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以唐代诗评家皎然提出的"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考察古代诗论中的中道自然观进行,可以看出,皎然的自然观更多地继承了盛唐风神,将之归入盛唐诗学的范畴更为合理。中道自然观渐渐淡出了后代诗论家的关注视野。  相似文献   

2.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体现了与其形而上学、心理学、生物学的一致性.认真审视中道说,则可知其不仅包含中道观、中道方法,更内蕴着深刻的中道精神,即至善是理性和欲望的契合;意味着德性论和规范论的统一;意味着众人之治好于个人之治.  相似文献   

3.
皎然继承了儒家中和之美的文艺美学思想,发展了儒家传统诗论中的"通变"概念,借用佛家的"中道"观提出"诗家中道"诗学观点,妥善处理审美过程中诸多相互对立的矛盾范畴,从新的角度拓展了诗歌审美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4.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是在继承古希腊传统中道思想和结合当时现实社会状况的基础上 ,经过理论论证的系统化的学说 ,它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文章从该思想的历史溯源、含义及其在城邦政治中的体现三方面进行论述 ,这对于把握以“中道”为核心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和理解西方社会生活的价值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晚明公安派的性灵说中,袁中道虽然缺乏理论上的重要贡献,但在创作上却是性灵说的实践者。他一生创作出为数众多的哭悼诗,表达对亲人与朋友的哀祭与悼念,常常率直而呼出,不讲究文辞,大不同于以前悼诗的风格,体现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晚明公安派的性灵说中,袁中道虽然缺乏理论上的重要贡献,但在创作上却是性灵说的实践者.他一生创作出为数众多的哭悼诗,表达对亲人与朋友的哀祭与悼念,常常率直而呼出,不讲究文辞,大不同于以前悼诗的风格,体现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皎然在其诗论中标举自然为诗歌审美标准,其自然观强调诗人情兴的自然抒发、提倡千变万态的体势,重视艺术构思的作用,其自然观是经诗人千锤百炼后获得的一种艺术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8.
杨雯 《华章》2007,(4):81-82
都说中国的儒家讲究中庸之道,莫扎特以及更多的历史性的艺术家莫不如此,推而广之,人类一切足够深刻的艺术成就莫非如此,唯有在于这些艺术成就"本真地"打交道中,人类才能亲身体验何为自由.本文就对莫扎特音乐的一些分析和讨论阐明了这种自由是如何以一种真正的中庸之道相伴而来的,并浅析了在何处莫扎特的音乐与海德格尔的哲思殊途同归.最后得到一个关于莫扎特音乐以及关于艺术作品在存在之永恒游戏中何所以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极力标举的诗歌审美标准是自然,即诗人以自己的情兴为依据,而随着情兴自然抒发造语取势,同时又提出了诗歌创作过程中要经过苦思,并且这种过程要至难至险。皎然提出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皎然认为诗人创作过程中要苦思,达到的结果是诗歌审美的自然,形成苦思和自然的统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人创作要苦思;不同读者鉴赏要自然,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个链条,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孙爱霞 《现代语文》2009,(9):148-150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整体视角来审视中庸、守中、中道的概念,认为三者是“和而不同”的关系,其“和”保证了三者的长期共存,其“不同”避免了因为雷同而难以为继的后果。三者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其关系微妙复杂。它们所各自代表的思想体系也得以在中国文化的范畴内保持长期平衡,鼎足三分。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中国当代作家陈染有着深刻的影响,而陈染性别意识的生成与精神分析学也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一方面精神分析学资源使她获得重要的言说方式,另一方面反精神分析学式的接受又充分彰显其小说文本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诗学研究的起点是作品,从而学理就是以客体为对象来揭示其包含的美学属性,而不是主体审美活动,诗歌的研究对象“实体化”了,即使关涉作者,那也仅仅是作为作品结构中的要素,存在“主体缺失”,进而不是审美主体实践的“辩证关系”研究,使语言在诗歌审美活动中的中介性未能彰显,不能从中剥离出来和独立分析其在诗歌审美建构的规则并上升为方法.笔者企图克服传统诗学这一不足的前提下,基于诗歌语言规范的语义形态特征化,试图从诗歌的审美建构与语言表达的中介关系来探索诗歌审美的语义逻辑规范的基本原理以及诗歌鉴赏、创作的理论方法等,以期拓展诗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唐英诗歌     
唐英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也是雍乾之际的杰出学家。其诗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朴实。其心真而正,其语清而雅,写物画景,记事抒怀,诸多内容均以抒发性情见长。其诗有如人生传记。虽未经历科举,却因耳濡目染与善学上进至此,可见其求学之勤,心志之坚;也可见中原传统化影响之深,感召之力。  相似文献   

14.
“父亲之名”作为一种能指符号在陈染作品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拉康的理论体系中,"父亲之名"是一个重要概念.在父亲一母亲一孩子的三角关系中,父亲的作用往往是以"父亲之名"的形式出现的.在陈染的小说中,虽然父亲因为父母离异而在女主人公的生活中缺失,但"父亲之名"仍然以情人、他人的话语等形式继续出现在陈染作品人物的生活之中,并且发挥着父亲所具有的经济、法律和情感的象征功能.  相似文献   

15.
建立准定型诗体:朱自清的新诗形式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定型诗体"是朱自清先生新诗形式观念的核心内容,在中国新诗形式建构的历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从诗节的匀称、诗行的均齐和音韵的灵活等三个方面可以详细了解其"准定型诗体"观念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17.
中唐诗论家、诗评家皎然在《诗式》等著作中对大历诗坛有独特的评价,对初唐诗人陈子昂、沈拴期、宋之间有鲜明的褒贬。其明显的局限是有过重的南朝情结,对唐诗的特质缺乏认识,而摘句评诗也存在失误。  相似文献   

18.
庚肩吾是名的宫体诗作家,传世诗内容丰富。他的应制诗和企慕隐逸诗多以山水描写为主,对唐代山水诗派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是继承永明诗歌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为唐代近体诗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中融入了他自己感受到的禅趣与参悟,以清净空灵、自然脱俗的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审美意境。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诗人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的统一,达到了意境中的"有我"与"无我"之美。他的山水诗同样又体现了动态的诗情与静态的画意的统一,呈现了"诗中有画"的意境之美。虚实相生这一创作特点的使用,使得王维的山水诗又将意境美融合于象内之境与象外之境的统一之中。  相似文献   

20.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区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类。古罗马时期的艺术批评家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揭示了希腊罗马古典作品的崇高品质,详细论述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杜甫的诗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运用《论崇高》中关于崇高美的基本观点来说明杜甫诗歌如何体现了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