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版《小红帽》是充满反讽意味的以童话为题材的后现代电影。从新版《小红帽》人手,看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童话的颠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对传统形象的颠覆、对叙事模式的颠覆以及对童话主体的颠覆。其颠覆有成功的一面,它融入的一些现代元素给儿童文学注入轻松活泼的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它又难免会陷入颠覆的误区,造成传统童话精神的流失,对儿童文学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编歌剧《昭君》不仅继承了自曹禺以来的昭君戏的加强民族团结的主题,而且在对这一历史精神的认识上,注入了消灭战争、维护和平的现代人文观念。作品解构与颠覆了以往的昭君戏中的男权意识,把一个深明大义、自尊自爱的有着和平理想和独立人格的王昭君还给了观众。  相似文献   

3.
安徒生童话的出现标志着童话从古典意义的民间童话转向现代意义的文学童话。在转型过程中,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既汲取大量的民间童话素材,又融入浓厚的现代意识。本文试从母题和人物类型两方面来阐述安徒生童话的现代意识以及现代意识对安徒生童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渔夫和他的灵魂》与德国作家格林兄弟的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以及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都存在互文性关系。本文通过对《渔夫和他的灵魂》与这两篇童话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出王尔德在对其他童话作品进行引用或解构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童话的主题,深刻地批判了人性中的自私和人类灵魂的黑暗。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以理解与多元为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经典童话改编呈现出:内容和主题从单一走向多元;叙事方式由宏大走向多元,叙事结构去中心化,出现多中心叙事;打破传统故事模式,凸显故事结局的多重可能性;故事内涵淡化道德说教功能,道德判断从绝对走向相对等特征。童话的发展要在经典童话创作的“标准”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小鱼 《英语辅导》2004,(9):40-44
这真是一部颠覆传统童话的卡通片,片中没能英俊的王子和美貌如花的公主,那看似可爱的神仙教母居饶有兴趣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女人,当然史莱克和他的菲奥娜最后还是获得了真爱和幸福。这部戏也有着许多西方经典童话以及音乐界、电影界作品的影子、想要真正读懂它对于中国的读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做了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这电影有兴趣的读可以登陆其魔幻迷宫般的中官方网站看看!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安吉拉·卡特认为童话是男权社会教育、驯化儿童,尤其是麻木女性思想的工具之一。其作品揭露了男权话语霸权,成为上世纪英国开创利用经典童话批判男权思想的先驱之一。卡特成功地对经典童话进行了改写、戏拟和仿作,从而达到颠覆、消解男权话语霸权目的。她或是揭露童话的伪善欺骗性;或是把扭曲的女性还原到本来面目以张扬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童话的创作中,叶圣陶是“五四”以来较早出现的一位作家,也是有着光辉成就和卓越贡献的一位作家。早在一九二一年,叶圣陶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童话的创作。此后十余年中,他先后为孩子们写下了三十几篇童话,分别集结成《稻草人》(一九二三年)、《古代英雄的石像》(一九三一年),此外还有收在《四三集》中的《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等篇。一九五六年,他从上述童话中精选了九篇,加上《聪明的野牛》(一九二四年),辑为《叶圣陶童话选》出版。这些明丽如画、优美如诗的童话,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童话世界里,成人形象以其特殊的角色含义,架设儿童与成人童年生命形态互通的桥梁,通过童话成人形象身份演变的历史梳理,可以透视童话的艺术发展脉络和现代价值取向。现代童话所塑造的许多富有童年守望意识的成人形象,传达出作家对当代儿童的现实关怀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真诚捍卫。  相似文献   

10.
在父权制社会中,童话作为男性话语的载体,往往传达着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期待和价值准则,对女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突破男性话语的禁锢,奥斯丁将其小说装裹在童话的外衣下,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间接的女性叙事手法对各种童话母题,如灰姑娘模式、二元对立模式、丑小鸭的成长故事、大团圆结局等进行巧妙的修正和颠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童话模式,并借以表达她对女性主体身份的思考和重建女性主体性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怪物史瑞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动画片,并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功。它的成功要诀在于它的鲜明特色——颠覆性;颠覆性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怪物史瑞克》几乎颠覆了我们对传统童话的所有认识与期待,它颠覆了传统童话的叙事模式、传统童话的角色类型、传统童话的爱情模式以及传统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怪物史瑞克》开创了后现代主义童话的新时代,为童话的创作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印度诗人泰戈尔与中国诗人顾城的诗歌主张与诗歌创作,在童话书写、死亡书写、现代主义书写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童真童心坚持着对童话理想世界的追寻,他们的人生体验赋予了死亡意识高级的美学价值和哲学意义,他们的现代主义创作特征与西方现代主义在认知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同与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别从童话想象的吟唱、死亡意识的叩问、现代主义的诉说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着重对泰戈尔和顾城诗歌的内涵与意蕴进行阐释解读,走进诗人内心,领悟诗歌真谛。  相似文献   

13.
源于性别意识的颠覆与反叛,《莎菲女士的日记》被看作是"女性的《沉沦》",小说大胆而不加掩饰地解剖了"五四"时代"莎菲"灵魂裂变的心路历程,成功地反映出了不断走向人性自觉的现代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4.
郇怡斌 《海外英语》2011,(3):225-227
以童话"小红帽"的经典文本及其后现代改写文本为语料,从诺曼·Fairclough"三维"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出发,揭示不同时代童话文本中性别盟主权的体现形式,及后现代改写文本对男性盟主权的颠覆手段。发现词汇不足、过渡词汇化、及物性分析、互文性分析能够揭示文本隐含的性别盟主权变化。其中过度词汇化、物质过程分析、心理过程分析、互文性中的矛盾性戏仿揭示出颠覆男性盟主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证明了儿童意识的发展与原始人的意识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同的过程,具有同构对应关系。让学生明白儿童意识与原始人意识的同构对应,对于理解童话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与童话的关系,把握童话的立意、构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了儿童文学教学中童话创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染的作品主题在于表现“女性的特殊存在”,表现女性所独有的心理体验,因而其笔触自然走向女性的内心世界,那么,创作的表现手法必然是现代表现手法,具体而言,象征寓体意识超越;自由联想的意识超越,以幻觉表现意识波动。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小说不仅与童话叙事在故事原型、主题、创作思想等方面有着同源同构的关系,书写了边缘化的女性生活,而且奥斯丁以其女性独有的视角对童话叙事的人物、情节、结构等要素进行了修正与解构,体现出其对传统童话叙事的超越和对同时代女性地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现代学校德育应以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为主题,树立科学德育观,创新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之一《玻璃山》对同名北欧童话进行戏仿,通过对传统文本的颠覆来颠覆长期以来人类所持有的自然观,全面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并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其中蕴涵的生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母亲形象的塑造历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学史上传统作家所描写的母亲大多具有伟大、无私、圣洁的形象。然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以她对生活冷静的观察与体验,用"罪恶母亲"为主题改写了传统母亲形象。她建构的母亲文本内涵丰富,将解构的笔伸向母性深层,表达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与超越,使母亲形象成为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