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讲疑难例题导读   本讲各节的要求在考纲中已经讲明白,现对书中部分例题作一些补充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领会。 133页例 1平均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才等于初速与末速的平均值。  133页例 2对速度时间图 3— 1的认识:甲质点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1m/s2;乙质点在 0~ 2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m/s2(a2>a1), 2s后作匀速直线运动, v=v1=4m/s。由于 a2>a1,出发后 0~ t2内,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 t2时 (图中 B点 )甲、乙的速度相等, t2…  相似文献   

2.
[题目]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中跑,在后一半路程中走;乙在前一半时间内跑,在后一半时间内走.如果他们跑的速度和走的速度分别相同,问谁先到达B地?一、科学赋值,巧妙解题解:设他们跑的速度为4m/s,走的速度为1m/s,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s,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就可知道谁先到达B地. v甲=st跑 t走=s12sv跑 12sv走=2v跑v走v跑 v走=1.6m/sv乙=st=s跑 s走t=v跑12t v走12tt=12(v跑 v走)=2.5m/s 因为v甲相似文献   

3.
题两列振幅、波长和波速都相同的简谐波1和波2分别沿x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波速v=200m/s,在t=0 图1时刻的部分波形如图1所示.在x轴上坐标为xP=500m的P质点经最短时间t1出现位移最大值,经最短时间t2出现位移最小值,则t1、t2分别为多少?P质点的振动是加强的  相似文献   

4.
匀加直线运动的基本方程是vt=v0 + at,1s=v0 t+ 12 at2 ,2联立 1、2两式分别消去参数 t、a和 v0 可得vt2 - v0 2 =2 as,3s=12 ( v0 + vt) t,4s=vtt- 12 at2 . 5前四个方程在物理教科书中都有推导 ,但方程 5在一般物理教科书中未曾导出 ,虽然1、2两个方程对解答任何有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问题都够用了 ,而且 3、4、5并不包括什么新的东西 ,但是推导出它们是为了解决某些运动学问题能一次只用其中一个方程这一实用目的 .例 1 一汽车的加速度为 2 m/ s2 ,它经历了 2 0 0 m位移 ,末速度为 30 m/ s,求所需时间 .前四个方程中没有哪一个能单独解答…  相似文献   

5.
何伟 《中学理科》2006,(3):48-49
根据平均速度的意义,我们知道做任何变速运动的物体,其位移都可以表示为s=v^- t,而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又可表示为v^-=(v0+v2)/2,运动时间可以表示为t=2s/(v0+vt).  相似文献   

6.
自 2 0 0 0年以来 ,北京、安徽等省市都进行了春季招生 ,现就 2 0 0 1年春季高考物理压轴题作一简析 .题目 如图 1所示 ,A、B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板 .A的左端和 B图 1的右端相接触 .两板的质量皆为 M=2 .0 kg,长度皆为 L =1 .0 m.C是质量为 m=1 .0 kg的小物块 .现给它一初速度 v0 =2 .0 m/ s,使它从板 B的左端向右滑动 .已知地面是光滑的 ,而 C与板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 μ= 0 .1 0 .求最后 A、B、C各以多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取重力加速度 g=1 0 m/ s2 .参考解答 先假设小物块 C在木板 B上移动 x距离后 ,停在 B上 .这时 A、B、C三者的速度相等 ,设为 v,由动量守恒得mv0 =(m 2 M) v,1在此过程中 ,木板 B的位移为 s,小物块 C的位移为 s x.由功能关系得- μ mg(s x) =12 mv2 - 12 mv20 ,μ mgs=2 Mv2 / 2 ,则  - μ mgx=12 (m 2 M) v2 - 12 mv20 ,2由 1、2式 ,得x=mv20(2 M ...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必修课物理教材中,讲述了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s/t,并且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v_0+v_t)/2(其中v_0和v_t分别是该段时间的初、末速度)。学生在学习中也只掌握到会运用这两个式子直接求出有关物理量,很少会灵活运用平均速度这个工具,下面列举3例。  相似文献   

8.
例1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汽车以54km/h的速度运行了这段路的三分之一,然后用60s运行了剩下的360m,求汽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习惯解法思路:(1)求出全路程s.由题意知(1-13)s=360(m),得s=540(m).(2)求出13路程所需时间t1和通过全路程所用时间t。(t=t1+t2)(3)最后用υ=st求出这段路程中汽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快速解法:υ1=54km/h=15m/s,υ2=st22=36600sm=6m/s,故:υ=st=1s3s/υ1+(1-31)s/υ2=υ23υ+12υ2υ1=36m×/1s5+m2/s××165mm//ss=7.5m/s.迅速求出汽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的平均速度7.5m/s.快速解此题的关键是利用过渡因素,进行综…  相似文献   

9.
一、滑雪例1跳台滑雪是利用山势建造的跳台进行的.运动员着专用滑雪板,在助滑路上调整后起跳,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设一位运动员由a点沿水平方向跃起,到b点着陆,如图所示.测得a、b间的距离l=40m,山坡倾角θ=30°.试计算运动员起跳的速度和他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解析可认为运动员起跳后做平抛运动,故有h=l·sin30°=12gt2,x=l·cos30°=v0t.∴t=2lsin30°g姨=2×40×0.510姨s=2s,v0=lcos30°t=40×0.8662m/s=17.3m/s.二、体能测试例2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运动员的质量为m1,绳拴在腰间且沿水平方向…  相似文献   

10.
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中典型的运动,掌握它尤为重要,接受方式值得探讨,请尝试一下下面方式的整合过程吧!知识点1.速度.(1)分速度:vx=v0、vy=gt(如图1所示)(2)合速度:v2=v2x+v2y(3)速度偏向角β随时间t关系:tanβ=vy/vx=(g/v0)(4)速度和位移偏向角关系:tanβ=2tanα(5)速度变化量Δv=gΔt,方向竖直向下(如图2所示)(6)速度反向延长线交与x轴上的x/2处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2004,(10)
解老师:您好!最近我碰到下面这样一道特“困”题,“困”得我茫然失措。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和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3.75m/sB.12.5m/sC.12m/sD.11.75m/s我的解法是:v=v粎1+v粎22=10+152m/s=12.5m/s,所以选B。但是,书后的参考答案是C。我错在哪里呢?您可要帮帮我哦。您的忠实读者戴一帆一帆同学:你好!来信收到。帮助同学们是我最大的快乐。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求物体运动速度的几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公式v=v粎1+v粎2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没有断定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  相似文献   

1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s与时间t之比,即v=s/t.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的大小除了用该式计算外,还有下面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典型错误之一:盲目地套用公式计算"汽车"刹车的位移.例1飞机着陆做匀减速运动可获得a=6m/s2的加速度,飞机着陆时的速度v0=60m/s,求它着陆后t=12s内滑行的距离.错解:将t=12s代入位移公式,得s=v0t-21at2=288m.分析纠错:解决本问题时应先计算飞机能运动多长时间,才能判断着  相似文献   

14.
1.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求刹车后6.0s末的速度和位移 错解 vt=v0+at=10m/s+(-2)m/s2×6s=-2m/s. s=v0t+1/2at2=10m/s×6s+1/2×(-2)m/s2×(6s)2 =24m. 分析这种解法错在盲目用题给时间6秒去套用公式.本题中汽车从刹车到停止不要6秒时间,只要5秒时间,有1秒钟是停在原地不动的,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公式t停=0-v0/a=-v0/a计算出停车所需时间; (2)比较题目所给时间t与停车时间t停的大小; (3)根据t与t停的大小,确定用下面哪种方法进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1.某直线恰是抛物线y=2x2 4x 5的对称轴,则此直线的解析式是!!!!.2.函数y=ax2 bx-c的图象经过点(1,2),则a b-c的值是!!!!.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抛物线y=-2x2 5x-3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5.若抛物线y=x2-x-2经过点A(3,a)和点B(b,0),则ab=!!!!.6.汽车刹车距离s(m)与速度v(km/h)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1100v2,在一辆车速为100km/h的汽车前方80m处发现停放一辆故障车,此时刹车!!!!有危险.(填会或不会)7.若二次函数y=-ax2,当x=2时,y=12,则当x=-2时,y=!!!!.8.把y=x2-4x 5化…  相似文献   

16.
知识梳理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它是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某点的线速度的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为v=st.(2)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为ω=φt,国际单位为:rad/s.(3)周期和频率: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用符号T表示,质点在  相似文献   

17.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因此引入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它运动的快慢.v=s/t(即用某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8.
一、匀速直线运动:s=vt(1)二、匀加速直线运动:1.位移公式:s=v0t+1/2at(2)2.速度公式:vt=v0+at(3)三、导出公式:vt2-v02=2as(4)四、特征公式:1.平均速度特征公式:v=(v1+v0)/2(5)2.位移特征公式:△Sn=Sn-Sn-1=at2=恒量(6)SN-Sn=(N-n)at2(7)  相似文献   

19.
~~公式h=12gt2可知t=2hg姨,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s由水平速度和下落时间共同决定.例3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落地前的最后1s内,其速度方向由跟竖直方向成60°角变为跟竖直方向成45°角,求抛出时的速度和下落的高度.(取g=10m/s2)解析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可知各速度关系如图4所示,v0ctg45°-v0ctg60°=gΔt.解得v0=23.7m/s,由vy=v0ctg45°和v2y=2gh得h=v2y2g=(v0ctg45°)22g=28.0m.三、平抛运动知识的迁移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将这一运动的解题思路和处理方法迁移到其他类平抛运动的问题上来,已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例4光滑斜…  相似文献   

20.
1.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v=s/t)与s、t无比例关系2.同一物质的密度(同一状态):(ρ=m/V)与m、V无比例关系3.物体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与否、运动状态变化与否无关4.(静止)竖直方向匀速拉一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向上、向下以及运动速度大小无关5.滑动摩擦力:(f=μN)与物体运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