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小川、贺敬之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代表性诗人。他们以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奠定了诗坛地位,并为朗诵诗发展推波助澜;以楼梯式、新辞赋体、民歌体的探索,丰富了朗诵诗的创作方法;他们的作品以情感的流动和大众化追求,凸显了当代朗诵诗的基本特征。郭、贺的诗歌创作,将白话文新诗朗诵的倡导、抗战时期的朗诵诗运动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后来的朗诵诗创作划定了新的起点,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光未然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动而辗转多地进行朗诵诗的宣传与推广,其中以武汉、延安、重庆、昆明等地为主.在某种程度上说,透过光未然朗诵诗的活动历程,我们可以窥见战时朗诵诗发展的概况甚至全貌.光未然认为最理想的朗诵诗应当实现诗歌与音乐的交流和结合,因而在语言上应当选择清楚、响亮的词汇,使诗歌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纵观光未...  相似文献   

3.
高兰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朗诵诗人。他不仅在朗诵诗创作方面卓有成就,还对朗诵诗理论进行过较深入地探讨和思考。高兰关注并提倡朗诵诗通俗化和大众化:诗人力应深入群众和生活,选择群众熟悉的题材,运用通俗易懂的诗歌语言来实践朗诵诗创作,从而表达人民大众的现实情感;诗人在追求朗诵诗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同时,也决不能忽略对诗歌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4.
王宜振是值得重视的一位当代中年儿童诗诗人。他的校园朗诵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而且讲究思想性和时代气息的有机结合,做到了既有可读性,又有可听性、可诵性,还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本文还肯定校园朗诵诗是当代儿童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朗诵诗在特定的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有力的工具和手段,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小视的一个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 ——鲁迅 啊.鲁迅的笔. 如刀,如枪, 如剑,如戟; 鲁迅的笔.  相似文献   

6.
周长圆的《朗诵安康》是一部朗诵诗集。朗诵诗的题材、主题的预定性,决定了它必须鲜明地体现社会性、时代性。《朗诵安康》达成了"小我"的个人角色和"大我"的社会角色的完美融合,实现了诗歌社会使命与美学使命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7.
8.
余光明  龙健 《教书育人》2005,(12):57-57
如果我心静如止水;如果房间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如果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连影子都悄然隐匿,这时,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朗诵。  相似文献   

9.
陈渊 《少年月刊》2014,(6):24-25
这里是美丽的花园 开放灿烂的鲜花 鲜花向我们热烈簇拥 这里是湛蓝的夜空 缀满烁闪的星星  相似文献   

10.
领: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尽管你们有人听不到声音。合:一群多么可爱的学生!尽管你们行动不那么灵活。领:孩子们啊,和你们朝夕相处——合: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领:同学们啊,与你们天天为伴——合:我们虽苦犹甜,无悔无怨。  相似文献   

11.
周紫芝是南宋初年有名的诗人,有近二千首诗传世,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乐府诗。他有明确的乐府理论指导创作,从而使其乐府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当时诗人,在南宋初年诗坛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周立波作为湖南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的承上启下者,贡献是巨大的,以他为中心,湖南形成了“茶子花”派,他的乡土小说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之情,追求一种清新俊美的艺术审美风格,展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赢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周密是宋末著述大家,创作了大量的笔记和词作。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和文体内部新变的要求,周密的笔记与词作同步丰收、同题共作,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作兴趣;宋人笔记具有的杂、散、实录等叙述特点影响了周密词作的风格特征;在词的创作中融入笔记小品文,使得周密词作有着浓厚的笔记小品文的趣味。周密的笔记与词作之间存在着的这些内在联系使得周密词作别具风貌。  相似文献   

14.
《周颂》是西周特定时代之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篇,具有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周颂》中的周初诗篇强调继承文德、保守天命,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突出的敬业意识;而西周中、晚期《颂》诗则只强调求福禄于神祖。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周颂》宗教色彩、神灵意识淡薄,抒情、描写多针对现实,具有突出的理性特征。这种理性特征是西周思想文化背景的反映,它与《尚书》等史籍中所反映的西周统治者的理性思想是相符的。《周颂》在艺术形式上显示出中国诗歌在形成之初的诸多原始性特征,这与《鲁颂》《商颂》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诗经.周颂》反映了周人对祖先歌功颂德和祈神降福的思想。但从《诗经.周颂》的《闵予小子》、《访落》、《小毖》三诗所反映的历史内容看,它还表达了成王“未堪家多难”的感慨。这说明周人的宗祖观念较之殷人更加丰富,不仅把祖先看作有神异特征的鬼神来崇拜敬畏,而且融入更多情感内容。周人的宗祖感情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山水诗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其诗明显与《周易》存有关联并成为诗中的有机部分。谢灵运在继承前人用《易》制诗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即诗中化用《易》辞,广泛、自如地反映生活各层面;善于化用《易》理组织、结构全诗;抽绎《易》理中与佛、道契合的出世之思,构成谢灵运诗歌创作的主要基调。此特征之形成,与其聪慧禀性、学识修养相关,也与时代风气浸染、家学渊源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周作人的白话新诗理论及其诗作,并将其与"五四"同期文学家的诗论、诗作相比较,阐述了周作人诗论中"个性化、民间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戴复古一生飘游江海,诗鸣东南半天下。作为江湖诗派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台州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家,其人其诗浓缩了东南沿海及江湖文化的诸多特质:心慕手追、老而益切的归宗情结,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江湖本色,身为布衣、敢犯龙颜的民主意识,坚忍不拔、诙谐乐观的草根风格,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的兼容思维。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周作人的新诗创作有共性,但异质性更为明显。表现在在新诗审美特性的选择上,周作人强调艺术的美,鲁迅则更强调艺术的真。在新诗的具体创作实践中,鲁迅的诗思在诗美的层面上达于崇高的"深,"周作人的诗情在诗美的层面上显示出和谐的"善"。  相似文献   

20.
周梦蝶的诗歌创作有一个显著特征,问句使用多,寓无限诗情于问号之中。周梦蝶的问旬诗可以看成是生命孤独的自我问答。在诗意上主要表现为反抗、忏悔和自恋等特征,在诗艺上则表征为独自、对话和潜对话等诸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