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意蕴属于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周同宾的《天籁》不凿斧痕地将这三个层面和谐统一。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作引导读关注人类生命状态,积极探求生命价值的艺术使命。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意蕴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丰富多样的,并自在一个系统,其基本的意蕴有历史的,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宗教的,人生的,美感的几类,一种意蕴或几种意蕴的综合在作品的意蕴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就成为作品的主题。而主题又应该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主题实际是“母题”,狭义的主题是指具体作品中的核心意蕴,母题是永恒的,通常所说的主题则是历史的,具体的,个别的。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它横跨经史子集四部,沟通文史哲。《史记》文本昭示出三重意蕴:一是“究天人之际”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层;二是“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坏之理的历史意蕴层;三是“成一家之言”而达于不朽的文学审美意蕴层。这三个层次结构内外交融,共同显示出皇皇《史记》“史蕴诗心”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说《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爱情故事的小说。小说从主人公斯嘉丽命运的变迁、情感的经历反映出人生命运的变化无常,在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并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了小说的文学主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为此,本文结合小说内容,从意象解读、审美理想、人性思考等角度深入探究小说《飘》的文学意蕴,并对小说中的美学进行解读,旨在加强对这部小说的深入理解,充分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鲁迅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鲁迅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过,《野草》包含了他的全部哲学。鲁迅自己并未曾明言《野草》到底包含了他的哪些哲学。《野草》主要包含了鲁迅的批判精神、对绝望的抗争、对生与死的超越和对事物发展的辩证等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意蕴层由三重层次构成;一是文学审美层,表现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二是政治历史层,反映社会矛盾与政治斗争;三是哲学沉思层,体现佛老哲学。  相似文献   

7.
《成唯识论》的哲学本位埋设两大主题:法相与法果。在法相语系中,以触为核心的一系列心所所表现的心理现象沾溉了与审美体验相类似的思维胚胎,具备可能萌发审美体验论的逻辑生长点。另外,法果的本质是一种绝对的美。审视法果就是审美,审视法果之美中涵摄两条根本线索;直观人的美和领略佛的美。  相似文献   

8.
《庄子》一书有着开阔的民俗视野,记录了丰富多彩的先秦民俗事象,形成了独特的民俗观点。《庄子》的民俗内容深受其哲学观点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哲学意蕴,因此,应从民俗学和哲学两个视角对其加以考察和研究,这具有中国民俗史和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文学意蕴层面指作品所内含的对于社会历史、宇宙人生或审美形象等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由于文学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作为多重意蕴组合而成的系统,一般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历史意蕴层、哲学意蕴层、审美意蕴层。从作品本身来看,其实它们三者之间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是互通的,渗透且转化。  相似文献   

11.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文学意义属性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在对话交流语境下,一个具体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开放的可能性。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前理解、前审美、审美能力、阅读立场和解读方法不尽相同,对同一文学文本意义的解读就绝不会相同,可见读者主体性是文学意义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学审美教育的当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的当代社会,是数字化和图像化的时代,文学接受遭遇冷落,因为大众的审美接受由传统的文学阅读转变为对图像文化的接受,图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审美不利于大众审美水准的提高,不利于现代国民素质的提高。文学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对于人们思维的开拓,创造力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发挥,个性的张扬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大众文化精神生活的开拓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鉴于有人建议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背影》并引起争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篇文学经典。从"距离"、"朦胧"、"复调"等美学原则的视角看,《背影》是"大美无言"的极品;从新文学初期抒写血缘亲情的人性母题与对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深远影响两个方面看,《背影》同样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4.
谈汉语的义素和义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素和义位是语义学理论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在具体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单位。而在对它们性质的认识和界定、在将西方语义学的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争论,本重点讨论了义素的性质和义素的研究方法,认为从语素义入手研究义素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以“元语言”来确定意义的最小单位和构成方式是较为可行的方式:在义位研究上。本分析了以义项方式进行义位研究的利弊,批评了扩大附属义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15.
伯牙毁琴的传说始见于《吕氏春秋》,此后"知音"一词与该传说相联系。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知音"为篇名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这使得该传说由表现音乐知音转移到文学知音层面上。随着历史的发展,知音文化又扩展到社会生活层面,即人与人在交往中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关照,而在当代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告传播的意义系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当中,广告传播的意义可以说是被建构在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纠缠基础之上.因此,对于广告的意义系统的把握,可以从营销学-传播学-社会学的多重角度进行剖析,形成广告意义系统结构的三个层次:营销意义、传播意义与社会意义.而从社会意义传播结构的系统视角去观照广告运动,特别是思考广告运动和社会生活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重新把握广告的重要坐标,也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广告研究理论体系建构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文学意义问题的前提性工作,首先就在于从哲学的高度对“价值“与“意义“二概念的实质进行有效区分,进而重新厘定“文学意义“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一个从本体论的两个层面--本原论与本质论对文学意义本体问题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显现出来了:阅读不是外在于文学意义的一种活动,而是内在于文学意义存在本身的,因此可以说,它是作为文学意义得以持存与显现的本体论事件而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淡”美的生成及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其生成于中国传统一定的民族思维基础、文化思想基础和审美心理基础之上。当“淡”超越了感官化的本义 ,升华成一个集中表现民族审美精神的审美范畴 ,它包含了清淡求质的艺术表现、冲淡见味的审美境界、恬淡明志的人生追求等多层次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时期文体观念的更新,文学文体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话语空间,把语言分析与审美阐释有机地融合起来,摆脱了传统印象式文体研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加了信度。同时也摆脱了西方文体学研究过分注重语言分析的形式化倾向,显示出独特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进化论曾经是周作人在文学革命时期的信仰。以“从动物进化的人类”这一人性观来阐释人的本质,提出“人的文学”命题,从而确立新文学的现代品格,周作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文学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然而,文学革命落潮后,周作人对进化论产生怀疑,并以循环论的眼光审读文学史。从进化论到循环论,这一转向构成了周作人文学思想中最为痛苦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