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黄科技信息》2004,(1):26-27
黄河网讯 2月2日,从黄委水文局传来消息,作为“三条黄河”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黄河下游河道断面测验体系建设已经完成,至此“原型黄河”的测验体系日渐完善。它将为日新月异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
1概述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中上游来水不断减少,黄河下游两岸引黄水量不断增多,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平滩流量明显减少,河口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中常洪水漫滩后防洪压力越来越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成为悬河中的悬河。为有效改变黄河下游防洪不利局面,1997年后国家分别采取“拦、排、放、调、挖”等措施对黄河下游进行治理,其中挖沙固堤作为治理措施之一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独特,为著名的“二级悬河”。黄河范县河段处于下游“二级悬河”最为严重东坝头至陶城铺之间河段的中部,滩唇高仰、堤根低洼“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非常突出,对下游河道防洪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大洪水,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造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重大河势变化,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酿成决口之灾。为此,结合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防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以期解决问题,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3,(2):20-21
黄河网报道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和三天的大会研讨发言,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于3月25日在黄河尾间东营落下帷幕,会议研讨并提出了《关于加强黄河河口研究及加快治理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治黄科技信息》2005,(2):15-16
黄河网报道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里,水流冲不走、搬不动的粗颗粒泥沙主要来自哪里?经过黄委多个部门的协同攻关,3月29日,黄委成功破解出了对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影响最大,粒径大于0.1mm,且粗泥沙输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400t以上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窟野河、皇甫川等9条黄河重点支流流域内,面积为1.88万km^2。此举将实现水土保持与黄河河道减淤的有机结合,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断面萎缩,过流能力降低,漫滩流量大幅度减小,致使黄河洪水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大险情的特点.通过对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规律的认识,以黄河下游洪水不同时期水位的变化、洪水传播时间的变化以及漫滩流量和削峰作用的变化来论述下游河道淤积对洪水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河在商丘的迁徙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上,黄河曾长期流经商丘。黄河下游河道在商丘的历史变迁,根据河道的主要流向,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黄河河道长期在商丘的迁徙,对商丘的自然地理面貌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黄河的开发治理,放淤固堤是有效治理黄河的途径之一,是黄河下游目前在建工程中较多的项目。放淤固堤是利用泥浆船或泥浆泵将黄河河道内的泥沙通过输沙管道输送到黄河大堤以外,从而疏通河槽,提高大堤浸润线,消除险点、加固大堤的有效措施,是合理利用河道泥沙加固、加宽大堤的有效途径,可大大提高黄河大堤防御洪水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全面启动,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系统在水文测报现代化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淤地坝建设及黄河调水调沙、下游地区的洪水预报与灾情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GPS定位技术和我国自主产权的“北斗卫星”系统,展望了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在黄河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西汉文帝开始到汉武帝时期黄河频繁发生水患,给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黄河水灾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在中下游地区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是最重要的原因,再加上政府的疏于管理和治理不得力,造成黄河长达数十年泛滥成灾.汉代黄河水患的治理还给我们许多历史启示,其中沿黄河省份的统一协调,具有全局的战略眼光是黄河治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黄河下游干流断流频数增加,断流历时和河道长度不断增加,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系统和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缓解其不利影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位处黄河下游上首的黄河新乡河段,历史上灾患严重。特别是在金、元时期,灾害加重,河道迁徙不定,常多股行河。明、清时期,河道虽渐趋稳定,然由于该河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实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深入研究黄河新乡河段河道的变迁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该河段防洪重要地位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于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必将起到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最大的黄河下游堤防查险报险专用移动通信网(28个基站、270个信道)自1999年6月30日相继开通并投入运行。作为紧密结合防汛的黄河下游堤防查险报险的重要防汛通信手段,覆盖了黄河下游河段干堤所有堤防、河道工程、险工、涵闸、水文(位)站点,并且以机动、灵活的组网能力和“黄河通”终端用户所具备的选呼(单呼)、组呼、群呼、动态重组、双工通话、自动漫游等方式的移动通信手段,大大改善了黄河下游堤防查险报险的通信条件,为黄河下游堤防查险报险、防汛指挥、抗洪救灾和日常河务管理等防汛信息的及时传递提供了高质量的通信支持手段,特别是在黄河防汛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贾鲁,元一代名臣,曾总督治理黄河与汴河,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其治河策略和功绩,自古以来褒贬不一。因此,探讨和分析贾鲁治河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对于其历史功绩给予正确评价,同时对于今日河道治理,造福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放淤固堤技术科学地利用了水力机械原理和泥沙特性直接在河道中取沙,既减少了河道淤积,又避免了挖地取土,是黄河治理实践中的一项伟大创举。多年来,从自流式、扬水站式放淤固堤发展为简易吸泥船放淤固堤,机械设备得到数次的更新换代。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大幅度的增加治黄投资及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全面铺开,放淤固堤进程也相应加快,黄河下游放淤固堤工程面临着战线长、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黄河河务局(以下简称郑州局)的防汛、工程管理、水量调度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对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排洪能力日益减小、水资源严重短缺等新情况、新问题。一条重要解决途径就是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改善水情、工情监测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增强决策的时效性、科学性,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治河任务。  相似文献   

18.
1“二级悬河”的现状 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是从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到70年代初期,“二级悬河”对下游河道防洪的影响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和历史条件的不同,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滩地和“二级悬河”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最为严重的河段为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  相似文献   

19.
《治黄科技信息》2007,(5):13-13
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于7月上旬正式结束,本次调水调沙实现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继续冲刷,进一步扩大了下游主河槽的排洪输沙能力。自2002年以来的连续6次调水调沙,共有4.2亿t泥沙被冲人大海,大大减轻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  相似文献   

20.
治理黄河是林则徐政治生涯中极其重要的政绩,与之前的治黄大吏不同,林则徐做事认真,严谨务实,他痛恨渎职,对此类人等严惩不贷,同时还兴利除弊,大胆进行改革,探索治理黄河的新途径,新方法,因而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