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秋已过,岁末将至。值此1992年在望之际,《人民教育》全体工作人员谨向广大读者、作者和所有热情支持本刊工作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 1992年的《人民教育》杂志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广大热心的读者朋友一定会很关心的。 1992年《人民教育》将继续努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同时将努力更加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实际,一句话,将更加贴近读者,努力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致读者     
1990年《人民教育》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我们谨向热情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广大读者、作者、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1991年《人民教育》将继续努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委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刊物的思想性和指导性,报道各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宣传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人物,刊物内容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校,贴近教师,使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得更好,力求把刊物办得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致读者     
在全国千千万万热心读者的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人民教育》满载着丰硕的果实,即将为1994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面对正向我们走来的1995年,《人民教育》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呢? 《人民教育》将一如既往,把刊物的指导性放在首要位置,密切配合国家教委的中心工作,准确、及时、充分地将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每一位读者,并为读者准确、全面地理解和领会这些方针、政策提供帮助。 多年来,《人民教育》一直将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为之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4.
杨在秀 《文教资料》2006,(19):180-18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竞争加剧,党报要坚守并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如何更好地贴近群众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党报应将贴近群众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特别是在重大典型报道和要闻报道上要有突破,同时要在新闻信息发布的充分性和透明度,在文风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2003年《人民教育》将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改刊后的《人民教育》,将会有哪些变化?改刊后的《人民教育》新闻性、时效性将会进一步增强。作为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的教育期刊,《人民教育》的出版周期由1个月改为半个月,将会在继续坚持刊物权威性、指导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更加及时、准确地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教育部的工作部署,权威、深刻地阐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政方针、重大决策;将会进一步增加对全国重大教育新闻的报道力度,突出宣传媒体的新闻性和时效性。改…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德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意见》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从根本上解决德育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一、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德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意见》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从根本上解决德育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主体、对象已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制定的重要战略举措。《意见》高屋建瓴,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课题,也对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一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如何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雁 《江苏高教》2006,(3):104-1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三贴近”,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在工作实践中落实“三贴近”,要注意把握三条规律、突破三对矛盾、实现三个转换。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2008年高校招生工作规定。教育部负责人表示:“今年高招将重点治理各种非法招生和招生录取欺诈等突出问题。”另外,今年将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内容要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三贴近,将教育规范与充分满足学生的成才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在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档案工作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切实做好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服务,为各部门的工作服务,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2011年教育报刊宣传工作的简要回顾(一)围绕中心,教育报刊宣传工作有诸多亮点2011年,我省的教育报刊宣传工作成绩斐然。《中国教育报》2011年刊发江西记者站头版头条重点报道9篇、各类新闻报道120余条。《江西教育》全年共计推出专题17个、人物典型报道26篇、重大典型报道5个、一般典型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贴近”的策略,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生活世界回归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贴近”的教育策略,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本质要求,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宣武教育》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教育刊物。之所以说它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文字原因在于它的鲜明特色:贴近教师、贴近学校、贴近时代,真可谓是教师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教育》等报刊对我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典型经验多次报道,在全国引起了良好反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民族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认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到认识上要与时俱进,工作上要敢于创新,管理措施要系统到位。一、认识上要与时俱进。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作出的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从国际形势看,社会动荡与民族矛盾相交织仍是一大突出的问题。开展民族团结教…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德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作为主抓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我认为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管理就必须具体,要坚持深入一线,坚持“三个走进”——走进学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走进班级,指导教师的日常工作;走进课堂,优化教学实践,努力创造贴近儿童生活的有效德育。贴近儿童的生活,创造贴近孩子心灵的德育在每天的工作中,我非常珍视与学生的每一次交往,不管是参与他们的活动,还是偶然的一次碰面,我都留心观察,发现儿童生活中蕴含的宝…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报道的个性表明教育报道和其他报道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由于绝大部分教育媒体分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再加之教育报道具有行业的规定性,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通常会造成这样一些偏失。只有改进报道的观念,增强报道的服务功能,才能实现教育报道的目的。这就需要用“三贴近”和“三创新”统领教育报道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三贴近”和“三创新”的要求,规范和改进教育报道。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和“三创新”,其着力点应该是教育宣传报道的民生视角。  相似文献   

1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党报新闻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报新闻报道要敢于用正确舆论导向来触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改进会议报道,新闻记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背景提示 1992年,曾以惊人发展速度创造“苏南模式”的苏、锡、常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这无疑是将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但却不是终点站。面临日益逼近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放眼全球与新世纪的苏、锡、常人,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教育,以培养大批适应“苏南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跨世纪人才,他们要走“教育优先发展”的教育与经济良性循环的现代发展之路。 省教委也审时度势,加快了苏南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1993年颁发了《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苏南地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苏南地区教育发展迈开了向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坚实步伐。 苏南人进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再次引起世人瞩目。教育报刊社更是以极大的热情预示着、关注着这一更为深刻的教育改革,把它列入宣传报道的重大选题。1996年前后,当得知《人民教育》有不惜篇幅,重头报道全国各地重大教育改革的设想后,陆明德总编,顾鼎竟副总编为邀《人民教育》原总编朱世和、二编室主任梁友君来江苏,并在社内抽调人手,欲合作完成一篇对苏南教育现代化的重头报道。后因人事变动等因素,写作过程几经波折,但终于完成了这篇近5万字的关于“苏锡常地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大报道,《人民教育》连载3期(1999年1~3期)。江苏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