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强 《青年教师》2005,(3):30-32
《师说》是一篇很传统的文章,语文教材虽经多次修订,它都得以保留,其原因就在它对现行教育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下是笔者教授这课的教学实录,供广大教师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郭尚民 《山东教育》2014,(Z6):80-81
导入师:人们在形容文学艺术历史悠久的时候,往往喜欢用“源远流长”这个词?那么,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其中之一是《诗经》。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下注释1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随后,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相关知识。(找同学读,并提问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反映的时代、《诗经》的内容等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初读感知师:相信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根据初读的印象,判断一下《氓》应该属于诗经的哪一部分?理由是什么?生:属于“风”。“风”是地方民歌,  相似文献   

3.
《三峡》是著名的山水散文。本文再现了《三峡》教学实录,来一次心灵上说走就走的旅行,体验一次三峡之旅。  相似文献   

4.
师:我们今天学习台湾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男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学生推荐,一男生起立朗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6.
时间:2001年12月6日(星期四)第一节。地点:南宁市沛鸿学校综合楼五楼电教室。教学设备情况:60台电脑连成局域网,教师机可控制学生机。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第一遍正常播放,第二遍关掉声音再播放)刚才我们用了两种方式去欣赏这个音乐电影片断,欣赏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七嘴八舌,都说有声音的好,没声音的不好。)教师:为什么?男生甲:因为听着音乐,看着风景画面,觉得这段电影很美。如果没有音乐,就觉得很单调、无聊。教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有了音乐的衬托这个电影片断才更吸引我们去欣赏…  相似文献   

7.
吴忌 《学语文》2003,(2):17-17
韩愈的《师说》(高中新教材第2册)在前4节完成对“师道”的论述的基础上,结尾又补叙了一段文字:“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对此,一般分析文章或者教师教学都认为,此节文字,说明了作文缘起,鼓励自己的学生,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有文章分析到,“也许还包含了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因为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如此分析,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我认为这不能明了韩愈的本意,也看低了韩愈这位年轻气盛的社会批评家和文学改革家。应该继续深入剖析,挖掘出以下“达意”与“结构”上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8.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9.
游祖玲 《湖南教育》2002,(13):48-48
师:(简笔画:阳光下的树和树阴,月光下的人及人影)(指影子)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生:是影子。师:小朋友也有影子,请大家欣赏自己的影子。(布置场景:拉窗帘,开灯)(学生自由走动,欣赏自己的影子,有的一边走一边做动作,有几个学生伸手去抓影子,不少学生发出嘻嘻的笑声,特别兴奋)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做记号,画出生字认读,教师下位抽查后,重点注意了学生对“左”、“朋”两个字的读音)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课文,一字一句认真读懂、读熟。(学生反复读课文,形…  相似文献   

10.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他踏着《春》的脚步而来,携我们观看了梅雨潭的《绿》,陪我们观赏了《荷塘月色》,尔后,他离我们《匆匆》而去,把《背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位作家是谁? 生:(齐)朱自清。师:下面咱们回顾一下有关他的文学常识。生:(齐)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相似文献   

11.
文琼 《湖南教育》2004,(14):40-42
回顾内容,创境激情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2课《丰碑》。谁来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课文讲了在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而自己却由于衣服过于单薄被冻死的感人故事。师:是的,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留下了  相似文献   

12.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游子吟》。生: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似文献   

13.
《师说》是韩愈不平则鸣的章,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意义。本用今天的教育理念重读《师说》,对其中一些观点重新审视,论述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谁先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录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少儿节目吗?生:(齐声高喊)喜欢!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你们十分喜爱的节目,看看是什么?(录像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之<顽皮家族>片断)  相似文献   

17.
《秋魂》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书课题)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把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读了一遍,现在大家要完成两个任务,整体把握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1.文章题为“秋魂”,  相似文献   

18.
《师说》是古文的传统名篇。在深化改革形势下的授课 ,要跳出旧的思维定势而达到新的突破。突破之法是 ,以学生对译成文然后检查落实词义和句法为基础 ,进而展开对内容的重点辨析、发掘、梳理和品味。一、设疑以明概念。设疑是探求真知的一种驱动力 ,是开启心智的一把金钥匙。“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找出行文概念上可能产生的疑点加以必要的引发阐释 ,必然会有助于文意某些内在联系的理解。1 “古”的时间 “古”是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 师:咱们现在开始上课。来,大家一起读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