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意识到异性美的时候,孩子便得到了新生。这是青春苏醒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百科》2014,(10):20-21
江城不是一座城,而是长长的一条河堤。在我外婆村子的南边。我在那里度过了—整个夏天。白天我们无所事事。在林子搭屋子,捡干柴。林子不远便是江,站在林子里可以看见有郁郁葱葱的河岸。“那是江城,”春子说,“不要去那里,有水鬼。”从林子里回来,经过一间矮房子,“阿梅在这里面。”春子一脸诡异地说。其实阿梅是我的一个表姐。比我们大很多。她每天把自己关在那间黑暗的小屋子里,自己和自己说话。有时候她对着空气骂人,说有人害了她,骂着那些奇隆的话。  相似文献   

3.
请学弟记住,我再次声明.长幼有序.我是大乔,你是小乔!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学习》2013,(10):36-37
明明不是自己做的,却被人误会,这种受冤枉的滋味肯定不好受,遇到这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情况,十二星座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最近,微博上热传一幅极其诱人的湖水照,粉嫩的湖水像极了夏日里的草莓奶昔,让人惊叹不已。不过,湖水真的可以是五彩缤纷的哦!  相似文献   

6.
佚名 《家长》2013,(12):41-41
孩子,当我老了,请不要悲伤和难过,能够付出自己的爱。同时也能得到同样的关爱。这将是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我们应该开心才对。  相似文献   

7.
当那苍黄色的麦浪在随风起伏,清新的森林在风声里也喧嚷不休。庭院中紫红色的李子在那清凉的绿叶的浓荫下在或隐或现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皇上,微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当讲。” 我有时想,要是那些俗套的古装片里,突然冒出来这样一句对白该有多酷!  相似文献   

9.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蒙咙,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慢慢吟诵,梦见你当年的双眼,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相似文献   

10.
当时光已逝     
假如时光已逝,鸟儿不再歌唱,风儿也吹倦了,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如同黄昏时节,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又轻轻合上睡莲的花瓣。  相似文献   

11.
当你年老时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在炉火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但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 弯下身子,在炽红的壁炉边,忧伤地低诉,爱神如何逃走,在头顶上的群山巅漫步闲游,把他的面孔隐没在繁星中间。  相似文献   

12.
当杂志     
瓜瓜:啦啦啦,又和《小学生时代》见面了,“灰常灰常”兴奋啊。 6灵灵: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10月15日 晴 我荣幸的被选为一班之长,沾沾自喜原以为捞得了一件“美差”,没想到却五味杂陈,身不由己,实在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坐火车到外地开会,亲朋好友都嘱咐“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可是当车上的一个小姑娘给“我”荔枝时,“我”。为什么没有拒绝呢?  相似文献   

15.
他叫肖伟,升高中的成绩排名榜上,唯有他的名字在我前面。班主任说,我们是班里最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的。让我介意的是,班里选学习委员,他的票数竞比我高。  相似文献   

16.
冯岩 《红领巾》2014,(7):87-87
那天,下课的时候,我心情比较好,就在教室里随便唱了几句。没想到,我刚一唱完,立刻引来了无数围攻者,他们就像蜜蜂一样把我团团围住。前座的李明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道:“大哥,唱歌跑调不是你的错,可你随便乱吼就不对啦!”听了他的话,一种火辣辣的感觉立刻在我的脸上扩散开来,我的心也开始怦怦直跳。这时,后排的孙丽用手扒了我一下,说道:“哥哥,你唱得还可以,我就是担心你把狼引来啊!”这下,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12,(10):16-16
雨过天晴。毛主席带着一支红军队伍,在泥泞的路上前进。  相似文献   

18.
嫉妒的名声一向不大好,因为嫉妒心一旦发作,小则酸眉醋眼,大则要死要活,那动作实在是太难看了。如果任由嫉妒心排山倒海、一泻千里,那可能会坏大事。但是,如能看到嫉妒积极的一面,将其转换成一种为善的力量,它对你的婚姻将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与冰雪有关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纯洁而美好。  相似文献   

20.
日前,听了几节同文异构课一《荆轲刺秦王》,几位教师对文中“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的“虽”字解释不一。有的解释为“虽然”,有的解释为“即使”,还有的认为两种解释均可。虽然《教师教学用书》解释为“虽然”,但是经过评课讨论,教师们还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