贵州,风景虽好,行路却难。这里山高坡陡,常常是“两山夹峙一线天”,“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半天”。在边界上采访,的确并非易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翻开剪贴本,看到自己一年来发表的百余篇稿件时,欣喜之情便涌上心头?自己能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新闻报道员,多亏那次“毛遂自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数以千计的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回一篇篇充满爱心的报道。新闻记录历史,历史记录了这场抗震救灾中的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6.
在我小的时候最幸运的一件事儿就是我家与抚顺市图书馆为邻,彼此间仅隔一条马路,这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如今已经年近半百,可每每回忆旧事,总要忆起图书馆,尤其是图书馆里那"静". 无论街面上如何车水马龙或人声鼎沸,走进图书馆你就会立刻感受到那里的"静".一进图书馆的大门是贯通的大厅和借书处,即使这里总是有人在走动,可也是井然有序地"静".人们所能听到的也就是那细微的翻检目录卡片的声音.如果有人不小心把那装有卡片的抽屉推拉得发出了声音,肯定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原本算不上动静的动静,在这种"静"地就算得上"震动"了!当年吸引我悄悄溜进那里的并不是书,就是儿时对那"静"的好奇.  相似文献   

17.
一天补三礁经过3天3夜航行,我们到达南沙永暑礁。永暑礁在南沙6个岛礁中排行第一,有足球场那么大,是南沙诸礁的一个“后方基地”。补给船的到来,使守礁官兵激动万分,远远就见码头上官兵冒雨列队,敲着锣鼓欢迎我们。船还没靠稳,不少官兵就急着跳上岸去,与欢迎的同志热烈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由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日报(农村版)承办的全省“老区新闻扶贫开发百村行”已于8月31日启程。在这项采访活动中,他们选派了精兵强将,在全省老区选择了100个贫困村进行全方位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1月以来,我先后参加了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剃度仪式、第十一世班禅册立典礼、第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江泽民同志题赠的“护国利民”金匾悬挂揭幕仪式、第十一世班禅受沙弥戒庆典、第十一世班禅十三岁本命年寿典等多项“班禅佛事”活动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