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跆拳道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变化,跆拳道竞赛理念和制胜规律有了很大的调整,比赛更加激烈,观赏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也符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除了要不断完善跆拳道技战术,同时还要积极研究新规则,利用规则,尽快适应新规则,达到最好的比赛成绩。本文主要探讨了竞技跆拳道更新规则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应新规则的对策,希望能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跆拳道协会于2010年10月颁布最新修改、审定的<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解释(竞技)>(以下简称规则).该规则在2010年12月5日第15届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上正式实施.规则是构建训练和比赛体系的向导,裁判尺度是竞赛的核心;比赛水平越高,裁判尺度和比赛胜负的关系越紧密.通过对跆拳道新旧规则主要内容的分析与对比,探讨新规则的实施对我国跆拳道裁判员计分和判罚尺度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1995年我国举行了首届跆拳道锦标赛,在近20年时间内,跆拳道竞赛规则进行了10次修改.修改完善的动力来源于项目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奥运瘦身的危机感.跆拳道规则和裁判法的修改完善有的是对现行规则的补充,有的则是革命性的改变.修订的核心理念是使跆拳道竞赛更加安全、激烈、精彩;使胜负的评判更加公平、准确、客观;使竞赛的操作更加简便、易行、顺畅.  相似文献   

4.
竞赛是检验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成果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跆拳道项目的储备人才,青少年运动员参与比赛训练对项目的影响深远,跆拳道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是需要社会各界关注的,也是竞技体育项目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因此,该文围绕我国跆拳道项目青少年竞赛展开研究和分析,结合项目特征,梳理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比赛中的现实问题,阐述和探究我国跆拳道青少年运动员竞赛和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竞技体育现行法治建设制度亟需修订和完善(1)竞技体育法治制度起源和发展在竞技体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们为了保证比赛公平进行,防止舞弊行为发生,从实践中分别总结了各个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胜负评判机制,并逐步完善了纠纷解决制度,使竞技体育从草根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制度文化,步入法治轨道。(2)竞技体育传统法治制度亟需修订和完善既然竞技体育已不单是体育界的事情,它还关系到投资人和观众等多方的切身利益,各利益方的发言权都应得到保证和尊重。竞技体育传统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竞技体育健…  相似文献   

6.
对跆拳道新规则在2003年冠军赛中实施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赛规则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能够安全、公正、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了解和掌握竞赛规则是所有教练员的必修课,作为在中国开展不久的新项目跆拳道更是如此。针对2003年10月世锦赛后跆拳道新规则的实施,从而引起的比赛变化做一分析,为今后的训练工作提供参考,促进训练方法手段和竞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悉尼、雅典、北京三届奥运会比赛前后跆拳道竞赛规则的内容变化为研究对象,对竞技跆拳道技术和比赛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竞赛规则的不断改革,跆拳道技术向高度、难度、力度、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比赛更公平、更具悬念、更激烈、更具观赏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2,(8):40-41
首届中国武术散打世界杯比赛即将于7月25日拉开战幕.来自全世界的顶级武林高手将决战上海滩。这场规格、档次最高的世界武林盛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把以实战技击、克敌制胜为目的的传统武术.整合成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巨大工程。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fair play.也就是公平竞争。而要做到公平竞争.就要制定一个细致、完善的规则。今天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无论是对抗性项目,如拳击、跆拳道.还是非对抗性项目.如足球、篮球.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规则体系。项目本身的技术发展.要求规则更加完善;同时.规则的发展也对竞技项目的技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散打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散打规则的制定.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全面了解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教授朱瑞琪先生。散打世界杯将使用1998年出版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9.
跆拳道运动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其自身的体育价值已经被无限延伸,成为武道项目中一支冉冉升起的新星。跆拳道技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与其比赛规则是密切相关的,其竞技比赛规则的修改与变动,使得跆拳道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演变,本研究对跆拳道运动竞赛规则的变化做出整理归纳,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拟提出跆拳道的比赛规则变化对竞技技术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跆拳道规则的改动使比赛中运动员得分技术、攻防节奏、犯规性质发生改变,规则中击打得分位置的修改,导致攻击部位由平面变为立体。新规则比赛时间、场地的改变使比赛中攻防密度、强度增大,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提出新的要求,使跆拳道运动的体能模式演变为以无氧代谢为特征的大强度运动。新规则的使用解决了部分裁判争议问题,增加了跆拳道比赛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竞赛规则是竞技体育的法律依据,各单项在竞赛规则的统一引领下实现其竞技体育价值。以竞赛规则的分类体系为理论主线,逐一分析各类规则对比赛节奏的影响,进而证明竞赛规则对运动专项的决定性作用。目的在于揭示规则与专项的重要联系,重视规则对专项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更多的是需要基本功扎实、素质全面、专业技能过硬和教师业务水平专业化特征鲜明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跆拳道体育人才.因此,为了能使体育院校的跆拳道专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文章在进一步明确跆拳道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应该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以解决体育院校跆拳道课程目标与跆拳道课程内容设置契合度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数字体育是体育、科技与时代发展的产物,电子竞技是数字体育中"体验体育"的一个比赛项目.数字体育的发展,应由竞技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导入电子竞技是发展数字体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跆拳道与散手从起源到正式定名大致相近,但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差距越来越大。文章对跆拳道与散手从起源发展、技术特点、比赛规则、比赛服装场地和礼节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不但有助于提高散手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有利于散手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跆拳道在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道路上光彩夺目,同时关于跆拳道的学术研究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中,韩国跆拳道史学研究更成为了体育学界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完善韩国跆拳道史学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韩国跆拳道史学研究的范式、研究方法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日后跆拳道史学研究的方法提出建议。研究得出:迄今为止韩国的跆拳道史学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片面性及合理性的问题。韩国跆拳道的史学研究可分为跆拳道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过程两方面,对跆拳道形成过程方面的研究可采用考据、历史比较法、口述史方法对跆拳道第一代传习者以及最初的技术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对跆拳道发展过程方面的研究可采用历史比较法、统计法、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等,对跆拳道发展过程中的竞技化、海外传播等领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实际观察等方法,探寻大众跆拳道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分析大众跆拳道在中国广泛普及的社会原因,探讨这一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体育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跆拳道已经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跆拳道是一项激烈的对抗运动,是一项以脚为主要进攻而得分的运动项目,在训练及比赛中产生损伤是在所难免的。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确保运动员科学、系统的训练及比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跆拳道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恢复及治疗措施,为提高训练水平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邢震宇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3):70-71,125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呈现多样化趋势。文章通过对跆拳道的技术、精神魅力以及练习跆拳道对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的论述,并将跆拳道与同类项目(拳击、散打等)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跆拳道运动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理想选择。建议高校体育课应该积极开设跆拳道课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阐述跆拳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论述高职院校开设跆拳道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制约开展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跆拳道运动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术散打与跆拳道在竞技比赛中是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散打是一种以踢、打、摔为一体的拳脚结合的中国武术的一个分支,而跆拳道在竞技比赛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中的主要腿法与跆拳道中的主要腿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