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在教育中享有的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  桑普  刘榜离 《教育展望》2000,(2):29-36
  相似文献   

2.
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是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能。一方面,教育的权利是最具普遍意义的人权之一,每个社会公民都可以从教育权利的保障中得到惠益;另一方面,教育权利本身又是非常脆弱的,是一种高成本和外部性较强的权利。现代国家和政府应超越自身传统职能框架和模式,转换到有效保障公民教育权利的职能上来。公民教育权利,必须由现代国家和政府来保证。  相似文献   

3.
一、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平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相似文献   

4.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儿童权利活动人士、巴基斯坦的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和印度的凯拉什·萨蒂亚尔蒂。颁奖词中称二人"反抗针对儿童和年轻人的压迫,捍卫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马拉拉出生于1997年7月12日,这位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学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塔利班武装在2007年占领了她的家乡斯瓦特地区,禁止女孩上学,并炸毁女子学校。在父亲的鼓励下,十岁刚出头的马拉拉开始为受教育权等问题而抗争。  相似文献   

5.
教育惩戒权已成为当前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它能否实现其预设的立法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惩戒权的性质规定.当前,教育惩戒权面临着公权与私权之争,其根源在于对教育惩戒本身缺乏清晰的定位,即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行为,还是一种法律行为.从教育主体对教育惩戒权的预设目的来看,契约性的教育惩戒本身是一种教育行为,因而教育惩戒权...  相似文献   

6.
7.
Laura Bush  WJ 《英语辅导》2013,(1):26-28
2012年10月11日是第一个国际女童日。然而就在这个节日的前两天,巴基斯坦塔利班公然对14岁的少女玛拉拉·尤萨法扎伊进行枪击。这一行为迅速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和谴责,也引发更多人对于女童受教育权的关注。美国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特别撰文声援玛拉拉,并将其比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是一国教育发展的行动纲领,其反映了一国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我国的很多教育政策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这对保护受教育对象的相关权利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以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变化为线索,旨在阐明教育政策的变化对保护学生权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的核心内涵在法哲学上可追问至自由与平等,在法理上可解读为给付请求与无为而治。它的内在结构在整体上表征为纵横结构的互为链接,纵向层面包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权利,横向层面包括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和学习评价权。教育消费市场的勃兴促使受教育权中的法律关系市场化,受教育权的现实形态发生分化: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主要表现为公民权利形态;高等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权利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受教育权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一种权利,教师受教育权的实现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育改革。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受教育权受到限制,国家应该从立法、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保障教师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受教育权利内容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司法救济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国家义务层面、政府义务层面、学校义务层面、社会义务层面、监护人义务层面的公民受教育权利及司法救济路径,可以解决学校义务层面的公民受教育权利司法救济路径不畅的问题。学校应当考虑在尊重中国现行司法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建立教育争议仲裁机构,并将其作为学校义务层面的公民受教育权利争议纠纷司法救济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权是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和父母、社会的委托 ,为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被确认的职务上必要的权利 ,具有非权力的人权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优先于教师的教育权的 ,教师在行使教育权的过程中不能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实践中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鉴于此 ,应确立以每“个”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 ,以民主的、尊重学生基本人权的教育方式 ,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其个人发展的、可选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权能否有效实现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受教育权的关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而逐渐发展、深化。梳理外国学者关于受教育权相关领域的思想,可以为我国受教育权思想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受教育权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数字化改变了公民参与教育的途径、内容与教育秩序,引发了系列权益争议,公民教育数字确权具备正当性、紧迫性与合理性土壤。公民教育数字权是公民在使用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工具过程中自由、公平、普遍享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关于教育数字的其他权利。公民教育数字权本质上是一种受教育权,是教育事业在数字变革中生发出来的关于公民发展的新兴权利。基于公民教育数字权的教育内核以及虚拟数字所表现出的新特性,公民教育数字权是公权与私权的集合,具有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儿童智力还不成熟,不能独立行使许多重要权利,在家上学主要是父母的决定。儿童有受教育权,因而父母要承担保证子女获得教育的义务。人有某个义务,就有履行它的权利。父母在家教育孩子学文化就是行使这种义务造成的权利。很显然,这种权利必须为儿童的受教育权服务,不得跟儿童的权利冲突。因此,它应该受到限制和监督,使儿童的权利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是学前儿童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其保障有赖于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原生性责任主体,应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并进行教育启蒙。政府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次生性责任主体,应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并提供充分且优质的教育供给。社会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补充性责任主体,应为学前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并为其学习与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儿童受教育权国际共识是历史性生成的,它通过一系列国际准则性文件的颁布而逐渐完善。通过对这一历程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受教育权从一开始就是个比较成熟的概念,它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关注两个问题:将国际共识转化为当事国的政策,描绘儿童教育的蓝图。当前,实现全民终身教育,融入全球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正逐步成为我国落实儿童受教育权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依据洛克的自然权利哲学,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为了维护自然法无法有效保障的自然权利,与他人达成协议,创建了政府,并赋予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即是说,政府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就教育而言,政府有责任去建设安全的校舍,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样,从自然权利哲学的角度看,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契约关系,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有义务去保障学生的生命免受外部侵害.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受教育权的普遍化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进入现代化的时候普遍面对的问题。但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而后在新的历史阶段又趋于平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可以说受教育权利发展演变的历史就是教育立法发展演变的历史,最早把受教育权利写进法律条文是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虽然被写进了1791年的法国宪法,但并不真正要求每个儿童都进学校上学。受教育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法律权利,同时受教育权利的内容也不断丰富。现在世界各国都把受教育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法律规定,但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享有是有一定条件的。  相似文献   

20.
就法律文本而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的核心是对“入学”这一义务教育法定形式的解释.根据扩大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入学”可理解为“进入义务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在家上学”的法律性质可界定为“法益”.从权利关系来看,儿童的教育利益最大化是教育活动的应然目标,父母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在家上学”是家长以个性化方式积极履行父母教育权并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的活动,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而存在,并在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间不断成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公民“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