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的背景出发,结合实行学分制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的意义。提出了本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学分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籍管理的实施思路,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分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由于开设时间短,人才培养经验少,难以满足目前行业企业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内涵的理解,提出了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任务引领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专业调研分析,得出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定位思路,构建课程体系,对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课程,关系到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岗位和职业针对性,是否适应企业实际需求。因此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专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文章分析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育现状和企业的岗位与能力要求,根据企业岗位与能力要求,深入探讨技能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高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文教资料》2006,(31):46-48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贸易人才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进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要为核心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以此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地区贸易主要面向东盟,当地高职高专在进行专业体系建设时,应注意体现当地区域特色,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部湾经济区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提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即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合理设置实践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统筹安排专业核心课程上课时间,并完善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的配套措施,继续推行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实践教学结构团队,校企合作共建无缝对接的实训基地,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实现该专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海关管理专业整合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归入财经商贸大类中经济贸易大类,在当前贸易形势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改革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系统介绍和总结了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技能竞赛、资格考证、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等五因素为导向,在改革课程建设,进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对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继宏 《高教论坛》2013,(8):105-107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全国性报关职业技能竞赛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建设应当从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等方面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定位的调整,涌现出了一批新型的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就是其中之一。本课题组通过对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新设立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基础课与职业专项技能课课程现状的分析与实践,围绕现有两大类课程彼此孤立、衔接较差的状况,提出如何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授课方法、技能整合四个方面有效衔接专业基础课与职业专项技能课,为提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明 《华章》2011,(23)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因此黑龙江省各所高职院校于2006年以后纷纷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加深对黑龙江高职院校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背景与现状的理解和分析,对于顺应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黑龙江省报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省内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正式收录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来,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相继开设了该专业。为了使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的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各院校在课程开设上都考虑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课程。文章从社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角度出发阐述了该专业的学生在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课之一,本文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思路,按国际货代员岗位技能的要求进行本课程设计,实施项目驱动,构建学习情景,从而使学生掌握国际货代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3.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有综合型、分科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模式。它们各有特点。现行小学教育专业定位反映了人们对该专业的基本认知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但是结合小学教师的专业属性分析,小学教师具有教育专业性强、教师职业性强的特点,因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小教专业要引进职业教育理念,创立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消防体制的改革,对高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方面的教育改革创新提出强烈需求。然而当前高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单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忽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等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原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专业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综合内容,旨在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加速实现从培养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向理论结合实践型人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以清洁生产为特色方向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清洁生产特色方向的分析,阐述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须与国家清洁生产发展要求相接轨、相适应,注重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发展性,以利于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结合学校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特色,实现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与人才培养方案不相配套的是,专业本身的基础课程改革滞后。面向专业发展要求,引入德国高校关键能力培养模式,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设计师注册制度的逐渐推广,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和触动,课程结构和教学框架势必将围绕注册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人才市场定位、相关专业注册制度的影响和行业发展的角度,论述环境艺术专业本科教育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观念调整。  相似文献   

18.
针对部队学员特点,围绕构建具有消防特色的电工学课程体系进行探讨,就教材建设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旨在更好地解决消防专业电工学教学面临的种种问题,全面提高学员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满足部队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推动学校的特色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南京市宁海中学在课程基地的建设中,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创新课程设置,改善办学条件,改革评价机制,努力构建挖潜学生美术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作为医学高职院校开办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有其先天优势,但人才培养实践过程却困难重重。为促进专业发展和医疗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需对医疗保险职业教育现状及专业发展困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医学高职医疗保险实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岗位群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为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