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别来无恙 《桥牌》2011,(3):44-45
拙作《漫谈桥牌中的竞叫》一不小心人了编辑大人的法眼,被刊登在今年《桥牌》杂志的第2期上。近来,有些读者就桥牌叫牌进程的竞叫问题跟我进行了交流。在此,就有关竞叫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罗士心 《桥牌》2015,(5):56-59
桥牌高花定约,在桥牌竞技博弈中非常激烈,一个好的高花定约,特别是成局点力试贯,邀局点力试局,在桥牌比赛中往往成为胜负之关键。现行桥牌叫牌法,对高花开叫二盖一是12点以上的进局逼叫(或逼叫一轮)。  相似文献   

3.
佚名 《桥牌》2009,(5):32-33,37
在桥牌早期,约定叫非常少。你如果看看著名的Culbertson-Lenz大战,你会发现那时候甚至连斯台曼和黑木都没有发明。因此叫牌的清晰度很差。在叫牌方面,我感觉现在的中级选手就可以战胜他们。然而毕竟定约桥牌已经发展了80年了,人工的体系和约定性序列层出不穷。现在的问题不是用不用约定叫的问题,而是用多少和怎么用的问题。因此那种认为约定性序列妨碍牌手对牌的理解的论点可以休矣,事实上这么说的人本人采用的约定叫并不比别人更少。  相似文献   

4.
诈叫的界定     
杨树森 《桥牌》2008,(6):6-9
在基层桥牌比赛或者俱乐部活动中,有一种经常引起纠纷的现象,那就是诈叫。  相似文献   

5.
《桥牌》2010,(11):41-41
上海市小木桥路683号305室闻炜致信桥牌杂志,请专家点评。 同伴低花开叫,对方争叫高花后我不叫同伴加倍,我主动叫出新花色,但没有进局,是对还是错?  相似文献   

6.
李尔昌 《桥牌》2012,(5):11-11
我曾粗略统计过,每年参加比赛中,能叫上7NT定约的,没有几副牌,况且那是二人牌力相加才能做到的,不过,在近日参加双人赛时,我抓到一手大概是自打桥牌以来最多大牌点的牌:  相似文献   

7.
《桥牌》2012,(10):39-39
桥牌杂志编辑部:我是一名桥牌爱好者,最近在比赛中碰到一副牌,赛后争论不休,请诊断。  相似文献   

8.
泛谈转移叫     
黑木崖 《桥牌》2010,(8):35-38
转移叫是桥牌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用的约定叫之一,比如大家熟知的杰可贝(Jacobv)转移叫和德克萨斯(Texas)转移叫。转移叫的用处不仅仅是转移庄位,让强牌做庄,把具体实力所在隐藏起来,以及防止首攻穿梭次级大牌等,更大的用处是多了一个叫牌序列,争取了一级叫牌空间以区分止叫、邀请和逼局。所以现在转移叫有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这是叫牌投票专栏中的一副牌,我本来觉得这个问题不会难倒什么人,结果却大出所料。我在几节桥牌课程中也使用了这个牌例,为数众多的听众同样出现了错误。  相似文献   

10.
杨树森 《桥牌》2011,(2):42-44
在上期《懂得何时不叫才能成为最后赢家》一文中,引用了几种国外桥牌普及读本关于“强牌何时不日叫”的明确规定。这些入门读本对“为何不叫”的原理并没有展开理论阐述。在该文第二段中,  相似文献   

11.
朱伟国 《桥牌》2008,(6):35-37
“排除关键张问叫”是一个很好的约定叫,《桥牌》杂志曾先后作过两次介绍。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以及约定叫本身在抗干扰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对此,笔者想谈两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倪蕴韫 《桥牌》2010,(7):22-23
这日,Nyt回复旦参加桥牌社活动,当他和Sage、小龙三人早早来到体育教室时,却发现有人已经先等着了。Sage捅了一下小龙:“那是你带来的人么?”“我不认识。”小龙低声回道。正当三人疑惑之时,不速之客站了起来,原来是个腼腆的男生,似乎有点紧张。问清了这里确实是桥牌社之后,男生自我介绍叫萧京陵,初中时候便开始接触桥牌,但一直是自己看书而没有正式训练过。  相似文献   

13.
你愿意马上就开始赢牌吗?你完全可以做到! 假如我只能给某个牌手上一节课,那可真是很轻松的事,因为,有一条桥牌心得比其它任何桥牌心得的价值都大得多。我根本不会建议他去学任何先进的桥牌技巧,什么A问叫、排除式垫牌法或者卡那力梅花叫牌系统,最关键的是要审时度势。忘记那些伟大牌手们所必须掌握的技巧和让他们绞尽脑汁的复杂问题吧,要集中精力来讲求实际。  相似文献   

14.
罗士心 《桥牌》2016,(11):49-53
桥牌竞技,敌我双方以描述各自牌情的约定叫牌拉开序幕。一个好的最终定约,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在双方牌力相当的情况下,防御争叫不可避免,其中尤以第一家开叫,第二家的一阶技术性加倍出现最多,也是防御叫牌中较难处理的。因为,此时作为防御争叫方的第四家,处于被迫叫牌而不是自由应叫(可以Pass)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对牌力和牌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桥牌竞争异常激烈,竞技圈如此,业余比赛也不例外。没有敌方参与的情况下平静地叫牌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争叫的目的有争夺部分定约,指引首攻,破坏敌方的叫牌,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由来现代桥牌的叫牌体系,无论是自然叫牌法为基础的自然叫牌体系,还是精确叫牌法为基础的众多改良的强梅花开叫体系,都是以“二盖一”进局逼叫为主体结构。是指高花开叫后,应叫方12点以上,二盖一进局逼叫(或逼叫一轮)。其它不进局逼叫的应叫全归入1NT应叫(逼叫或者半逼叫)。  相似文献   

17.
严定琪 《桥牌》2011,(1):40-40
2010年甘肃省桥牌甲级锦标赛在五一假期期间进行,我所在的俱乐部一路领先获得冠军。下面是比赛中一副印象深刻的牌,因为十桌中我们是唯一叫到满贯的。其它桌上都是按精确体系“正确”地开叫了1NT,这样已很难叫到满贯了,经过斯台曼后停在了3NT。我想即使开叫1NT后,叫牌过程也应该同我们没有多大区别,为什么无一对牌手叫到满贯呢,这副叫到满贯应该合理吧?  相似文献   

18.
陈向阳  马俊卿 《桥牌》2014,(2):51-53
2013年巴厘岛世界桥牌团体锦标赛上和欧洲桥联的首席裁判长AntonioRiccardi先生就许多裁判问题进行了交流。他对《桥牌》杂志介绍了他的“使用屏幕时的越序首攻”的处理方法十分满意,于是又把他对“使用屏幕时竞叫中的越序攻牌”的心得告诉了笔者,笔者下面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19.
踏雪 《桥牌》2013,(3):24-27
很多牌手非常关注己方在非竞叫进程的约定,体系搞得非常细致。然而在实战中,效果却不好。这里一方面原因是对牌值分析判断不足,导致定约偏差,而另一方面原因是,桥牌是4个人打的,遭遇竞叫之后如何应对,往往比非竞叫进程后的约定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伊斯利·布莱克伍德(Easley Blaekwood),1903年生于英国伯明翰。11岁时与家人一起打桥牌,从此对桥牌产生浓厚兴趣。1930年布莱克伍德发明黑木约定叫(Blackwood Convention,4NT问叫)并于《桥牌世界》发表。埃利·克勃森(Ely Culbertson)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4NT问叫后得到的信息将澄清许多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