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省作为介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中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在1996年末-2005年末,十年间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2%以上,反映在土地利用上也有着明显的利用结构变化.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各类模型动态分析,表述福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面临着紧缺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土地进行合理地规划利用。笔者通过对土地变化研究的方法内容进行介绍,提出加强建立动态化模型的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本文立足于县域尺度,以黑龙江省虎林市为例,在GIS的支持下,以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选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演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虎林市全部土地利用类型总斑块个数增加,斑块密度变大.表明区域覆被物种的种类有所减少,地表植被类型有向个别物种集中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1989年至2006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云凯  白秀玲  姜加虎 《资源科学》2011,33(6):1186-1194
本文利用1989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及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类型转化模式等角度对鄱阳湖区近1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但其减少速度相对较慢;而建设用地、滩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建设用地增加速度为最快;水体和未利用地受湖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影响,面积出现大幅减少;林地是近17年湖区最为稳定的土地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来看,湖区各土地类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转换,水体主要转出方向为草地和滩地,转入部分则主要来自于耕地;而受生态退耕和垦殖活动的影响,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之间转换较为频繁;研究期间,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大量侵占耕地来实现的;而滩地面积的增减主要受水位和人类耕作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加快了耕地退化和流失,使得人地矛盾尤为突出,耕地动态变化已经影响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图件叠加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通过某地区2000年、2003年和2010年等不同时期耕地变化比较研究,定量分析其耕地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趋势,为耕地保护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根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目前实有耕地面积约为1.33亿公顷,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但众多的人口又大大抵消了耕地资源总量上的优势,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3%,不到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加拿大的1/15,甚至不到印度的1/2.  相似文献   

8.
吴艳芳  许月卿  田媛  郭洪峰 《资源科学》2011,33(12):2285-2292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1993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三个角度对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来,平谷区耕地面积锐减,园地面积大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半山区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影响,耕地流失最严重,主要转为园地和林地,而在平原区,主要是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依次增大;③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转为园地,以及草地转为林地;园地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结构调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来源于耕地。因此,协调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间的矛盾,是平谷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以保障平谷发展服务首都北京的功能,实现自身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北大港湿地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克  赵文吉  杜强  谭红武 《资源科学》2010,32(12):2356-2363
北大港湿地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具有典型的湿地特征和多种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北大港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功能也随之减弱。研究北大港湿地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天津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3S技术的支持下提取了北大港湿地2000年-2008年的水体、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并总结其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①2000年-2008年研究区的水资源、植被资源和土地利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②随着水资源的匮乏,湿地植物群落退化,有向盐渍化过渡的趋势。9年来,湿地植被长势呈现从好转到恶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与湿地水资源量变化密切相关;③2000年-2008年研究区湿地变化呈现自然湿地人工化,人工湿地城市化两大特点。据此提出:尽快建立湿地生态用水保障机制,实现湿地-保护-利用-开发-致富-提高-保护……湿地的良性循环是北大港湿地生态改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燕  温有奎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3):409-411,362
本文阐述了文本单元向知识单元转化的必要性和过程。利用本体技术构造知识单元,采用本体描述语言实现对知识的本体表示,阐述了OTKTS系统的两个主要模块。  相似文献   

11.
图书信息利用率一直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决定图书馆的命运。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信息获得途径,地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利用受到极大挑战。不过随着近年来人们新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图书信息的需求逐渐回升。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不同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来了解信息化条件下,不同利用方式的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湿地景观是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生态的重点研究领域,其中3S技术和模型方法是进行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法并且被广泛应用,本文以近年发表的参考文献为依据,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景观格局指数、驱动机制等研究进行综述,最后提出模拟景观内在发展机理的数学模型应该是湿地景观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宏观(区域)、中观(地方)和微观(点-生产单位)3个空间尺度研究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表明,研究尺度在由宏观向中观、微观过渡过程中,湿地具有稳定性由强变弱、变化周期由长变短的生态变化特征,具有由调节功能占主导向景观载体功能、提供产品功能占主导的功能变化特征,人类对湿地的利用具有由间接利用占主导向选择利用、直接利用占主导的关系变化特征。鉴于湿地的生态特征、功能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特征在不同空间尺度的表现,本文指出在湿地保护与持续利用中宏观尺度要关注湿地的区际关系与区内人地关系、强调开发保护分区研究,中观尺度要关注湿地的开发模式与管理模式的选择,微观尺度要关注湿地的合理开发规模,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为平衡湿地保护与持续利用过程中带来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本文制定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及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泽琪  张玥  王晓燕  李英杰  陈洁  郭巍 《资源科学》2018,40(7):1429-1437
如何体现不同层级排污单元主导分配原则的差异性,一直是污染负荷分配方法的研究热点。本文在行政单元–排污企业间建立了一种水污染负荷分配模型:采用熵值加权基尼系数法体现行政单元层面的公平性分配原则;采用排污绩效法体现排污企业层面的效率性分配原则。这种负荷分配方法,既体现了排污企业对环境资源公平使用和高效利用的特点,又兼顾了行政单元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协调性。结合陕西省区域统计年鉴及西安市污染普查数据,针对渭河流域西安市人口众多、工业污染源集中、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超标的现状,应用该模型进行负荷分配,取得现实可行的结果。该方法可为不同层级排污单元的水污染负荷分配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管理有效性是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定量刻画管理者的有效努力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有助于进一步体现管理的科学性。本文阐述了测算管理效果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分析时间前后绩效评价所起的不同作用给出了管理有效性的概念和具体测算方法。最后通过两个实例对管理有效性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赤峰市耕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论文利用近50年来长序列统计资料对赤峰市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950年-2000年赤峰市耕地总量经历了3个增长期和2个减少期;耕地变化除具有以全市总量变化为代表的普遍特征外,南部和中北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50年来,与中北部各旗(县)相比,以敖汉旗为代表的南部3旗(县)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小,但1961年-1990年耕地减幅较大;通过文献调研和定量研究得知,50年来赤峰市耕地变化主要受5次大的政策因素驱动,并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等人口和经济发展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东辽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1986、1996和2000年的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东辽河流域景观分布的矢量和栅格图;在Arc/Info 8.0.1平台下,进行空间分析,得到东辽河流域景观的动态变化;在FRAGAT 3.2下,对东辽河流域各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在Maflab6.3平台下,建立Markov模型,进行了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和预测。东辽河流域景观的组成不合理,林地景观所占面积的比率严重偏低。1986年-2000年间,旱田景观显著的增加,工矿、交通和居民地景观略有增加,其他景观均有所下降。从多年平均变化来看,耕地景观的变化最为剧烈。1986年~1996年间,东辽河流域各类景观主要向水田景观转变;而1996年~2000年间,各类景观又向旱田转变。除林地外,各类景观分布的地域重心集中在二龙山水库以下的下游地区。东辽河流域景观斑块的形状日趋复杂、多样性指数和最大多样性指数在增加、景观的均匀度指数在下降、优势度指数在增加。说明近年内某类景观占据主导的趋势在增加。从破碎化指数可以看出,东辽河流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降低后又显著增加,这将导致流域景观的脆弱性。Markov预测表明,当对流域景观的扰动与1995年~2000年间的扰动相同的情况下,至2050年东辽河流域的水田景观在近年内会逐渐增加,而其他景观类型会逐渐减少。预测结果显示当景观组成处于稳定状态时,其结构仍然不合理,因而必须对东辽河流域景观所受到的扰动进行合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流速和不同单元个数对双向流静态混合器混合效果和压力降的影响。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和混合单元个数的增加,更有利于均匀混合。但是,压力降也是逐渐增大的,综合考虑混合效果和压力降,适合的流速范围在0.7m/s-1.1m/s之间,混合单元个数适合选取6个。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员发现杜鹃是鸟类家族的骗术大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7日消息,杜鹃是鸟类家族的“骗术大师”,欺骗其他鸟类,帮助抚养它们的子女。根据剑桥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这种鸣鸟利用不同颜色的“外衣”欺骗其他鸟类,让秘密潜入巢穴的机会实现最大化。即使被其他鸟类识破一种颜色的伪装,其他颜色的伪装同样能够实施欺蒙,达到顺利产卵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吕文艳 《内江科技》2013,(11):116-117
<正>本文对短电弧加工工件的综合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加工后工件表面形貌、显微裂纹和机械性能变化,逐步探索出使短电弧切削技术具有良好工艺特性的加工条件。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脆性、高粘性、高韧性、高纯度等性能的新材料不断出现,具有各种复杂结构与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件越来越多,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已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利用机械能,电能,热能及化学能的非传统加工方法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