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水溶液辐射聚合方法制备复合油田深层调剖剂(Flood Resisting Composite,FRC—D)。研究辐射条件、材料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并优化聚合工艺。结果表明,FRC—D的综合性能显著优于均聚物调剖材料,并具有显著的调剖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辐射固化技术是用电子束或紫外线辐照涂层使其固化的技术。涂料经过电子束或紫外线的辐照发生聚合与交联等化学反应而被固化,称为涂料的辐射固化。该项技术是辐射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了高聚物合成中不允许使用的"爆聚"方法聚合,成功制备了具有吸水能力的聚丙烯酸钠树脂,并对其使用特点、不同介质对树脂吸水倍数的影响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吸水性树脂虽有一定的缺陷,吸水倍数相对正常聚合时要低些,但却有聚合时间短,操作简单实用的优势,尤其聚合后的产物直接以凝胶状使用,有其独到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杂质有关,生产中青霉素钠的水溶液(转化液)在共沸结晶时由于其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极易产生聚合物.其共沸结晶过程中的水浴温度和液相温度是产生聚合的关键因素.对正常生产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青霉素钠结晶工艺过程中产生聚合物的关键控制点,对青霉素钠生工艺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辐射供冷/供暖装置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末端空调供暖装置,由于其具有节能性好、舒适性高等显著优点,在众多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者所在单位正研制一种新型的高效能型辐射顶板。产品研制出来后,需要对其供冷、供热能力进行测试,需要对其在实际空调项目应用中建模和性能测试,但放眼行业,对辐射空调末端装置实验舱的建设尚处在理论阶段,文章将对实验舱建设过程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做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电解二氧化锰(EMD)后处理中和工序加入高锰酸钠,通过检测其开路电压及模拟电池的放电性能,得到高锰酸钠对电解二氧化锰放电性能的影响。经验方程ΔOCV=-0.0033a~2+1.2637a-3.412可以很好地表示开路电压的变化量与高锰酸钠加入量的关系。在实验范围内,高锰酸钠加入量在6.9μmol/g MnO_2时所得电解二氧化锰的电性能与原样相比都较好。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钠是第一个口服抗凝血剂,S-华法林钠的分布常数就明显大于R-华法林钠。因此对其外消旋体进行拆分,将为华法林钠的合理用药和临床疗效提供准确的依据。本文使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及三醋酸纤维素复合膜对华法林钠进行拆分,考察不同条件对手性分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辐射地板供冷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黄奕沄  陈光明 《科技通报》2007,23(4):587-591
对辐射地板供冷的热工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地板供冷的结露与除湿问题,比较了两种工作模式的辐射地板启动过程特点,考查了辐射地板的蓄冷特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有机蒙脱土和醋酸乙烯酯单体为原料,通过悬浮聚合制备聚醋酸乙烯酯/蒙脱土(PVAc/OMMT)复合材料,研究了OMMT对复合粒子表面形态、热学性能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XRD对产物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纯PVAc呈光滑表面的球状形态,而PVAc/OMMT为具有粗糙表面的立方体形状颗粒。另外,复合粒子的粒度显著增大,分散性更好。然而,当粘土含量超过2.5wt%后,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开始下降,且粒度分布更广。TGA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党娟华 《内江科技》2012,(12):59+56
根据自由基聚合原理,在室内合成了一种pH敏感水凝胶。通过研究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pH敏感水凝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n(丙烯酸):n(丙烯酰胺)=4:1,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3%,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3%,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h。考察了介质pH值对凝胶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凝胶pH敏感性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漏泄同轴电缆工程应用中面临辐射强度不足,不能实现良好电磁覆盖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漏泄同轴电缆的辐射机理和辐射性能指标,利用在传统漏泄同轴电缆缝隙背向附加角形反射面的方法提高其辐射性能,通过仿真分析得出角形反射面的结构参数对漏泄同轴电缆辐射性能的影响规律,将仿真中具有最佳参数的改进结构与传统漏泄同轴电缆相比辐射场强取得较大提升。为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手机对生长状态下的大肠杆菌进行不同辐射时间的处理。采用涂布平板法观察菌落数,辐射时间在90min时,实验组菌落数多于对照组,辐射时间在120min时间内,实验组菌落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亚甲蓝法测定菌体活性,辐射时间为90min的实验组,菌体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都极显著。表明手机辐射对大肠杆菌的分裂、生长与代谢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可产生显著的影响,低剂量时可能对菌体分裂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剂量超过一定强度后,对菌体分裂与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甚至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13.
反辐射武器是当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精确制导武器,然而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反辐射武器如何还能精确打击目标已成为世界各国反辐射武器研究的重要课题。据此,通过较系统地分析反辐射武器的特点和对抗措施,对几种反辐射武器抗干扰技术进行介绍和阐述,采用抗干扰措施后,可显著提高反辐射武器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柏琚凡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55+125+134-55,125,134
根据理论分析,对于线极化的贴片天线,其主模电场强度在平行于非辐射边的中心线上为零。如果沿此中心线对微带天线加载电阻,对其辐射性能影响不大,然而对散射性能则有改善。通过引入一种阻抗加载技术和接地板开槽技术使微带天线的RCS大幅减缩。这样,就同时兼顾了微带天线的辐射性能和散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往PMI反应液中加入APP阻燃剂粉体,分段聚合增稠,补加引发剂后注模反应,最后发泡得到密度均匀性良好的阻燃型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增稠液粘度为25mpas对抑制APP粉末的沉降最佳,15重量份的APP阻燃改性的泡沫综合性能最好,分段聚合后补加0. 5重量份的BPO引发剂得到的聚合物性能最优,通过SEM表征发现经过APP改性的泡沫泡孔孔径为50μm左右,部分泡孔破裂,导致泡沫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全球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各个国家对轮胎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安全、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轮胎生产技术和轮胎产品的发展趋势。三十多年的工业化生产实践证明,通过应用辐射硫化技术对子午线轮胎传统制备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可明显节省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改善轮胎综合性能和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7.
将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氯化铵(Prepagen HY)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等进行复配实验,研究了复配体系的pH值、粘度、浊点、稳定性、发泡力、去污力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Prepagen HY与AES、LAS具有优异的协同效能,能显著提高餐具洗涤剂的性能,可在餐具洗涤剂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Fenton法处理某化纤厂腈纶聚合单元生产废水,结果表明Fenton法能有效去除腈纶聚合单元废水CODcr。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氧化剂投加量,pH值及反应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由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处理出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可控Suzuki偶联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双可控"法制备刚柔嵌段共聚物聚9,9-二己基芴-b-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FH-b-PDMAEMA)。研究显示,以可控Suzuki偶联聚合得到的PFH分子量较高且分子量分布(PDI)较窄,并且以端基修饰的聚芴(PFH-Br)为大分子引发剂的ATRP成功聚合得到结构明确且PDI较低的PFH-b-PDMAEMA,该聚合反应符合活性聚合特征,可控性良好。对PFH-b-PDMAEMA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荧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荧光性能主要受PFH嵌段决定,并且共聚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聚集荧光猝灭现象。因此,要获得高强度的荧光性能,需要选择合适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20.
於建伟  李奇 《科技通报》2015,(4):154-156
不同舰船目标辐射噪声的噪声平均功率谱具有差异性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舰船目标的吨位、航速、类型等。研究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的特征提取和频谱分解方法,对提高舰船目标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舰船辐射噪声关联特征提取采用的是基于定量递归分析的关联维特征提取方法,当在关联特征提取中舰船辐射噪声信号出现奇异吸引子特征时,提取的舰船目标特征产生混迭谱,导致频谱畸变,影响目标识别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畸变趋化关联特征提取的舰船噪声信号混迭谱分解方法,设计舰船辐射噪声产生与信号源系统模型,进行声传感器布置研究,进行特征提取和混迭谱分解算法改进分析。仿真实验得出,采用该方法进行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的预畸变趋化关联特征提取,能有效展示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的内部规律特征,提高对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的特征提取性能和目标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