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萍  游春梅 《科教文汇》2010,(13):195-195,199
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痛苦(幸福)指数是衡量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各地区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痛苦指数的统计分析,认为云南省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总体上说是比较强的,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希望各相关部门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各地区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以实现构建"和谐云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痛苦(幸福)指数是衡量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各地区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痛苦指数的统计分析,认为云南省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总体上说是比较强的,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希望各相关部门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各地区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以实现构建和谐云南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住房问题是现代城市社会问题之一,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产物。在西安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但中低收入阶层居民住房问题不断激化的背景下,以西安为个案,分析了西安城镇居民购房能力及现存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西安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选选 《预测》2002,21(5):25-30
本文以山西城镇居民住户设计资料为依据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在测定了山西城镇居民贫困线的基础上,计算山西城镇居民的贫困面、贫困深度指数与贫困相对程度指数,深入分析了上述各贫困指标对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为山西省政府制定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沂  胡日东 《预测》2003,22(2):3-6
近年来我国城镇内部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不同地区、行业的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消费需求的小型联立方程模型,揭示出现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影响了国家的内需拉动政策。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着力启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力度,增加城镇困难群体的收入,减少低收入人口比例,增加居民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确定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的基础上,基于抚州市房地产市场和抚州市城镇居民收入的统计,对抚州市2006年和2007年的房价收入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抚州市平均房价收入比逐年增大,但目前还在可承受范围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房价收入比有一定差距;不同收入阶层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面积大小住房的承受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黄洪  严红梅 《科研管理》2009,30(1):129-136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近二三十年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以及消费物价指数,通过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模拟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效用函数;在考虑消费物价快速上涨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采用等价性变化、补偿性变化以及消费者剩余变化,衡量了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变动。本文不仅将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定量化,而且还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虽然单纯的物价上涨减少了城镇居民福利,单纯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增加了城镇居民福利,但2007年在2006年基础上的消费物价上涨和可支配收入增加并未降低城镇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8.
沈健 《中国软科学》2001,(2):121-123
本文针对住房私有化是否应该成为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住房商品化的实现形式既可以出售也可以出租,至于在我国现阶段住房出租与出售孰主孰次,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租赁是解决目前商品房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广东省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急需通过拉动本省居民消费需求来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增加居民收入,完善信贷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未来几年城镇居民住房需求要对未来几年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走势作出客观的判断,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与之相关的居民收入、城市化进程、消费倾向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是建立住房新体制的当务之急 (一)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不果断,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转变就不彻底。实物分配转为货币分配,需要一个过程,但毕竟需要了结。只有明确时间点彻底切断实物分配的做法,城镇居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住房“等、靠、要”的惰性观念才会根本转变过来。试想,有实物分配住房  相似文献   

12.
王文祥 《科协论坛》2008,(3):129-130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为改革住房制度,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德政工程,对发展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住房公积金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本文就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如何能够更加规范、高效地运作,为广大缴存职工提供更加便捷的、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做一下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居民消费的特征及其省份之间的差异性。文章从收入效应和习惯效应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发消费来比较各个省份之间消费特征的异同性,最终得出我国各省份城镇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和消费习惯效应,各省份之间消费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只有少数几个省份之间消费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建立了公积金制度。它的建立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贯彻实施。住房公积金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实施,公积金确实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支持住房保障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991年~2013年呼和浩特市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指出准确认识城市化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内在关系,可以作为评价城市化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能更好地把握城市化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春应 《资源科学》2010,32(2):296-302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在制定水价政策及水价改革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水价的连续性上调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活水价改革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之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在制定水价政策及水价改革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水价的连续性上调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活水价改革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欣  孔荣 《软科学》2014,(1):110-114
基于2012年545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提出农民工收入质量概念,并在构建农民工收入效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和农民、城镇居民的收入数量、收入质量和幸福感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农民工自我感知结果显示:农民、农民工、城镇居民的工作环境、收入公平感、生活幸福感、收入数量和收入质量分别呈依次递增状态;农民工的收入质量满意度低于收入数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影响消费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应是居民的收入.本文以海南省为例,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倾向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并以此为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的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