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形式主义文风盛行的齐、梁时代,何逊诗歌清新淡雅,表现出写景清丽、抒情清淳、意境清空和语言清淡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列锦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多为古诗词曲所运用.列锦即把具有关键性的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词组,组成一种多列项的非主谓句,用来写景抒情,叙事述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使诗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作品要反映典型的社会生活和典型的情感,毛泽东诗词用有着特殊光彩与感染力的语言,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抒情境界。除思想意义之外,艺术上的特点也极其鲜明,用典型之景表现浓郁之情,注意意境的创造与翻新,借助奇特的比喻及幻想竭力寻求和创造新的表现技巧,竭力创造新的抒情境界。  相似文献   

4.
意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一书中提出来的。宋元以来对意境多有阐述,特别是谢榛和王夫之的“情景论”,对意境的阐释相当深入。到晚清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更是把意境看作抒情类作品的高格、极致。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中引入"意境"来探讨元曲之美,并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来概括元剧之文章"有意境"的特征。其中"述事则如其口出"一句常常被错误引用成"述事则如出其口"或者"述事则如其出口",所以容易对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错误地阐释。"述事则如其口出"的引入是王国维"戏曲意境"同"诗词意境"不同的关键。实际上,王国维在"戏曲意境"说中引入"述事"多受尼采悲剧理论的影响,里面贯穿的是尼采的酒神、日神精神,而元杂剧也正是以这种悲剧精神为源动力,以"意兴所至"为创作法则,才得以构建"有意境"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抒情诗题材广泛,内容多样,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姿。本文就寓情于景,景情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等方面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并论述了情与景、物的关系,在抒情诗、咏物诗、写景诗中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提出在咏物诗中是“物中生情”,在写景诗中是“景中含情”;在抒情诗中,是情景渗透。  相似文献   

7.
范梈是元代诗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元诗四大家”之一。范梈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兼擅众体,近体尤工;收放自如,超迈洒脱;明白晓畅,生动自然;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可以为诗歌增添神秘的色彩。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诗歌意境的翻译更是不好把握。本文以《天净沙·秋思》的翻译为例,对诗词中意境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范椁是元代诗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元诗四大家"之一.范椁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兼擅众体,近体尤工;收放自如,超迈洒脱;明白晓畅,生动自然;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10.
汉俳闲读     
汉俳短小,诗人们常用来唱和。这种酬唱是诗人们用来聊以抒情寄意的方式。一两首,三五首;一两人,三五人,不受拘束。  相似文献   

11.
秦观是宋代词中人的佼佼者,其词最能体现宋词的模糊美。其模糊美分别体现在意境的抒情描写、意境塑造、自然意境的渲染、梦境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12.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著名的游记散文。这两篇都是在景物描写中穿插叙事和抒情,同时黄州赤壁,不同的时间景色各异样。两篇文章在景色描写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首先,两篇文章都是在写景中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景色不同,作者的情感也不同,但写作手法相同;其次,两篇都用了散文赋这种体裁,都是以赤壁月夜为景,由于时间不同,景物也随之不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自然有了不同。不同之处在于:首先,虽然地点相同,但写景用意不同;其次,描写的景色不同,同是描写同一地方秋月照耀下的江中之景,两篇文章描写的景色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意境与理义     
意境是我国传统诗歌理论和书画理论中的概念,因艺术各门类的相通与渗透而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纳入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的重要建构之中。按通常说法,意境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景、象两个方面,是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高度融合之后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意与境浑、心与物共是意境的基本特征,含蓄、静泊、深邃、悠远是其重要特色。意境发轫于先秦,雏形于南北朝时期。《礼记·乐记》云:“风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刘勰认为由感物抒情,必然会导致物情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一般会独立写景,也会独立抒情,但不能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不能做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完美境界。突破口在古诗文的教学上。  相似文献   

15.
该文阐释了意境的含义 ,论述了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有意境的三种美感类型 ,进而指出鉴赏诗词时应首先把握意境的三种美感类型、分析意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戴望舒和卞之琳为主将的现代派诗是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是在三十年代前期逐步形成,在三十年代中期臻于成熟的一个新诗流派。这一诗派的创作,师法西方现代派,承继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意象的契合,以象征的手法造成意境的朦胧美。比较起来,戴望舒的诗有柔婉秀丽的抒情魅力,属主情派。卞之琳的诗有深沉冷隽的哲理意味,属主知振。  相似文献   

17.
一、抓住文中的“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那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进入角色,身临其境,驱遣想象,感受写景之美,状物之美,培养审美情感。《鸟的天堂》有这样一个自然段:“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这一段的意境是很美的,但是  相似文献   

18.
《珊瑚颂》是歌剧影片《红珊瑚》的主题歌。这首歌它短小,却承载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它创作的成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红色的记忆。它借物抒情、咏物颂人,它韵律优美、诗意浓浓,它是海政文工团留给人们的蓝色经典。  相似文献   

19.
从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营造诗画的美学意境,旋律之美深化诗词的美学意蕴,和声之美深化诗词的美学意蕴三方面来分析黄自声乐作品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诗词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诗歌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融合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要把握一首诗的意境不容易,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是感知阶段,感受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氛围;第二是认知阶段,明确诗歌的意象(表现作者情感的描写对象),进而品味诗歌的境界,这才获得诗歌的意境。感知必须借助的重要手段是朗读,古人云:“书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