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本文认为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是一个美丽善良、有远见、有自知之明的传奇形象 ,并对此作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是文人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意识,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唐传奇是典雅的,但唐传奇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接受来自民间文学的影响,在唐传奇中的发展中存在着雅俗融合的趋势.本文着重探讨了<李娃传>中所体现出的典雅性和通俗性,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当时典雅与通俗文化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态势对唐传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传奇小说中叙写婚恋故事的最为普遍,它们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能做到委婉曲折,摇曳多姿,引人入胜。《李娃传》就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4.
作者叙述视角的范围取舍和写作目的的限制是形成《李娃传》"无声"结局的特定因素。李娃是一个按照男性作者的叙述视角和写作目的重塑的理想化的主观意象,同时也是被隐藏了内心真实想法和正常欲望的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5.
唐代传奇小说中叙写婚恋故事的最为普遍,它们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能做到委婉曲折,摇曳多姿,引人入胜.<李娃传>就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6.
杜德桥教授在其<李娃传>英译及研究中开拓了<李娃传>用典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太平广记>本<李娃传>的用典、用语与李娃形象特质的关系.李娃的身份是妓女,但典故却暗示了其作为淑女、超凡美女,甚至男性权威智者的形象.<类说>本<汧国夫人传>突出了李娃之"德",消解了男性权威智者特征,后世戏曲作品基本上沿袭这一特点,不断强化李娃的"节行",失去了唐传奇中李娃形象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李娃传》被认为是唐传奇中情节比较曲折的作品,但它的情节如何比以往任何小说都要复杂、曲折,未见有人讲清。若借助数理批评的一些理论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数理批评角度看,《李娃传》有三个“三交节律”、两个“二变节律”、一个“六变节律”,这十九个不同节律之间繁复的重叠、交叉,使得《李娃传》的情节出现了非同一般的复杂、曲折、多波澜,从而前无古人。  相似文献   

8.
名妓从良是被学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本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三篇富有代表性的古代小说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历代名妓的从良取向经历了一个由“名士情结”的产生--挫败--消解--新的从良取向诞生的自然嬗变过程,并由此导致了三位名妓的不同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9.
在《李娃传》研究中,学界对诸如李娃的性格特征、作品的主题意蕴、结局与主题的关系等问题尚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依据张力理论,从人物自身、人物关系、主题思想及审美意蕴四方面分析了《李娃传》独特的张力美。正是由于人物、主题、审美中截然不同的旋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使《李娃传》有了巨大的接受张力,也使读者获得了多层的心理体验、价值判断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唐传奇《李娃传》中的郑生形象作了简析 ,认为他是浪荡公子薄情郎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以简洁洗练的笔法描绘出一位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生活际遇以及他在茫茫大海中独自和大马林鱼、大鲨鱼搏斗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从而张扬了一种不畏艰险、不服输的英雄精神。人物性格和自然规律、行动和结果带来的一系列悲剧冲突,使作品在表现英雄精神的同时,交织着许多震撼人心的悲剧特质,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丁文的<陆羽大传>是一部优秀的传记小说,它的魅力在于学术气质和小说家运思的巧妙结合.学术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说的史实精神,二是探讨了大唐的人才培养问题,三是复活了大唐文化气象,让读者作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大唐神游.小说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成功地塑造了以陆羽为中心的一批人物形象;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叙事、抒情、议论融于一炉.  相似文献   

13.
自宋以降,理学贞节观便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明清时期,贞节观对于广大妇女的束缚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甘肃政府对理学贞节观的极力提倡和家庭的传统教育,深受影响的广大妇女有的对已死去的丈夫忠贞不二、不愿改嫁,有的为保贞节而不得不选择死亡,有的未婚守贞,逐渐形成了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开创了古代言志抒情自传的先河,他只叙述自我横向静态事实以言志抒情的叙事策略,以“号”名篇、体制精短的文体特点,故意模糊姓氏与时代的写法,破立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对后代自传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诗经·卫风·氓》叙述了女主人公"我"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终遭遗弃的悲剧故事。作者的主观目的在于"情鉴",客观上塑造了痴情女子"我"的动人形象,并且构建了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唐传奇名篇《莺莺传》和《霍小玉传》创造性地继承了这一悲剧模式,并加入了丰富的时代色彩,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霍小玉两位女性形象。《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传统题材"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三处取经图画与《西游记》故事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西走廊的石窟和寺庙中,有几幅不同时代留下的以唐僧取经故事为内容的绢画或壁画。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晚唐绢画虎伴行脚僧图,说明初唐的唐僧取经故事正在由真人真事向传奇故事逐步演化。安西榆林窟的唐僧取经图被认为是西夏时的作品,比南宋出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至少早100年。张掖大佛寺的《西游记》连环画为元末明初的作品,比《西游记》成书早200多年。这些图画是研究《西游记》文化和古丝绸之路上长期凝聚而成的取经情结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挖掘河西走廊的《西游记》文化资源,在敦煌学、河西文化与《西游记》之间的关系上开辟和扩大新的研究领域,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僧传是为高僧立传,立传的编撰者对众多僧人进行选择,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的选录标准,选录标准的优良与否,关系到僧传的流传与影响。由对"三朝高僧传"①的选录标准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自从释慧皎《梁传》始,确立了以功德为先、德行和学识为次、神异为辅的选录标准,《唐传》《宋传》在继承基础上根据佛教发展状况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方言文学的今译与翻译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关注了方言古籍今译的问题和形态。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丰富了方言翻译与古籍今译的实践,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为两种不同的翻译形态做出了新的解释,也为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基于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的中文今译和英文外译两个层面,本书涉及古籍今译的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认知问题和形态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19.
《穆天子传》塑造的穆天子形象纵横马上、巡行天下,追寻权力、财富、爱情和长生,超越了帝王的命运,也超越了以农耕文化为本的华夏正统儒家文化的范畴。从不同文化差异的角度看,它体现了游牧文化时期的英雄理想,而非农耕文化时期的帝王典范。这种文化问离性或许正是穆王在后世颇遭误解和非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虽然玉平天国是严禁娼妓行为的,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太平天国统治区还存在大量私娼,在太平天国政权和军队中也残留有封建社会的家妓和官妓遗风,因此,太平天国娼妓“完全禁绝”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更不能将禁娼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一大论据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