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古韵有两个关键,一个是选用什么样的材料,这关系到古韵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一切有关问题的研究;另一个是建立什么样的标准,这一问题则关涉研究原则和方法,也关涉选材.故而,后者尤为重要,因为有了材料只是研究展开的前提,但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你的研究则毫无意义.清代著名音韵学家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江湾人)研究古韵,就把“标准”问题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多方面考察,潜心钻研,提出了以《诗经》用韵为主,指明了辨韵分部的方法,使古韵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江永的古韵研究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够从中比较可信地吸取些什么呢?我们该怎样看待他的具体研究呢?要全面搞清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我们只就下面两个问题去探讨:  相似文献   

2.
闽南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作为清末的闽南方言韵书——《渡江书十五音》保留了多少古音的面貌呢?本文对书中各韵及其韵字进行了穷尽式研究,并将它的韵母系统与古汉语韵母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展示前者音韵面貌并探究两者之源流关系,为闽南方言韵书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研究资料。笔者研究的结果认为,《渡江书十五音》韵母与古汉语韵母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里说的“古音”,是指以《广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广韵》音系所代表的语音系统是否是以当时某地方言音系为代表的通语还是夹杂某些方言的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找出今各地方言中《广韵》音系的演化情况,正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材料,寻找线索.从《广韵》的反切上字系联规纳出来的声母共四十四个,和传统的三十六字母比较,主要是知组分为知二知三两组,照组也分为照二照三,因此比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多了八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印的《方言调查字表》不分知二知三,娘母并入泥母,照二照三分开来,喻纽分为云、以两母,共是四十个声母.李新魁先生《古音概说》中把《广韵》的  相似文献   

4.
我以前写了一篇《陇南方言本字考》,刊登于《西北师院学报》。在那篇文字的引言里说:“考证方言词的本字,不仅有助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而且通过证音释义,推见本字,可以探讨语源,钩求古义,训释上古典籍,所以自汉代以来,方言的研究就是训诂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以甘肃陇南方言中一常用的词语为例,来证明古音古义往往保存在民间口头语言的事实。”近来读书又续有所得,因按前例写成续篇,以备研究汉语方言和编写地方史志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咸安普通话"是咸安人所说的一种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是咸安人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介于咸安方言与标准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本文以《"咸安普通话"的声母语音偏误及咸安人学习普通话声母的重点与难点》(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和《"咸安普通话"声母语音偏误成因分析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为基础,以咸安普通话声母偏误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对咸安人学习普通话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帮助咸安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6.
传统音韵学对古韵的研究一直是采用《诗经》为材料,通过韵脚系联的办法达到的。应该说,这种方法经过多年探索,和古韵分部一样在逐渐密化,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加上清儒学风严谨,在考据基础上注重审音,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王力先生集古韵之大成,吸收了前代丰富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潜心研究,定为古韵二十九部,一直成为古韵圭臬。  相似文献   

7.
姜永超  郭翀 《职大学报》2022,(1):51-55+72
从音义匹配关系角度,通过“摘拓”“荼茶”“盾”等例证考察《玉篇》音韵研究中利用声训、古今字和反切比较等材料的研究过程,不仅验证了先贤结果的正确性,而且对可能错误的已有成果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研究认为“古音回归”的实质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语言(语音)规范,以及音义匹配关系的调整,而非“回归古音”。  相似文献   

8.
由于文献材料的散佚,元代古音学鲜见学者言及。元代人在古音观念上有独到见解,戴侗、熊朋来、刘玉汝等人的古音说对清代顾炎武古音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元代人从《说文》谐声和《诗经》用韵方面探讨古音问题的方法,把文字研究与古音研究结合起来,也是十分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二 天水方言的韵母 n本文第一部分对天水方言声母的发音特点已作了描述.根据一般常识,声母的变化要影响到韵母,尤其是韵头.有关声母影响韵母的例子前一部分已列举到,这里不再重复.这部分仍采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出天水话和北京话的韵母差别,共八条,排列顺序续接声母部分.文中除对天水话和北京话作共时的比较外,有几处还与中古音近古音作了历时的比较,以寻求天水话和北京话差别的根源.有些差别反映到古音中也是细微的,因此在对有差别的韵母归纳类型时少不了要用到古音的摄等开合声调概念,个别的还得指出声纽,有繁有简,以能区别为原则.其中摄等根据邵荣芬《切韵研究》一书中的“切韵音节表”对韵母的分类和术语,近古音采用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一书对韵母音值的拟构.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代表近古音的《中原音韵》音系简称为“中原音韵”,又由于该术语多出现在以下诸表格中故其上引号也省去.  相似文献   

10.
认为《颜氏家训·音辞篇》有我国最早的有关音韵发展史的论述,利于考证当时的一些韵书,考证《切韵》的成书原因及音系,也为后人考证隋代以前各地方言的语音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1.
甘谷话中有一些特别的语音现象,表现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l]的一些字,甘谷话则读作[t揶][1],用音韵学概念描述,就是见母中的一些字,甘谷方言中读如来母。《说文解字》中以见母字作声符的一些字,也有属于来母的。汉代文字通假有见母和来母互通例。这表明,古音来母和见母或属同纽,或者可以描述为古音见母、来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1 明朱权的《琼林雅韵》,成书于洪武三十一年,记录了元明之际,当北方话语音发生重大演变时,江南方言的实际语音情况,也是第一部南曲韵书。它为研究江南方言,特别是吴方言语音在近古时期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据《琼林雅韵·序》,此书是据卓氏《中州韵》改订。《中州韵》一书,据赵荫棠先生考订,原名《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又叫《北腔韵类》,为元燕山人氏卓从之所撰。比较一  相似文献   

13.
兰茂《韵略易通》较好地保存了明代的实际语音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语音的历史变化和差异。其声母系统与《中原音韵》具有一致性,充分承继了中原汉语的特点,其《早梅诗》代表着明代音系的声母系统。在中原汉语声母链中,兰茂声母系统承前启后,体现了从中古音发展为近代音相互连贯的承传关系,兰书反映了《中原音韵》之后汉语语音的进一步演变。  相似文献   

14.
乐亭人民的日常用语被人们称为"老呔儿话"。该方言是唐山方言的一个分支,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都有独特特点。乐亭方言语调婉转,像唱歌儿一样,普通话中好多标准音在乐亭话中是读不准的,儿化音是常见的,词汇幽默诙谐,动词后缀很多,乃至特有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字音标注所反映的上古音系统是很宝贵的汉语语音史材料,《说文解字》字音标注方式包括"读若"、"某声"两种。《说文解字》"读若"采用了多样生动的语言来源内容标注字音,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宝贵的上古字音资料;"某声"提供了研究古代声韵变化的线索,为我们构拟上古语音系统,尤其是声母系统保留了大量语言材料,并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方雅语音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原音韵》语音基础的研究历时半个世纪,共产生了四种说法,即北音说、北方官话说、大都音说、以洛阳音为主体的河南音说。若从宋代文化、文学尤其是俗文学的发展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是汴京音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华广生的《白雪遗音》是用当时山东方言纂写的民歌集子。本文研究了它所收《马头调》曲子的用韵,揭示了山东方言韵母特点和声调特点。  相似文献   

18.
"咸安普通话"是咸安人所说的一种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即咸安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介于标准的普通话与咸安话的方言之间的一种过渡语。本文以湖北省咸宁市方言语音最具典型特色的咸安区方言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咸安区方言声调进行分类并与普通话对比找出咸安普通话的声调系统偏误,归纳声调偏误种类,总结归纳咸安人学习普通话声调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9.
清苑方言在语音层面上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变调分“非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和“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两类,且表现出不同的语音特点。变调的原因归结为三:不同声调的字在归属上落后于普通话的演变,方言中仍然保留有古音的痕迹;与调值的中和有关;“强势声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說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古文和古音、训诂的重要桥梁。文章从"衣"部字的解说体例、语义分类、编排情况等方面对"衣"部116个字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