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在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中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政府管理体制,到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双轨制",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流通体制.演变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的既相同又相异的深刻原因;在每个环节上,中日双方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有相同相异的问题和局限性.比较两国的粮食流通体制,为我国建立一种合理的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在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中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政府管理体制,到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双轨制”,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流通体制。演变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的既相同又相异的深刻原因;在每个环节上,中日双方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有相同相异的问题和局限性。比较两国的粮食流通体制,为我国建立一种合理的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废除“双轨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对粮食消费的保障。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结构、市场规则、企业战略、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体制性和机制性的改革,建立企业完全市场经营,政府适当调控的运行体制;建立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并配套建立市场化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粮食产业化引导机制和粮食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我国粮食市场选择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粮食市场结构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从效率上讲,介于完全竞争与纯粹垄断之间,可以发挥竞争和垄断两个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流通环节与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粮食收购市场失效的表现和影响,分析了我国粮食收购市场失效的原因与对策。为了提高我国粮食收购市场的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应该提高粮农的市场信息素养、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改善粮食收购市场结构,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制度,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期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在梳理我国建国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审视其变迁模型,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的一个渐进过程,在路径选择上,强调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但更注重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同时,根据两种变迁模型之间的辩证关系,针对当前我国粮食流通制度安排现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来自农民增收能力不足和农民负担过重两方面.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实践证明,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以及保证农民负担在减轻后不反弹的关键在于各项配套措施的到位,这些配套措施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加大中央、省、地级政府对县乡两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县乡两级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建立规范的农丛税法,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等,这些配套制度的完善不仅是农村税费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且也全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尽管居民的粮食需求与农民的粮食供给缺乏弹性,尽管居民与农民在粮食供需方面的行为选择不会对粮食的供求关系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考虑到粮农追求生产者剩余最大化的行为偏好与选择会给粮食流通造成事实上的巨大影响,在对粮食流通体制做出制度安排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粮农的行为偏好与选择.否则,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难以得到顺利的贯彻落实,而且也必将会难以取得应有的制度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8.
大豆油脂行业的“失守”事件,已给我们敲响了外资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引发的“粮食安全”警钟。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也已经结束。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外资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策略,以便我国政府及粮食企业做好应对。目前,外资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是以加工环节为切入点,然后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条控制。本文从外资控制我国大豆、油脂产业主要策略和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市场的发展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到了“应对外资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薄弱环节”这一启示。  相似文献   

9.
尽管居民的粮食需求与农民的粮食供给缺乏弹性,尽管居民与农民在粮食供需方面的行为选择不会对粮食的供求关系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考虑到粮农追求生产者剩余最大化的行为偏好与选择会给粮食流通造成事实上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对粮食流通体制做出制度安排时,也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粮农的行为偏好与选择;否则,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难以得到顺利的贯彻落实,而且也必将会难以取得应有的制度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很有必要。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已实现,但存在不少隐患:粮食生产资源在减少,环境条件在恶化;片面盲目“压粮扩经”的冲击,粮食生产能力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粮食安全基础受动摇。因此,必须通过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土地供给;政策倾斜,增大投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粮食流通;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尽快增强粮食生产科技进步含量等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粮食经济发生恐慌。面对内外双重危机,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粮食贸易的干预。维护粮食自由流通和抵制洋米倾销实际上成为中央政府必须解决的两大粮食流通主题。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威权有限,粮食关税政策不能独立自主,始终不能解决省县各自为禁、洋米倾销问题。战前,粮食贸易政策陷入诸多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
1998年3月底,国家审计署对粮食系统进行审计,尚未回收的贷款额高达5431亿元,而国家粮库库存值总计3291亿元,其中的2140亿元,或是亏损,或是挤占挪用,贪?亏掉了。当时,刚上任不久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感慨地说:“要是  相似文献   

13.
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后,农业发展银行在资金的供应范围、供应对象、供应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调整政策和方法,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好象是把全国的粮食市场当作一只大轮胎,通过充气加压,使粮价回升,从而达到粮农增收和逐步消化粮食亏损挂帐的双重目标。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难点来自四个方面:思想认识、市场管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部门的协调。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难点,抓住关键环节,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国情的有效管理办法和国有粮食企业运行的新机制,探讨一套既有效运作又节约运作成本的配合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无缝衔接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在相同的制度环境且基层政府强力干预下,只有少数乡村产业能够高效对接市场,而其他乡村产业则处于与市场脱节的状态。这种差异是在组织内和组织外情境的不同组合影响下基层政府灵活调整扶持策略导致的。在试点性压力型体制所引导的组织内情境作用下,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在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中采取积极的有为政府初始行动策略,当组织外情境较强时采取弱化行政任务导向的最终行动策略,反之则会采取强化行政任务导向的最终行动策略。在普惠性压力型体制所引导的组织内情境作用下,基层政府只需要完成普惠性政策的基本指标即可,故形成消极的有为政府初始行动策略。当面对的组织外情境较弱时,基层政府会采取行政任务导向的最终行动策略,反之则会采取市场需求导向的最终行动策略。基层政府在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中的行动也存在市场低效化、龙头企业差异化的带农效果等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流通合作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合作的基本框架是,以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建立健全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产销协作机制为根本目的,支持和鼓励区域内大型流通企业到产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和鼓励产区企业到销区建设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仓储设施和加工基地;在内地九省区建立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在农产品流通行业管理、行政执法和行业中介建设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包括政府间的农业管理合作与民间商会和农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农业中介服务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和往来。在友好往来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人民也将自己的风俗习惯带到、或教给了对方国家的人民。所以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既有各自独特之处,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拟以色彩和数字为中心,举例分析说明中日两国风俗习惯在这两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和学习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省虞城县粮食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健全粮食安全体系为主线,以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进粮食流通与加工科技进步,始终把粮食科技工作贯穿于粮食仓储、保管工作之中,贯穿于粮食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我县粮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我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完善及取消,指出这一粮食流通体制主要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手段进行制定的。它的历史过程是与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的认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以农产品蔬菜流通中的卷心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卷心菜的生产成本及流通成本分析,调查了从生产地到销售地(海宁至杭州、杭州至杭州)各农贸市场,再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每个流通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成本与利润。同时考察了流通市场中的实际利润分配状况,提出了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