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词、曲共八首。其中唐诗三首(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宋词四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的《雨霖铃》、姜夔的《扬州慢》);元曲一首(《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根据单元知识训练要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六首古代优秀诗歌作品,分为四课,代表了我国诗歌艺术发展早期四个重要阶段:《诗经》(伐檀、硕鼠)——《楚辞》(涉江)——《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五言古诗(归田园居、饮酒)。学习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內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体制及其节奏韵律等诵读知识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要求。 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是教学本单元的突破口。 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是最为悠久、丰富而辉煌的,运用多种艺术样式和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  相似文献   

3.
1.理解抒情诗直接抒情特别是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2.指导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如了解写作背景、抓住表现特征、分析描述的形象、理解关键词句及反复诵读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考点 1.重点:理解《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的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写人抒情,《就是那一只蟋蟀》、《致橡树》和《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借物抒情,《致恰达耶夫》的直接抒情等不同抒  相似文献   

4.
[单元概说] 本单元由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组成。从体裁来看,《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当作记叙文来读。《(荔枝图)序》、《核舟记》、《山市》可以视为说明文,条理非常清楚。《诗词五首》,前两首为唐诗,第三首为明诗,最后是两首宋词。学习本单元,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5.
<正>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也是初中语文的最后一课。这一课选编了五首反映战争生活的诗词曲,包括古乐府(《十五从军征》)、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律诗(《过零丁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意在引导学生从多元的文学形式中感受作者或哀伤或豪迈的咏唱,理解作者对战争的思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串联起以往所学诗歌类型,丰富相关的古诗歌知识。  相似文献   

6.
[单元概说] 本单元由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组成。从体裁来看,《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可以当作记叙文来读。《(荔枝图)序》、《核舟记》、《山市》可以视为说明文,条理非常清楚。《诗词五首》,前两首为唐诗,第三首为明诗,最后是两首宋词。学习本单元,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公输》和《唐雎不辱使命》的主旨,从《核舟记》和《短文两篇》中学习写说明文的条理,领悟《诗词五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及文言文的有关段落,积累文言实词并了解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总体设想本单元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诗经>两首》、《涉江》、《孔雀东南飞(并序)》、《陶渊明诗两首》中所包含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词法、句法等),了解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了解《诗经》——《楚辞》——乐府诗——五言诗的发展线索和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从而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和古典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五册新教材增加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春夜洛城闻笛》两首绝句,从而使本单元所选诗歌体裁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下面分别对新增的两首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有四:①分析本单元五首抒情诗的结构形态和语言形式,理解每首诗的情感内蕴;②比较五首抒情诗传达情感的不同手段,学习多种抒情方式;③分析《孔雀东南飞》的情节、人物和对话,掌握阅读叙事诗的基本方法;④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会划分诗歌的节奏。教学的重点是:情感的生成和传达。难点是:情感勃发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单元概说] 第六单元有六篇文言文和五首古诗。学习本单元,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除《陈涉世家》只背指定的两段外,其余的全文背诵。理解《陈涉世家》中陈胜在起义中的作用;领会《马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的深层之意;体悟《与朱元思书》、《西湖游记二则》的景中之情;体会诗歌所抒写的诗人的情怀;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精彩的句段。  相似文献   

11.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识记:识记各诗精彩的词句,背诵词二首,辨识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比喻和象征的区别。理解:了解各诗的思路特点。分析诗人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理解象征在诗作中的表意功能。理解直抒胸臆与托义于物的抒情方式. 运用:运用所学过的修辞知识,分析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的表达效果.运用所学过的诗歌基础知识,分析本单元诗歌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感情的特点。评价:评价各诗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二)单元教学重点分析本单元诗歌如何通过一定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的重点是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和记叙、描写、议论在小说、诗歌、议论文中的作用。其难点是小说和诗歌中的议论的区别及其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以及不同文体中记叙与议论的关系。本文的可考点有:①小说中景物描写部分的语段阅读;②诗歌的朗读停顿;③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对比的写法;④词句的感情色彩。 本单元四篇课文《故乡》、《有的人》、《论雷峰塔的倒掉》、《读后感两篇》,其中小说一篇,诗歌一首,议论文两篇。先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和课文,然后围  相似文献   

13.
<正>本单元围绕"选择和坚守"这一人文主题选编了三篇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古代散文名篇——议论散文《鱼我所欲也》、史传散文《唐雎不辱使命》、劝学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同时,还选编了四首借景抒情的豪放派壮词——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为更好地学习说理文言散文和景情交融的豪放派壮词,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篇说理文言散文名篇进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4.
<正>整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19首词可以发现:教读8首,自读11首;豪放词多于婉约词。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紧扣主题"选择与坚守"选编了四首壮词:苍凉悲壮的《渔家傲·秋思》,狂放雄壮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遒劲豪壮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慷慨壮烈的《满江红(小住京华)》。这四首词虽同为抒发家国情怀的豪放词,但因词人境遇、人格和时代差异等,交织着不同程度的"忧愁"。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三中选录了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材中诗歌第三节结尾一句被译为“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对于其“漫步”一词我认为翻译不够妥帖。  相似文献   

16.
【单元说明】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 :《分马》《社戏》《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狼》(下文出现题目时均以首字代之 )。其中《鞋》《有》是自读课文 ,其余三篇是教读课文 ,《狼》为文言文。这五篇课文的体裁都是小说 ,但作为教材在这一阶段教学时 ,均按记叙文来对待。学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 :认识与理解有关记叙的详略 ,注意虚词的用法 ,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掌握做摘记的方法 ,认识场面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本单元同第三单元一样 ,是学生掌握记叙文特殊性的又一重点单元 ,非常重要。【知识提示】记叙的详略 详写 ,即具体叙述 ;略写 ,即概…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吴航 《读写月报》2022,(27):46-52
<正>[文本、教材分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部编本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篇课文,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节选自《林徽因诗文集》。这一单元有六首诗歌,教材编者将此单元设置为“活动·探究”单元,并指出:“活动·探究”单元原则上以自学为主。单元任务有三:一是学习鉴赏,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六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二是诗歌朗诵,要求学生学习朗诵技巧,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高中教材语必修三中选录了美国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材中诗歌第三节结尾一句被译为“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对于其“漫步”一词我认为翻译不够妥帖。  相似文献   

20.
教学材料:人教社2007年第2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3篇课文4首现代新诗,分别是《沁园春.长沙》《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感悟诗歌的情感美是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