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连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同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我从以下三方面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  相似文献   

2.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学习,社会即学校",这是匠心独具的论断.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完全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生活、理解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快乐.要让数学学习真正地"活"起来,必须努力让数学走进生活,焕发出数学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经济活动"有关.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很多以经济活动为背景的题目.现从中选择几例典型的题目加以分析与解答,以引起教师们在教学中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思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来自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于是,谈写作文就不能不谈"反映生活"与"评价生活"的问题. 什么叫"反映生活"?什么叫"评价生活"?看个例子就明白了: 有篇题为<鸟之友>的作文,写放学后作者与好朋友张燕一道回家,路上看见有小贩卖麻雀,还有些人在那里围观.张燕本来是个内向的女孩,这时却生气地上前去对小贩说:"叔叔,麻雀不能卖!"大家都静下来看着她.  相似文献   

5.
2011版新课标实施以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学教学开始走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们开始摒弃原先举例加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而从各种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出发研究数学问题,解释数学问题.这一切,无不使数学教学更多地充满了实践性、趣味性.但是,数学在生活中,生活却不是数学,在倡导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认识到这种距离,一味地把数学生活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对德育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教学中,要梳理好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即德育服务生活,生活为德育提供实践基础.文章在此基础上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意识薄弱、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策略形式单一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数学生活化不是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可以说,数学课堂是"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8.
翻阅学生习作,你会感到,学生作文中描述的生活形态与生活的原生态之间相去甚远,学生从生活积累的贫乏滑向了精神贫乏,从习作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这与习作教学的基本宗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着,并且有着不同的精彩.生活中的精彩也是易逝的,需要有心人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开放感官,为生活而作文"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介入对品德与生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能更好地优化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学习有"情"有"行".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整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数学的起点,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课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但是我国的数学教育对数学的现实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变成了一种"精英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利益被牺牲了.由此可见,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数学教育中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在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矫枉过正.本文就"中学数学教育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对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从而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新高考也着力体现这一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试卷中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试题,有的关注生活现象,有的关注生活用品(具),有的关注学生的娱乐活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下面是笔者对近三年高考中与生活相关的试题的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谪居于永州后,由无奈、被动地置身于闲散生活到以平常之心接受闲静淡泊,并在闲逸之中找到和确立了新的事业;柳宗元努力追求情性的舒爽和心性的顺遂,在"适志"方面艰难地走出了一条心灵变化之路.柳宗元对"闲"与"适"的诸多思考与阐发,与他创作闲适诗也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议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生活在别处.写作和生活的形同陌路,导致学生对于写作和生活的区别对待,缺少生活的写作成了无水之源、无米之炊,怎能不难煞众多"巧妇".写作和生活的"两地分居",致使生活处于"原生态"甚至是琐碎、无序状态,缺少了思考参与的生活无疑缺少了思想的灵动和活力,杂乱地洒落一地.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关注,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一个作家的情与理交织的产物,是同情与批判的交融.作家们在写作这类作品时,已走出了乡村的世界.漂泊孤寂的生活让他们对故乡的一切愈来愈思念、愈来愈眷顾,但此时的他们已是置身于都市的一员,所以当他们伫立于都市的"街头"回思故土时,都开始用一种带有"现代文明"(都市意识)的目光来衡量乡里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所写就的作品既来源于乡村生活,又高于乡村生活.当他们用这种都市意识的目光去打量乡间生活时,每个作家都会在情与理中痛苦地抉择,在爱与恨的乡情中无奈地抉择,在眷恋与逃离的彷徨中挟择.他们想改变这个世界却又无能为力,只好用手中的笔来抒发他们的愿望与不满,用犀利的笔锋猛烈地抨击那古老而落后的生活方式与荒诞的传统陋习,同时又不由自主地把家乡的一些古老纯朴的乡风、乡俗、乡情浪漫化,从而使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带上了一些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二十年代乡土小说曾被鲁迅定义为"侨寓文学",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带有走出农村的知识分子反视乡土文化的普遍倾向,因此对"国民性的批判"与"对故土乡情的眷恋"就形成了乡土小说中最为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一种充满"生活味"的数学课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数学与生活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说明了语文和生活同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实践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就语文教学中,如何紧密联系生活浅谈我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生活才有发现、有生活才有才干,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人生活,触摸生活,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他们了解了家乡有哪些特产,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我惊喜地发现,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学习语文,学生的技能无疑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湖南卷     
《同学少年》2008,(7):18-21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诗意地生活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