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担任某校德育处主任的同学给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学校举行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活动,需抽调部分教师做评委以及后勤保障等相关工作,所以要临时调整课务。而当笔者的这位同学向教务处主任提出这一要求时,教务处主任却不友好地回答:"你们德育处每次搞活动怎么总要调课?你要知道调课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我实在是没办法调!"。  相似文献   

2.
德育处于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学校一直秉承"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构建"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以学生的体验为教育活动的主旨,以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载体,带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开展系列化的"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的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起着独特的作用。现在,年轻教师做家访没有老教师做家访的那股子劲了,不少老教师也表示,自己的家访也不再像当年那么勤。原来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家访,现在做起来却越来越难。一份针对家访的问卷调查显示:90%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因为学校的"三令五申"才去做家访的。40%左右的农村学生和85%左右的城镇学生没接受过教师的家访。种种情况表明,家访,正经历着静悄悄的"变脸"。  相似文献   

4.
常美娟 《考试周刊》2012,(52):74-75
新的《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数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教师教学理念实施的重要对象,要注重学生主体能动特性的激发,教会学生探索解答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在科技创新日益发展的今天,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已成为学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活动计划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纲要和规划,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指南和保障。怎样指导学生制订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呢?本文试以人教版四(上)"成长的故事"为例说明。[教学呈现]一、紧扣主题,明确活动要求1.话成长,明方向。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展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去感受"成长"。别小看了"成长"这两个字,不细心发现,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成长吗?生:成长就是节日那天为妈妈洗了一回脚……生:成长就是让你想起以前的事情觉得好笑……师:每个人对成长有不同的理解。成长的过程有快乐,有痛苦,有幸福,有失落……总能带给我们感动和启示,这才是最珍贵的。(板书:感动、启示)今天,我们就去寻找那些感动我们、使我们受启发的成长故事。(板书: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刚开学不久,我去教室上课。有一位外班的学生问我:“请问冯主任的办公室在哪?”“冯主任?”我一时回答不上来。他补充说:“就是德育处的冯主任。”我恍然大悟:原来他所说的冯主任是刚刚被提拔的冯老师。  相似文献   

7.
翟福成 《考试周刊》2011,(17):223-22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余慧娟 《贵州教育》2010,(11):23-24
“大家访”活动是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以上门走访、电话访谈、短信访谈(家校通)等多样化形式与学生及其家庭进行“零距离”沟通。2009年9月以来。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共有24.8万余名教师参与“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共家访学生107.9万余人次。“大家访”活动作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师德建设,借助家庭和社会力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我们编发以下文章。以馈读者。  相似文献   

9.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造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的组  相似文献   

10.
杨昌梅 《教师》2011,(8):59-59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心理上的追求和爱好上的倾向。我们物理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用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兴趣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教育家波尔特洛夫说:"校长的个性、博学、专业水平、分寸感、精力、组织才能等事实上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活动。"的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校长呢?蹲下身子倾听教师意见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先生担心他的太太正慢慢丧失听力,就带太太去看医生。他对医生说:"我们夫妻俩本来听力都挺好,  相似文献   

12.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吗?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老师登门家访呢?家长、孩子、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不是再好不过吗?而河南一马姓教师暑期一个月时间骑车万里做家访,遍访全省36个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学生、家长热情欢迎。久违的家访回来了。好心的老师让学生欢喜,让家长激动.也让通过各种途径得此消息的老师、家长、学生深深感动。为何?笔者下面就对这一调查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13.
潘宗娟 《现代教学》2009,(10):13-13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学校教育应当如何强化学生的生活力呢?长宁区教育局从2009学年开始,在部分小学推行了"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这一素质教育改革新举措,让我们寻求到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据笔者所知,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大都不愿教师家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部分学习差的同学,不愿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他们既不愿教师到家里去,也不愿父母到学校来,害怕家长的指责。甚至认为自己的缺点让父母知道了是不光彩的事,平时对父母也不愿讲真话。2.贫富差别仍然存在,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很差,父母的工作的在他看来不是很体面。一般来说,这样家庭的学生是反对教师家访的。现代的学生很讲“面子”,伯教师知道他…  相似文献   

15.
金惠红 《上海教育》2010,(13):59-59
学校来了一位外籍教师,一下子引起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极大关注。外教到底能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怎样的启发?我们要从外教身上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校以"同课异构"为校本研修载体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我代表学校英语组和外教Nicole分别进行了同年级、同教材、同一个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这一指导思想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更新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因为只有更新教学模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化的"场所",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富有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能否"颠覆"和"革命"学校教育?这是近日第十七届科博会"2014中国网络教育论坛"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发言的嘉宾明显分为两个阵营。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认为,信息技术不能"颠覆"教育,而只能不断地革新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将单纯的知识传递任务交给计算机去做,本身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内在素质的培养,这也正是信息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认为,网络教育更适合文学、历史、数学逻辑等知识传承类的学习,而科学研究等文明发展类的学习是传统学校的优势。尤其对中小学生而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人格和道德的培养,网络课程可以作为补充手段,但不适合全课程学习。也就是信息技术只能部分地替代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0.
张斌福教授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其实,重点学校也有它的难处:学生天天追在教师后边问问题,有时候追得教师都慌,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过硬会很尴尬;成绩上不去,教师压力也会很大。差一点的学校呢?学生倒不会追着教师问,但是他不学。教师老得想办法让他学,让他上课集中注意力,这也是难题。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怎样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学习,这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就是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