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额尔古纳地块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之一,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造山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中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额尔古纳隆起区,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则主要分布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造山型金矿床的形成受控于韧性剪切带,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浅部的含金矿源层,成矿流体为变质热液与大气水热液的混合热液;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则受控于火山机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本身,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水热液的混合成分。  相似文献   

2.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区发育含矿和无矿石英脉,无矿石英、含矿石英及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所含包裹体捕获的流体成分有明显差异,分别代表了成矿前、成矿早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的流体特征。早阶段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为流体不混溶作用,形成含矿石英、含钠矿物和部分黄铁矿等;主成矿阶段则以流体浓缩及流体混合为主要机制,形成大量黄铁矿等载金矿物。萨瓦亚尔顿金矿的成矿流体成分特征与世界造山型的中温热液脉状金矿类似,尤其是与乌兹别克南天山造山带的穆龙套金矿类似,表明其为较典型的穆龙套式的造山型金矿床。Ⅺ、Ⅱ矿化带流体成分特征与矿化最好的Ⅳ带类似,勘探前景较好;相反,Ⅰ矿化带与Ⅳ带差异明显,不宜作为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以往金矿地质勘探工作中总结地质找矿经验,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分析了赤峰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类型及金矿成矿机制,并与其他金矿类型比较,从几个方面论述赤峰地区金矿成矿的可能性,提出建立综合找矿模式和定量找矿模型,是赤峰地区新一轮金矿找矿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明了索虎金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产于北东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断裂接触复合构造带,金矿体主要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带内,其下盘蚀变碎裂花岗岩内亦具有金矿化。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金来自地幔、建平群片麻岩及铭山花岗岩;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岩浆热液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成矿温度属中低温,成矿作用以交代作用为主,其成因类型应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并提出了在矿区及外围的找矿标志以及高~低品位金矿综合基本勘查评价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控制蓬莱西部金矿成矿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地质构造与岩浆岩。根据构造-热年代学,蓬莱西部地区金矿的早期成矿深度大于10公里,中晚期成矿深度4~7km。蓬莱西部地区的最大剥蚀小于5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因此深部至少还有1~5km深度空间具有金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荒沟山金矿区位于老岭成矿带中部。本文对该地区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珍珠门组和大栗子组之间的断裂带内,严格受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系演化晚期的斑岩或中基性脉岩控制;金矿化主要与珍珠门组大理岩有关。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硫主要来自围岩和地壳深部岩浆的混源硫;部分成矿热液来源于大理岩,金矿与闪长岩为同源岩浆热液的产物等。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床为典型的低温热液硫化物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文章浅析了下元古界二道凹群二道沟岩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认为该矿床属一火山沉积成矿——变质弱改造形成的层控型金矿,对在二道凹群内寻找新类型金矿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主要就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介绍,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金矿进行分析,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金矿的成矿条件进行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以供一些其他地区的矿区成矿,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记慧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朱砂洞组上灰岩段白云质灰岩中,顺层分布,为褐铁矿化燧石层,矿体走向340°~20°,东倾,倾角6°~16°。控矿构造走向NE10°,倾向NW,倾角60°~80°,带宽0.5m~4m,带内岩石为构造角砾岩、压碎岩、褐铁矿化构造角砾岩等,高岭土化强烈。通过对金矿成矿地层(朱砂洞组上灰岩段白云质灰岩)、控矿构造(北西向张性构造)的研究,与沂源金星头金矿成矿类型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西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总结了西部地区主要金矿成矿带特征及主要金矿类型,指出了西部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金矿形成的最关键根源就在于早期火山喷发,并且累积了地壳内部侵入的较多岩浆。在目前的现状下,金矿勘探工作整体上正在逐步予以深入,因此有必要深入探析形成金矿的潜在规律以及金矿地质特性。针对不同成因以及不同种类的金矿来讲,与之有关的成矿规律以及矿藏地质也表现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关于金矿应当能够明确最根本的成矿规律,据此给出可行的矿物勘探与矿物开采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山西段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成矿地区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本区主要金矿成矿流体具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浅成等特征;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水;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鹰咀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为超基性岩和容矿火山岩,寒山金矿为容矿中酸性火山岩并混有少量基底陆源物质,车路沟金矿为奥陶系火山岩(阴沟群)、火山碎屑岩和英安斑岩;鹰咀山成矿时间为413±5Ma、寒山为395±46~303±10Ma、车路沟为350~410Ma;鹰咀山矿床成因为与超镁铁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寒山为与剪切带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车路沟为与斑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碲金矿。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桐柏金矿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桐柏金矿带位于桐柏山北麓。金矿带构造为桐——商韧性剪切带的一部分;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龟山岩组;岩浆岩有中——基性岩、花岗岩、脉岩。龟山岩组地层中Au、Ag、As、Cu、Pb等为主要成矿成晕元素。金矿床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为:Sb—As—Ag—Au—Cu—Pb—Ni—Mo。金矿床异常轴向分带,具正向分带特征,没有出现反向分带和逆向分带,表明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为同位叠加,因此轴向分带序列用于成矿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外近年来在深部成矿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深部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地壳连续成矿理论,微细浸染型金矿深部找矿模式,浅成热液金矿和斑岩铜矿的套叠模式,喷气沉积型铅锌矿床与网脉状铜矿互存,金矿和铅锌矿的共(伴)生关系,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成矿定量预测与深部找矿理论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华北地台金矿成矿理论和赤峰南部金矿成矿机制,将该区金矿分为两类,并以已知金矿包裹体为基础,总结出赤峰南部两类金矿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招-平断裂是胶东招掖金矿带的主要控矿断裂,其上盘金矿床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胶东群变质岩,金矿化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通过首次对招远灵雀山金矿床富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襄体Rb-Sr等时线年龄的测定,获得116±23Ma成矿年龄。从而说明招-平断裂带上盘金矿大规模成矿期发生于早白垩世的构造体系转折期。对富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襄体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成矿热液均以幔源为主,具有与招掖金矿带其它金矿类似的成矿热液系统。由此可以看出招.平断裂带上盘也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8)
玲珑金矿田是开发较早的金矿之一,早在光绪年间,官方就对其进行了开采。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玲珑金矿田已经变成了危机型矿山,因此,必须扩大金矿床的存储量,矿区深度开采已经迫在眉睫。分析矿田深度成矿规律,对矿区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玲珑金矿矿区的矿脉分布特点,以及深部成矿规律研究及其应用,希望对玲珑金矿深度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秦岭成矿带金资源丰富,发育了文峪、中川、大水、天水、早子沟、寨上等众多金矿田,被誉为中国的“金腰带”。有关秦岭金矿田控矿因素多有探讨,突出的是构造控矿,但对岩浆活动在成矿中的控制作用注意不多。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秦岭团队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秦岭成矿带地质调查综合研究”、“秦岭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通过对秦岭金矿田控矿因素研究,初步认为:金矿与中生代中酸性岩关系密切,岩浆源区(金矿源层、体)活化为中酸性岩过程中释放出的金是主要的金来源,岩浆作用是主要的成矿热源,中酸性岩上部外围一定范围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就此提出“矿源、热再造、赋矿空间三位一体”——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叶健华 《内江科技》2012,(12):141-142
甘肃省嘉峪关市阴洼沟金矿主要矿石类型有褐黄色碎裂构造蚀变岩、灰绿色及黄绿色碎裂构造蚀变岩。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特别是控矿地质要素的分析,总结阴洼沟金矿床特征,张-压扭性断裂构造对本区金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成矿规模,矿体形态和矿化强度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初步认为簸箕掌地区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带与甘肃白银厂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同一构造单元,是处在一个相同构造环境、具有基本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和成矿类型,其中与火山岩有关的可能形成"白银式"基性火山岩型铜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可能形成热液-矽卡岩型铜铅矿和斑岩型铜金矿;与沉积后变质有关的可形成沉积形变质型铜金矿。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像特征,认为西华山簸箕掌地区铜金及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好,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