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受文化干扰,这些干扰往往使人们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产生种种焦虑, 甚至导致不愉快的结果。本文在了解英汉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上的语义差异的基础上,引用实例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 语义不对应。其中,主要是对比词汇意义的民族性及语法表达手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尤其体现在词的语义上。  相似文献   

3.
哲学运思总要关涉到语言,无论是对现象或现象背后的存在有所思或有所道说。因此,海德格尔断言语言是最切近人的本质的存在,本考察了海德格尔后期作有关语言的思想,认为他与其他语言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不回避形而上学的问题,而且还从语义,语用的立场对存在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对哲学语用学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探讨,即使在今天也给人们以巨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从语境对语义的作用谈阅读教学广东梁佩坤一、语义、语境及其两者的关系语义,是语言的意义,是语音形式所运载的信息内容,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语义包括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或产生的结果)的全部内容。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5.
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视觉呈现图形命名的方式研究汉语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的时问进程,结果发现,实验一中,SOA为57ms时,语义干扰词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语音干扰词则没有效应;实验二中,SOA为157ms时,语义干扰词没有效应,而语音干扰词出现促进效应,这表明汉语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也存在两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义及语用文/张庆宏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人们如何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相同的语义,那么,相同的语义就成了教授另一种语言的突破口。语言虽有不同,语义却是共识,若能从语义入手拓宽第二语言教学的途径,那将是别有洞天的。语义应作为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7.
杨耀 《考试周刊》2009,(30):33-34
语言中的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部分.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词汇中词的意义也不是静止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活的语言共有的现象。在长期的语义演变过程中,有些词语的语义被泛化,包括语义的扩大、具体语义转化为抽象语义和专有名词的语义泛化。  相似文献   

8.
分隔干扰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指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情况下在两个相连的成分中间插入别的内容。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句子的结构平衡,二是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例如: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语法上的差异干扰着学生的英语学习,针对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研究在教学中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对比分析概念和发展,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并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对比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首先讨论语义的性质和来源,提出语义“功能说”即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或作用,指出语义本身属于客观存在的语言世界,但其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和人们的主观精神世界。进而讨论语的模糊性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关系。指出语义的模糊性与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的联系都是间接的,与语言世界的联系则是直接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语义形成的社会性以及言语交际的需要,都是语义模糊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思维不可分,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关系密切,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语义的不同。文章从语义相对论的角度探讨了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同时基于语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对比了英汉语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现象上的不同之处,最后指出文化语义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词汇意蕴看英汉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英汉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本通过分析不同名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词汇意蕴层面探讨了英汉化的差异,指出化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们的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同时,通过对英汉词语中词汇空缺现象、词义的联想和化意象差异以及词语的语义和化内涵不等值现象的分析,阐述了深刻理解英汉词语的化内涵在翻译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词语国俗语义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下列几种类型;国俗语义基本相同;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注意汉英词语国俗语义的对比研究,对跨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劣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因素教学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跨文化交际及其研究内容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语言承载着丰厚文化内涵的特点使语言一旦进入交际,便存在着交际者对语言文化内涵如何理解和表达的问题。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包括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常受彼此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以至产生交际失误。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克服文化因素干扰的问题尤显重要。因为他是在获得本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基础上去习得属于另一种文化体系的语言,如果不努力学习理解目标语背后的文化特殊性,不努…  相似文献   

16.
所谓纯洁语言是不存在的。因为语言的使用者,人本身是多元的,使用语言的心态也是多元的;语言符号的形成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习惯,习非成是的现象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语言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使之难以保持一成不变的纯洁;语言各种语体的存在也决定了语言不能纯净划一。因此,我们的语言规范工作不能再坚持纯洁语言的观点,而应该顺应语言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使语言规范化工作更贴近语言实际。  相似文献   

17.
学习外语过程中母语对目标语言的干扰是几乎所有的外语学习都会碰到且深惑头痛的一个问题,所以很久以来一直是众多语言、外语教育工作的研究课题。这种干扰源于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搭配、名的数、动词、永不世语义等容易产生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其间的差异。这种语言间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教师预知学习学习中的难点及可能犯的错误,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克服母语的。章最后指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汉语对英语  相似文献   

18.
博格等人提出的语义最小论最新观点坚持语义同语境完全分离,在捍卫最小语义立场的同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词义的形成和理解以及句子字面意义的理解都不能脱离语境;语境对于语义理解具有极大的主导作用,并且即便句子具有最小语义,但由于年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等语境因素的限制和差异,导致最小语义理解的不同一性;句子字面意义并不是理解说话人意义必须的,不一定具有先在理解性。在实际语言交流中,人的思维和语言同客观世界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人们对意义的理解必然要相对于语境作出。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认知心理学图词干扰研究范式,用E-Prime心理实验编程软件设计英译汉和汉译英条件下三种水平干扰词(语义相关干扰词vs.语义无关干扰词vs.0干扰词)的图画命名实验。英译汉条件下,命名语言为汉语,干扰词为英语;汉译英条件下,命名语言为英语,干扰词为汉语。结果发现,含有干扰词和图画2个信息维度的图画命名时间均长于不含有任何干扰词的1个信息维度的图画命名时间;被试在尽量忽略干扰词的情形下进行图画命名时,干扰词语义信息仍然被自动激活、提取和加工,反证翻译过程中存在自动加工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经常产生语义误解的现象。语义误解的出现,源自语言本身固有的模糊性及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共享、注意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及谨慎用词,可有效避免或减少中西方语义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